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

文韵年华

<p class="ql-block"> 扁担扁,两头闪,</p><p class="ql-block"> 中间压得人瞪眼,</p><p class="ql-block"> 挑着生活往前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扁担扁,两头闪,</p><p class="ql-block"> 挑水挑菜把粮担,</p><p class="ql-block"> 生产生活做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扁担扁,两头闪,</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象挑重担,</p><p class="ql-block"> 老幼两头靠我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小扁担映忠奸,</p><p class="ql-block"> 林彪篡权寿命短,</p><p class="ql-block"> 滚滚历史永青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当我看见家里的扁担,就想起它陪着我快一辈子了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北方的扁担一般用构树、桑树、柳树、杨树的木头做的,这些树的木貭轻,韧劲大。后来也用上了南方的竹子扁担。</p> <p class="ql-block">  扁担是我们离不开的劳动工具</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绿野村位于漆水河西畔,是武功古城的南门。村里在河岸有几十亩上好的水地,祖辈以来一直种菜,供给武功古城和杨陵西北农学院。</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一亩园,三亩田。既指菜地一亩收入顶三亩农田收入,也指耕作一亩菜地劳累顶作务几亩庄稼的劳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作务菜地要求是非常细致的。把大片田地用大土垅分成一圹一圹的,又把每圹用小水渠小垅分成一畦一畦,这样便于除草浇水施肥和收拾菜。但这样一来,作务时只能用扁担担进担出劳作了。所以那时在生产队菜园劳动,扁担就象镢头锨一样,成了我们离不开的劳动工具。</p> <p class="ql-block">  扁担也是离不开的生活工具</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村原来有自用井的人家不少。但自六十年代末在村东南修建了大口井用于灌既农田,加之村南祭祀坛改做了县水利机械厂,打了一口深机井后,除三四户人家外,村里其余自用井都干枯了。人们只好到机械厂或公用水笼头去挑水,所以家家都备有一条扁担,两只水桶。</p> <p class="ql-block"> 我村的双 扁担</p> <p class="ql-block">  人常说:穷不离猪,富不离马。七十年代前,那时我村和全国所有农村一样,几乎家家都养猪,但大都是人猪共用一个后院。还要用土垫粪,按时给生产交纳土粪。那种方式很不卫生,还容易出米星猪肉(猪囊虫)。</p> <p class="ql-block">  1975年,我们村成了宝鸡地区农村卫生试验村一一那时武功归宝鸡地区管辖。当时负责实施人是驻队干部、武功地段医院防疫站的张训宽大夫。张大夫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实在,常常边技术指导,边帮人和灰砌墙打水泥地面。目的是要实行人猪隔离,具体做法是:公家给每户奖励一袋水泥,生产队补贴20分工分,石头沙子自备。在自家后院砌一个七、八平米的猪圈,打成水泥地面;再隔墙砌一个人用蹲坑。用水泥混凝土打一个共用化粪池。从此实行垫圈不用土,只用水冲。生产队有专人拉粪垫粪沤肥,干净卫生方便。后来常有外地单位来参观,水茅化很快在农村推行开了。但自责任制后,家家得自己清理化粪池。所以各家都自备一对塑料粪桶,一个专用担粪的扁担。就这样我村成了名符其实的双扁担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村上铺设了地下水网,自来水进了灶房、卫生间;污水直接排走。</p><p class="ql-block"> 村上原先的菜地,已变成了树木公园,成了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人们几乎没有用扁担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只有在白丧事走恩近亲戚担饭时偶尔用到扁担。就这,现在也被私家车代替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挑担子</p> <p class="ql-block">  原国家代主席董必武,曾把人一生形象地比喻为挑担子。一头父母要养老,一头幼小要抚养。每个人都要经历被担的幼小、老人、挑担者的人生过程。</p><p class="ql-block"> 人一生实际就是挑着担子,负重前行,人人循环往复。</p> <p class="ql-block"> 小小扁担大历史</p> <p class="ql-block">  巜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从解放初就在小学语文课中,讲的是1928年,朱总司令不顾自己己四十多岁,坚持和战士一块儿下山挑粮,官兵团结一心,鼓舞斗志的精神。 但谁知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林彪被伟人确立为接班人后,红极一时,《朱德的扁担》竟立马变成了《林彪的扁担》。1971年9月13曰,林彪坠机摔死。现在历史又回归真实,还原了《朱德的扁担》。朱德的扁担,现仍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小学语文课夲里,激励着一代代青少年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小小的扁担,陪我劳动了五十多年。虽然它现在也退休了,但它却成了我们祖国欣欣向荣,变美富强的历史见証。</p> <p class="ql-block"> 2022.4.10</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除笔者自拍,</p><p class="ql-block">有部分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