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精灵,俗称“张飞鸟”的鸟儿灰鹡鸰

海阔天空(刘佳)

<p class="ql-block">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昔有鹡鸰心。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这首《洗然弟竹亭》五律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通过竹亭述志,寄托豪情逸气。诗中的鹡鸰,是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寻找同类。《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东汉·郑玄笺:“雝渠水鸟(鹡鸰别称),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于急难。”后世用鹡鸰以喻兄弟。</p> <p class="ql-block">  鹡鸰(jí líng),俗称张飞鸟,多数为鹡鸰属。鸟纲鹡鸰科鹡鸰属各种候鸟的通称。古代每与“雝渠”混称。我国常见种有白鹡鸰,还有灰鹡鸰、黄鹡鸰(分为东黄鹡鸰、西黄鹡鸰)、黄头鹡鸰。背羽纯色,无纵纹;尾呈圆尾状,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为长。因多活动于水边,停息时尾上下摆动,故又称“点水雀”。</p> <p class="ql-block">  灰鹡鸰,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的一种鸟类,体长约19厘米。共6个亚种。雄鸟前额、头顶、枕和后颈灰色或深灰色;肩、背、腰灰色沾暗绿褐色或暗灰褐色。尾上覆羽鲜黄色,部分沾有褐色,中央尾羽黑色或黑褐色、具黄绿色羽缘,外侧3对尾羽除第一对全为白色外,第二、三对外翈黑色或大部分黑色,内翈白色。</p> <p class="ql-block">  灰鹡鸰,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除第一、二、三对外,其余初级飞羽内翈具白色羽缘,次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一道明显的白色翼斑,三级飞羽外翈具宽阔的白色或黄白色羽缘。眉纹和颧纹白色,眼先、耳羽灰黑色。颏、喉夏季为黑色,冬季为白色,其余下体鲜黄色。 雌鸟和雄鸟相似,但雌鸟上体较绿灰,颏、喉白色、不为黑色。 虹膜褐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跗蹠和趾暗绿色或角褐色。</p> <p class="ql-block">  灰鹡鸰,主要栖息于溪流、河谷、湖泊、水塘、沼泽等水域岸边或水域附近的草地、农田、住宅和林区居民点,尤其喜欢在山区河流岸边和道路上活动,也出现在林中溪流和城市公园中。海拔高度从2000米的平原草地到2000米以上的高山荒原湿地均有栖息。在中国长江以北主要为夏候鸟,部分旅鸟,在长江以南主要为冬候鸟,部分旅鸟。每年多在3月末4月初开始迁来北方。</p> <p class="ql-block">  灰鹡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小群或与白鹡鸰混群。飞行时两翅一展一收,呈波浪式前进,并不断发出的鸣叫声。常停栖于水边、岩石、电线杆、屋顶等突出物体上,有时也栖于小树顶端枝头和水中露出水面的石头上,尾不断地上下摆动。被惊动以后则沿着河谷上下飞行,并不停地鸣叫。常沿河边或道路行走捕食。</p> <p class="ql-block">  灰鹡鸰,主要以昆虫为食。其中雏鸟主要以石蛾、石蝇等水生昆虫为食,也吃少量鞘翅目昆虫。成鸟主要以石蚕、蝇、甲虫、蚂蚁、蝗虫、缕蛄、蚱蜢、蜂、蝽象、毛虫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为食。此外也吃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多在水边行走或跑步捕食,有时也在空中捕食。</p> <p class="ql-block">  灰鹡鸰,繁殖期5-7月。繁殖开始前雌雄鸟常成对沿河谷飞行活动,觅找巢位。当巢域选定以后,活动范围才比较固定。此时雌雄亲鸟不仅常在一定的区域内活动,而且极为活跃,鸣叫也频繁,时常双双在巢区内位置较高的屋顶和树上鸣叫追逐,并不时地飞向空中,彼此像撕打一样在空中上下翻滚飞舞。</p> <p class="ql-block">  灰鹡鸰,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其中东北、华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西南部至四川北部为夏候鸟,其他地区为旅鸟,部分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越冬。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马秀芬《可爱的小鸟》</p><p class="ql-block">拍摄地:山东莲青山风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