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喀什的那些日子(4)

海蓝石

<p class="ql-block">在老城区里,会有一些小清真寺,很像西方国家社区里的小教堂。</p> 我和张老师 <p class="ql-block">老城里的烤馕铺子。这是一种叫作面包囊的馕饼,应该用了发面进行烤制。</p> 这一串孩子不知在排队干啥,是打电话还是看洋片,不清楚。老李说是在看录像片。 <p class="ql-block">小姐俩</p> 出了老城又来到上周去的那个大巴扎,还是那么热闹! 这小家伙一直跟着我们,让我给他拍照。 今天赶集的人还真不少! 看这一大家子,坐着驴车来赶集! 嚯哦!够吓人的! 新疆麻花(我给起的名字)! 新疆的陶艺,很有古朴的质感。 这个大家都认识吧。 怎么样,这个东西是啥?谁知道?这是维族家庭入户大门上用来加固和装饰的装饰线条! 差点当成库尔勒香梨的木瓜。 酸奶疙瘩 这维族大娘的穿着够具民族风的吧!老李说这是盛装出行! <p class="ql-block">这是啥?菠菜?不对!这是新疆一种叫做乌斯玛草的植物。学名“菘蓝”,新疆人称其为“眉毛的粮食”。</p> <p class="ql-block">把乌斯玛草剪碎了,捣成汁,涂在眉毛上,所以新疆女子的眉毛都十分美丽!哈哈,瞧我漂亮吗?</p> 卖米花糖的和蔼大爷,山羊胡子一大把! 巴扎里的人真多啊! 张老师对这小玩意也很感兴趣! 这是啥?新疆最著名的丝绸~艾德莱斯绸!这是它的典型花纹。 <p class="ql-block">路上还遇到了一位塔吉克小姐姐,帽子决定一切。老李说这是塔吉克女子的典型头饰!(正脸没敢拍)</p> <p class="ql-block">出了巴扎,在附近散步,偶然听到有人在弹都塔尔。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这耳朵很管用!原来是一位新疆小哥正在店里自娱自乐,享受着美妙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这小哥很随和,店里的乐器让我们随便摸,随便看,可把我们乐坏了!以前听说有的维族人的商品你碰了就得买,吓人着了!所以,一般我们只看不动手!</p> 我也来一段,哈哈! 老李乐开了花。 二重奏! 这张照片至今挂在我的家中!民族大团结万岁! <p class="ql-block">小哥名叫艾肯江(这是后来祥平回忆时告诉我的),汉语说的也很好,比库尔班江厉害之处就是会演奏所有的弹拨乐器!他在我们的邀请下,为我们示范了所有的新疆乐器。下面就为大家展示这些宝贵的视频资料。</p> 新疆手鼓 都塔尔 弹拨尔 喀什热瓦甫 乌兹别克热瓦甫 玩具热瓦甫也能出声儿啊,太厉害了! 胡西它尔,哈哈,这个他不擅长,给我们示意一下演奏方式。 艾捷克 看来拉弦乐器不是他的强项! 为了表示友好,老李和我从艾肯江那里每人买了一个手鼓,不能啥也不买啊! <p class="ql-block">祥平后来也在那里买了一个小热瓦甫,看他多开心!还嚷着也要去老城走走,说上次我们没带上他,这次必须要一起。</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周日,吃过午饭,应祥平要求全体出发,再次前往老城街区。路边一位乞讨的维族大爷,手里拿的是一种叫做“萨帕依”的新疆打击乐器。摇动起来,哗哗作响!</p> 就是这个东西~萨帕依。 <p class="ql-block">主席像前的标语:“建设好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喀什市示范区,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新疆是艾滋病、甲肝、乙肝多发地。很多老师来之前都打了甲肝乙肝疫苗!我啥也没打,所以刚到时,总是嘀嘀咕咕,不敢吃这不敢吃那的,尤其那个烤包子,馋得我够呛!后来实在禁不住诱惑,买了几个刚出锅的热包子,外面脆脆的皮,一口下去,羊油流一手,别提多香了!</p> 我们再次看到这个过街楼。 仔细看这个小妹妹,是不是很漂亮!两个弟弟也很帅! 那个小姑娘叫奥力斯古丽。 老城里的孩子们都十分可爱! 几个大娘正在这买白菜呢! 老城里能有这样豪华的住房是很罕见的! 我们应主人邀请,进入参观。 庭院里的装潢也很漂亮。 <p class="ql-block">嚯,这是客厅!新疆人总是席地而坐。桌子上摆满了上好的美食。</p> 主人发给我们每人一顶小花帽。辛岩的帽子有点小,哈,老李说是小男孩的帽子。 老李弹起都塔尔。 <p class="ql-block">我们也邀请女主人和我们合影,这是很难得的事情。新疆人很保守的,女主人一般不会出来见客的,更别说合影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地,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开放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这是家里的小姑娘。出门前,我们给了女主人一些钱,这是喀什老城人们的一种营生方式。</p> 视频说明一切。 我们又来到老城的另一个维族家庭。姐妹俩人的新疆舞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都说新疆人能歌善舞,今天真的见识了! 请大家欣赏一下,太美了!这只是一位普通的,未经过专业培训的维族姑娘的舞姿。 有的家庭则是陶艺作坊。 屋里陈设着工匠们的作品。 遇到两个维族老奶奶,很是和善。 老城附近的这个大巴扎依旧还是那么地繁华。 到处充满了多民族气息。 <p class="ql-block">周三我和老李、辛岩都没有课,一大早吃过早饭,乘车到了以制作手工小刀著称的英吉沙县。</p> 公交车直接把我们送到了民族小刀展销店。 嚯,这里的刀子真不少! 各式各样 民族手工刀的品质主要取决于刀把子。因为刀把子最能体现工艺和材质。 <p class="ql-block">经理允许我们参观他们的生产车间。</p> 刀坯的打造。 砂轮 火星四射 <p class="ql-block">工人们往刀把子上镶嵌金丝。记得转年我们又去了一趟这个工厂,每人都买了一把刀,还在把子上让师傅们刻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把刀现在在哪,还真忘了!应该在家里,就是找不到了!</p> 出了小刀展销店,在周围溜达。爬上一个高坡,远处居然能看到雪山。 当地有在节日走钢丝的习俗。看着我就腿软。 <p class="ql-block">周六,天津25中的外语教师元老师来二中看望我们。元老师在伽师县二中援疆。于是大家在人民西路把角找了一家饭馆团聚一下。元老师京胡拉得特棒!经常给老李伴奏,老李真是多才多艺!</p> <p class="ql-block">一来是欢迎元老师,二来也算迎接新年的到来。哦,对了,有一位伙伴至今还未曾向大家介绍~孙姐(右一)。孙姐援疆三年,是杨柳青一中的地理老师。在当时她是唯一一位支援边疆的女教师,克服了极大的困难。</p> <p class="ql-block">孙姐在业余时间参加了书法学习班,借吃饭机会向我们展示她的作品。孙姐一人住在二中教师宿舍楼里,自己一个单元。我们经常去她那里聚会,有时候打打牌。记得有一次打了一个通宵,累坏我了!</p> 这个饭店的装修极其奢华,是我见过当地最好的饭馆。 叫啥名字,记不清了。 周日下午喀什街头,人们悠闲地散步,喂着鸽子。清真寺门前也比较冷清。 <p class="ql-block">转来转去,又来到了库尔班江的小店。和他聊了好半天,把他的姓名、电话、地址都记了下来,希望以后回天津还能联系。</p> <p class="ql-block">顺手拿起一个中号都塔尔,演奏方法和热瓦甫大同小异。大家听听还可以吧,哈!那一阵子没少在宿舍里瞎榾柮。不过现在早都忘记怎么弹了!</p> 转眼到了学期末,天气也逐渐转凉了。 篮球场是课间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p class="ql-block">教学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p> 学生们在认真聆听。 我当时好像在讲减数分裂。 老李他们高三更是日以继夜地忙碌着。 辅导、答疑,晚自习,几乎连轴转。 辛岩正在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考核。 一对一地辅导,很是有耐心。 机房的实验老师,小张。 张老师的课堂也是很受同学们的喜爱。 这是我们高二年级办公室,中间大圆桌用来开会。 我们的小厨房就在这个小楼的二楼。 厨房里每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辛岩刀工不错。 看来老李今天要做豆腐。 哈哈,祥平同志忙着了! <p class="ql-block">吃过晚饭,我们五人来到了喀什步行街溜达,突然路灯没电了。正好附近有一个新落成的大型超市,这种大超市在喀什属于新鲜东西。超市里商品种类还真不少!我记得货架子上甚至还有海南的芒果,只是到我们离开天津的时候,还在上面摆着,就是变得皱巴巴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买了一些食材,见步行街的灯还没有亮,就在超市的大厅里踢起了毽子!还真开心!</p> 出了超市,沿着步行街往回走。 宿舍里祥平正在准备下周的课。 晚上没事的时候,组织些自娱自乐的活动! 黄老师投标可准了! <p class="ql-block">哦,忘了介绍了,这是黄老师,实验的化学老师,也是三年援疆。本期结束后,自己主动申请又来了一轮。看来和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p> 老李的解说让人捧腹大笑! 宿舍里的集体生活永远充满了快乐! 一晃就到了年尾~2004年12月31日的喀什。 2005年1月1日,在喀什迎来了05年的第一场雪。 <p class="ql-block">雪花飘落在广场的地面上,不一会已经一片白色。此时耳畔响起的是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p> 喀什地委大院的小亭子让我们仿佛回到内地。 <p class="ql-block">辛岩带我来到一处文化古迹,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p> <p class="ql-block">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是维吾尔族文学奠基人,喀拉汗王朝时期著名诗人。年轻时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p> 寒假前的一个周日,我们去了趟巴扎,买了一些坚果,准备带回天津。 路边维族大爷这是卖的啥?粗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