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年春草绿。<div> 记不清有多久没有再踏上回老家的路了。可能是在妈周年祭日时回去拿东西,再之前还是和妈有关的事情,需要了才回去一趟。<div> 父母在才有家!感触太深,心里沉沉的......</div></div> 又一次站在大门外。<div> 大红门锈迹斑斑,上面落满了灰尘,门框上紫红色的瓷砖釉彩失去了昔日的神采,也被灰尘和细小的蛛网覆盖,门上金黄锃亮的大装饰“扣”,空洞无力地呆着。唯有门楣上“清雅贤居”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当年建房时爸专门挑选的,它区别农村多数人家选的“图文并茂”的那种,爸说这款看起来干净,简洁。现在看来,还是很有味道。还有门外那棵辛荑,绿叶如盖,虽然有一枝枝杈莫名地干枯,但依然挡不住春意盎然,连它下面的一棵常绿灌木也是油绿油绿的。</div><div> 一丝丝生机才让我觉察到这是春天,生命的力量无处不在。</div> 走进院落,入目的感觉就是两个字“荒凉”。虽然天气很好,阳光很烈,可还是挡不住心底油然而生的那份凄凉。<div> 水泥地面因为没有人走动,很小的缝隙都会有野草钻出来,沿着井沿周围,本来铺的是砖,却给了蒲公英可乘之机,一团团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正开得热闹。如果是在野外,这是我们多么愿意看到的场景!要知道最初的蒲公英是妈托在电厂上班的邻居,从厂里的草坪里出挖来引进的,据说草皮还是从远处甚至国外买来培植的。谁知这种植物不仅生命力顽强,繁殖力更强,一春又一春,每逢这个季节,院子外面最初妈种的地方,一茬一茬越来越多。记得以前这个时间回来,总要挖一些带走,叶子可以淖水凉拌,根用来熬去火的茶。开得早的,已经有了种子,只待风一吹,明年又会有无数棵继续诉说春天的故事。</div><div> 怎么能想到,妈走了,她带来的蒲公英种子却永远永远常驻我家,替妈守候那份守候......</div> 厨房门外的地缝里,无一例外地被花草占据,淡淡的紫色,小花很精致,似小喇叭,兀自唱着春天的欢歌。它自有它成长绽放欢乐的理由,它是属于春天的。它的颜色和薰衣草有些相像,依然是团团簇簇,本来该是有浪漫情怀的,但我却莫名产生一丝忧郁......<div> 再转头看到无塔供水,水管已经断裂,塔体也生锈了。想当初妈装了太阳能,还打电话告诉我们,再回家洗澡就方便了,厨房东边的楼梯间简单布置成了洗澡间,装了淋浴。而且厨房也顺势收拾下,用瓷砖做了整体的柜体。记得“装修”好第一次回去我还给弟弟视频,让他看看家里也现代化赶时髦了。每次回去我们姐妹都习惯把所有的台面柜体擦拭得锃亮。妈还唠叨爸总是做饭后不收拾,她眼睛不好忍不下去了有时摸着还要收拾收拾。</div><div> 逢年过节我们回家,是爸妈最幸福的时候,他们会提前准备菜,一家人热热闹闹一起吃饭聊天。榆钱、槐花或者枸树花成熟的季节,采一些蒸蒸,留给我们每人一份;门口菜地里几穗玉米熟了,掰下来带苞放冰箱冷冻,待我们回去煮煮吃;菜地里的豆角摘下来能留了也要留着,分给我们共享......</div><div> 现在,冰箱还在门后“茕茕孑立”,而里边却空空如也。</div> 回首看到客厅的门,鼻子又想一酸。已经差不多五年没有再重新刷漆了吧。纱门已经破烂不堪,木质的门因为温度湿度风刮日晒等自然侵蚀,漆已经起皮脱落,斑斑驳驳的,似受过伤的干燥皮肤。这个工作原是属于爸的,自从他走后,妈因为身体原因几乎不在家住,我们姊妹几个也都不在家,最初春节时,远在外地的弟弟休探亲假回来过春节,会陪陪妈,这样我们姊妹们都会带孩子回来,小院里依然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div> 而现在,屋里即使有木质的沙发,却无法再坐下;有电视机,也没有再打开过;有床铺,没有人再休息过;有开水瓶,却再没有喝茶聊天的人......</div> 站在门口台阶上,望着水井边。那里有一棵腊梅树,应该有二十几年了。当年是爸移栽的,很金贵。每到冬季,越是寒冷,它的香气越清幽。尤其是夜晚,整个院落都是腊梅的清香。最喜看到它被白雪覆盖的样子,金黄透亮的花瓣,犹如“蜡”质感,小巧玲珑招人喜欢,不畏严寒不惧冰雪。也是年久没有修剪,旁逸斜出的枝干影响了整体的美感,如今已经绿意融融。此次回家大哥专程带了工具,试试能不能嫁接好。<div> 希望可以得偿所愿,让腊梅在新天地继续延续它的美丽!</div> 高高大大的是棕榈树,少说也有二三十年了,我还能清楚记得它小时候的样子,种在一个大瓦花盆里。后来移栽到院子里,即使盖房子时也没有伤害到它。每到这个季节,爸总会用砍刀把下面干了的大叶子除掉,让它看起来干净利落,后来越来越高,甚至还要用到梯子。可如今,再没有替他修剪枝叶的人,它就这样“肆虐”生长,有豪气,却不乏一种野气!远远高出了院墙,似乎要和二层楼比一比。随它,“它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人管。” 抬头看看天,湛蓝晴朗,二层楼在阳光的映衬下有了一点儿活气。二十多年了,当年为盖房爸还累出了病,上下共六间房,即使姊妹们都回来也足够住。现在房子还在,只是房子,高高地矗立着,但与“家”似乎有了区别。少了几分温暖,多了几分落寞。 院墙外,爸开垦的菜地还在,金黄的油菜花又是偷生在菜园边,却俨然一种“主子”的神采,夺人眼目。一畦畦蒜苗韭菜整齐划一生机勃勃,大葱也已经结籽,但菜地早已经易主。爸走后妈因为生病就让邻居种了,否则闲置也可惜。每次回去遇到热心的邻居总是会让我们摘菜带走,说根本吃不完,种着是个事由。<div> 一聊起来,总是回忆,“你爸妈那时候种的好,像这个时候就种豆角、黄瓜、小番茄了,头茬韭菜正新鲜,割一茬又一茬......多少回都做饭了想起来到这儿掐点芝麻莲儿......”</div><div> 多希望一切都能回到从前。我们期待小院的欢声笑语,即使是孩子们打打闹闹的声音,也许那个时刻,爸妈才享受着意会不言传的天伦之乐。</div> 院墙边的红梅,一枝枝密密匝匝,被躲在辛荑树下,却还是开得异样的旺盛。每棵树,每朵花,都有家的故事。<div> 我不由地想起,我曾经给坐在花前的爷爷照过相。不知不觉爷爷去世也有七八年了,尤其是爷爷也在世时,家里会同时有四代人共处,我们共同经历着晚辈结婚生子,下一代的出生长大,人丁兴旺,那时我们一家是村里人羡慕的对象。对爷爷来说,从儿女女婿到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几十位都有体面的工作,而且像他一样奋战在教育战线的有近十位,所以我想,爷爷的幸福很简单,一家人平安幸福,都有口饭吃,能自食其力,同时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爷爷一生子女孝顺,去世时也很安详,近九十年的生活阅历写就他平凡的一生。</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font color="#167efb">静心友</font>书法摄影)</h3> 回首小院 ,物是人非,触目伤怀。<div> 我们回忆过去,是因为太留恋过往;我们感叹时间太匆匆,是太想留住记忆;我们更思念一起生活在小院里,却已故去的爷爷和爸妈。</div><div> 清风化雨,思念绵长,愿天堂的亲人安好,身边的亲人安康!</div><div> 记于2022年清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