<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2日,高中历史工作坊新老师在导师张建的带领下在铜梁一中高一教学楼309备课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跟岗研修活动。这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高中历史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之备课与上课”</p><p class="ql-block"> 上午,高中历史新教师工作坊进行了集体备课。下午,张建老师则针对上午的备课专门为几位新老师进行了上课示范。</p><p class="ql-block"> 上午的集体备课在铜梁一中高一教学楼309备课室进行,主要议题是怎样依据学情来制作课件。</p><p class="ql-block"> 首先,几位新老师先后展示了自己平时制作的课件,重点讲解了自己备课中制作课件的思路和需要阐述的重难点等。</p> <p class="ql-block">铜梁中学新教师彭蜜苒讲解课件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铜梁一中新教师申浩讲解课件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铜梁一中新教师郭志强讲解课件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 然后,针对备课,全体成员一起对课件的制作进行了集体探讨。大家积极踊跃,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相互碰撞,碰撞出一些智慧的火花:新老师们从增强课堂趣味性的角度,认为可以在课件中穿插一些探究活动和视频;张老师则认为要在课件中梳理好知识的脉络,要对课标有所解读,不能简单呈现,更要根据班级的学习基础对课件内容进行删减。</p><p class="ql-block"> 接着,张老师从制作课件的亲身经历说起,在十数年的高中教学生涯中,他制作和参考过无数的课件,发现课件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力促进教学的同时,也有着极大的缺陷——逻辑性不强,知识碎片化。经过反复实践,张老师逐渐摸索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将一堂课的知识结构图从末尾调整到开篇,然后针对结构图呈现出的每一个关键点逐一链接具体知识,涉及某个知识点就点击链接,展开讲解,完毕后回到知识结构图,按这样的办法讲下一个知识点……最后,再次链接回到知识结构图。如此,学生便能够非常清晰地知道这节课究竟学了哪些知识。新老师们听完张老师的分享,茅塞顿开,纷纷赞叹这样的方法给了大家一个全新的备课思路,值得一试。张老师还提醒大家注意,使用课件教学非常必要,但不意味着只是对照着PPT从头到尾展示一遍,这是新时代的照本宣科。所以,在备课时除了思考如何制作课件,还要琢磨如何有效用活,用好课件。</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分享课件制作的经验,新教师们认真聆听</p> <p class="ql-block"> 最后,几位新老师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请教张老师。张老师表示这必须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关键还是看学生的基础和习惯。讲到这里,张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在讲好课的同时,注意到课堂管理,注意到学生知识过手的问题, 教学有法,又教无定法,需要新老师们不断摸索,创新。</p> <p class="ql-block"> 下午,新教师们来到高一九班观摩张老师的示范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首先,张老师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角度对本课的课标进行解析,即理解马克思主义,就要理解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原理和其产生的世界意义。然后,张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整合为三大议题:“他为什么要改变世界——时代呼唤理论的引擎”、“他怎样改变世界——宣言冲破时代的枷锁”、“他真的改变世界了吗——光明照进黑暗的现实”,集中呈现在目录中。每一个议题都链接着对应的知识点,每个重要知识点又链接着习题, 每讲完一个议题就回到目录,再点击下一个议题,直到全部讲完后,又回到目录,对本课作总结,最后链接回到课标解读那一页,学生顿悟三大议题就是对应课标中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前后呼应。可以说,张老师的这堂课是对他上午理论讲解的完美实践。新老师们明显感觉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这种即学即练的方法,明显能够增强教学评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带领大家解读本课课标</p> <p class="ql-block">讲解的同时引入习题训练</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跟岗研修结束了,但给各位新老师的启示和震撼是巨大的:在备课、教学、课堂和班级管理中都需要既借鉴他人的经验,又要大胆创新,更要结合自身和所带班级的特点,最后打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