掼交

瀚海沧浪

<p class="ql-block">🤼‍掼 交</p><p class="ql-block"> 我所知道的50、60年代,靖江尚武风气甚浓,学场上、公花园、体育场,到处有练功打拳的人。而童年、少年群体中,“掼交”亦十分风行。</p><p class="ql-block"> 靖江老岸方言说掼交说为掼gāo,原以为应写成掼跤。上百度一查,掼交的写法是对的。这个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摔倒在地上;二是指一种以摔倒对手为胜的角力游戏。其基本玩法,是两人相抱,用力用技,摔倒对方。据传,掼交这种活动也有蛮长的历史,清朝同治皇帝就热衷于此。</p><p class="ql-block"> 掼交与蒙古摔跤、日本柔道有一些共同点。因为是孩子们玩的,也没什么正式的比赛规则,仅有些基本的约定好的规矩。据我回忆,掼交的基本路数(技巧)有:跘,摔,揪,扭,掼,顶,抱,摁等等,但不准脚踢、拳击、头撞、手挠……这类伤害性的危险动作。掼交还是很文明、很安全的。所以,大人们也不禁止,基至跟着看热闹,做义务“场外指导”。</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伙伴间的“约架”,是有术语的。比如:来,扭(qiǔ)一架。或:噶高兴掼一交?于是,上衣一脱一扔,卷起衣袖,冲向对方。先是两人四条胳膊纠搭在一起,接着近身“肉搏”。或锁颈、或搂臂、或抱腰,紧紧缠住对手,并用手臂和腰部力量用力掼。同时,使出脚下的配套动作,主要是勾和跘。</p><p class="ql-block"> 获胜的关键,是将对手掼倒在地。而掼交技巧中最高境界是过肩摔,俗称“大背包”。成功率高的是过膝摔,我们取名为“小背包”。</p><p class="ql-block"> 对我们来说,掼交纯属娱乐,虽有胜负,但从不计较,鲜见有发展成为打架的。而且掼交的动作,在打架中也用不上,哪来及那么“斯文地”一招一式应对?真正的打架是拳脚并用,并动砖头石块砸,结果不是浑身泥土,而是血沽浪溱。</p><p class="ql-block"> 不过,有时小孩子做挨(碍)——发生矛盾后为发泄怨气或怒气,到是有可能掼掼交的,但不会发展到打得头破血流。</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掼交技术再高,也不实用于打架。</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农场插队时,知青和附近生产队打过几次群架,那也仅限于扔土坷垃、砖头、石块,近身肉搏只是动拳头和用脚踹,再激烈些,用扁担、钉钯、锄头吓唬对方,掼交技术是根本用不上的。</p><p class="ql-block"> 但是学校里从来禁止掼交,怕调兴过了头,弄假成真。校纪有一条:禁示打架斗殴。班规有一条:禁止课后调兴! </p><p class="ql-block"> 至于掼交中个别动作用于正式打架,还是有例证的。</p><p class="ql-block"> 我刚当教师那年,和几位曾插队一起的朋友去公园玩,碰上一群小青年混混,那时民间称之为小痞子。也不知为什么发生了争执,对方一为首的家伙甚为嚣张,张牙舞爪就冲了过来。我们中一位复员军人哥们,出手就是个大背包(挎)将其踩在了脚下。</p><p class="ql-block"> 事后方知,那挨揍的竟是我校劣迹斑斑的校园霸王。有学生私下告诉我,那家伙传言:你们老师不好惹,他的同伙都是练过拳脚的,有真功夫。对此,我哭笑不得。正面效果,我所教班级那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从不敢在我的课堂作吵,下课见到我,也转得远远的。</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再没见过小孩子们掼交的,莫非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