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条件的爱、价值感以及终身成长的心态,才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三根支柱。</p><p class="ql-block">无条件的爱,可以让我们真正构建起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学会尊重孩子的感受,和他们进行温和而有效的沟通、交流,找到管与不管之间的边界,不做孩子眼中的暴君,也不让孩子在溺爱中感到迷失。</p><p class="ql-block">价值感是孩子建立自尊、获得自信、学会自觉自律的关键。给孩子价值感,你会发现无论他的行为多么叛逆,做事多么喜欢拖延,都有办法可以解决,而且并不复杂。</p><p class="ql-block">终身成长的心态,对应的是孩子战胜挫折、持续学习进步的能力。掌握这一点,我们不仅可以打破旧式观念中的静态思维,以成长的心态理解孩子、帮助他们,自己也能变成一个更加乐观积极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真正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就是让他们拿起书来,让他们尽兴地阅读。</p> <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是一个混沌系统,混沌系统的特点就是输入端只要有微小的调整,输出端就会有巨大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把孩子当成机器来培养,你就会非常累,孩子就会非常痛苦,效果就会非常糟糕。</p> <p class="ql-block">孔子讲君子不器,一个人不能活成一张桌子,一个人要活成一个有生命力的人,他是要“发芽”的。</p> <p class="ql-block">随机性是我们人生的朋友,而不是我们人生的敌人。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先随便地扔,把你的人生随便一抛,引入了随机性,放大了生命力。如果人生没有随机性,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聊、无趣、丧失生命力,只是稳定,所以,随机一抛以后,在你抛落的那个点周围,你力所能及的5公里之内找最高点,找到最高点之后,在最高点周围5公里之内再找最高点。如果运气不好,抛到了一个地,你发现全是沙漠,周围没有高点怎么办?没关系。重启,把你的人生再抛一次,抛到另外一个点,然后开始。</p> <p class="ql-block">如果家长不能做好情绪管理,这些消极负向的情绪就会在控制不住的时候,伤害到孩子。</p><p class="ql-block">比如数落孩子为什么没有考入班级的前三名,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可以怎样,你却不行。这样的质疑跟数落,其实是家长把内心的焦虑和恐慌投射到了孩子身上。</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角色不能够只放在“我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父母”,而是“我希望成为孩子眼中什么样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角色定位,与孩子的成长阶段有关。</p><p class="ql-block">【阶段一】</p><p class="ql-block">生命最初几年(0 - 3岁):提供温饱和安全感的养育者。</p><p class="ql-block">【阶段二】生命启蒙阶段(3 - 12岁):指引正确方向的教练。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父母要当孩子的情绪教练 。我们不仅仅是他的规矩教练,我们也是他的情绪教练。特别要注意在这个阶段当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会有一个决定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阶段三】生命萌发阶段(12 - 21岁,完成学业):可信任的好朋友。愿意倾听,愿意理解,愿意在给予一些指导的同时,有更多的同理以及同情,孩子才听得进去父母讲的话。</p><p class="ql-block">【阶段四】生命的体验阶段(21岁+):伸出援手的支持系统。</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孩子过了某一个阶段,上一个阶段的任务就代表完全结束。作为父母亲,永远是孩子的养育者,永远可能是孩子的教练,永远可能是孩子的朋友。家长需要因时制宜,在孩子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会有一个主导的角色,然后我们会有一个次要的角色,并不是说成为教练以后就不用养育他了,或者是成为他的朋友之后,就不用再管教他了。</p><p class="ql-block">无论父母是哪一种身份,都不要忘了,爱和责任是贯穿始终的基本元素。</p> <p class="ql-block">我们中国人特别讲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我们一定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什么是正心?佛教讲正心讲的是修心,讲的是觉悟,我们的道教讲宽心,讲无为,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正心的核心认识,</p> <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的三个实用方法:</p><p class="ql-block">1.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常用“我看到……”这个句式,描述孩子学习的一些细节,而不是去评价学习结果。</p><p class="ql-block">2.跟孩子强调努力,而不是天赋。正确地夸孩子,少说:“你真棒,你真是天才,你太有天赋了。”而要说“你通过……所以……”这个句式。</p><p class="ql-block">3.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陪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关注事情和行为,不评价人的本质。不要说:你是一个“坏”孩子,遇到问题就事论事,开头都说:“在这件事情上……”</p> <p class="ql-block">成长型思维的特点:</p><p class="ql-block">1.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一件事情完成得好与不好,跟他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关系,如果想完成得更好,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可以。</p><p class="ql-block">2.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会认为自己是个愚蠢的,或者压根没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的人,他会专注于去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p><p class="ql-block">3.在获得成功的时候,他也不会骄傲自大,因为他知道这仅仅只是自己比别人多付出了努力而获得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固定型思维的特点:</p><p class="ql-block">1.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轻松取得很好的成绩。</p><p class="ql-block">2.为了让别人认为他有天赋,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轻轻松松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3.一旦遇到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难,他会马上放弃,因为一旦失败,就意味着自我否定。</p> <p class="ql-block">一、父母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常用这三个句式:“我看到”“你通过……所以……”“在这件事情上……”</p> <p class="ql-block">二、3个做法</p><p class="ql-block">1.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式,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p><p class="ql-block">2.强调努力,而不是天赋,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常跟孩子说:“你通过……所以……”这个句式。</p><p class="ql-block">3.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p> <p class="ql-block">推荐图书,如果说《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让我们意识到了梦想的力量的话,那么《管理大师德鲁克》让我们看到了行动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如何改变世界》《从优秀到卓越》告诉我们,我们真正的要影响教育,是应该从我们当下做起,从我们每个小小的行动开始。即使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作为信息获取的直接有效方式,阅读依然是知识社会的基石。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