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月花已开,就等你们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的落实,促进我校数学教学优质发展,助推数学课堂“减负提质”,提升学生素养,努力锻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教学设计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我校于4月12~13日开展首届助力“双减”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本次大赛共有10位教师参加决赛。同时,特别有幸邀请到县教研室曾祥品主任和张小金老师两位专家来校指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展本次教学竞赛活动,我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p> 打造“双减”下的高效数学课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赛前,参加比赛的10位老师认真准备,深度挖掘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学段特点,立足双减政策,精心设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课堂生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精彩互动,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节风格各异的精彩课堂,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优秀的教学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赛中,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每课堂都在合作、探究、交流中精彩展开,教师引疑、激疑、质疑,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倾听意识、积极思考意识,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的过程。</p> 课例展示 数与代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竞赛两节关于小数的知识,一节是三年级周燕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是四年级王婷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学习小数的意义奠定基础,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步建立小数数感,认识一位小数,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而小数的意义是学生深入系统学习小数的产生、意义、读写和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燕老师开课用“你在生活中见过小数吗?”,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小数,教师先扶着学生初步认识1分米就是十分之一米,就是0.1米,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3分米和6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终让学生利用小数生生互评打分,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婷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这些都不足1米,“如果要用米来做单位该怎样来记录呢?”,从而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可以用小数表示。紧接着复习一位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引出“比1分米小的长度用小数该如何来表示呢?”,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1厘米、85厘米、1毫米、105毫米与米的关系,再组织全班观察发现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分母是10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就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就是三位小数,从而自然而然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理解相邻两个小数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10这个难点时,王老师借助把一个正方体等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再通过信息化技术课件演示10个0.001就是0.01,10个0.01就是0.1,10个0.1就是1的道理,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突破难点。在生生对话中,王老师追问说听懂的孩子“你听懂了什么?”,让学生对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丽大方的赖建兰老师执教二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动手摆草莓由旧引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然后让学生自己创造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深刻理解“余数”的含义,再到同桌合作用小棒摆正方形,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重要结论。整个过程,建兰老师给予了学生大量的活动和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思考、从直观到抽象自主建构知识,使学生学的轻松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性甜美的谢玉秀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把简单的教学内容丰富化、生动化,谢老师的示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学生熟悉的认知里,谢老师创设了八戒悟空分饼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围绕“八戒和悟空一共吃了多少?”和“八戒比悟空多吃了多少?”这两个问题,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中领悟算理,“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这一计算法则在基础化、多样化的练习中让孩子烂熟于心,至此教学目标顺利完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邹永风老师和谢红梅老师都执教三年级《年月日》,两位老师运用年历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中观察发现不同年份的年历卡中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然后通过大数据表格进行观察比较,在生生、师生对话中梳理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之后以“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大月和小月?”这一问题为引领,带领学生通过“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记忆年、月、日的知识。邹永风老师还让学生计算出了全年的天数,不但让学生加强了对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记忆,还让年、月、日的知识整理的更有系统。两位老师都能够充分抓住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很有趣。</p> 图形与几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仪表端庄的陈超群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轴对称》。超群老师在始终贯穿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以生活中的图形为出发点,唤醒学生的旧知,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为画轴对称图形埋下伏笔。通过师生对话,初步了解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通过生生对话,找出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一找二定三连”,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p> 统计与概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度翩翩的黄小城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折线统计图》,课始,小城老师紧扣当前抗疫热点,通过清明后吉林、福建、江西、上海、黑龙江五个省份新冠病例变化情况引入新授,紧拉“收集数据—整理并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这一条清晰的统计活动的主线。通过上海4月1日-6日的新冠确诊病例,从条形统计图演变成折线统计图,带领孩子们深入浅出的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绘制方法。课尾,小城老师通过一幅只有折线没有数据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大胆想象:“这可能统计的是什么内容的?”。这一精彩环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联系生活,畅所欲言、思维被充分的打开,最后小城老师揭晓这是上海新冠确诊病例最新情况统计图,为什么新冠病例可以下降的这么快?我们又能为疫情做些什么?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小城老师适时播放全国各地的医护挺身而出支援上海的震撼人心的视频,同学们不由自主说出我校防疫12字诀“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勤通风”,疫情防控措施又再次深深扎根学生心中……</p> 数学广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易东芝老师执教一年级的《找规律》,易老师以“猜一猜黄花和粉花下一朵可能是什么花?”激趣导入,学生对“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很快发现是黄花、粉花重复出现,易老师运用数学的语言让学生初步感知是“一朵黄花和一朵粉花”为一组的规律重复排列,然后运用这一规律让学生圈一圈、说一说举行联欢会图中装饰的彩花、彩旗、灯笼以及间隔围成圈的男女学生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通过个别说、全班说“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为一组,重复排列”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表达中建立简单图形规律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只有重复出现3次才叫做规律这一原则,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规律。练习设计让学生创造有规律的动作,初步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在简单的图形规律中拓展了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文兰老师执教五年级的《找次品》。林老师通过“你觉得什么是次品?”快速入课,“你会用什么办法找出次品?”在学生回答的各种方法中优化用天平称的方法,通过找3瓶木糖醇中的一个次品,让学生初步理解找次品“当天平平衡,次品在天平外,当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天平上”的两种情况。接下来从8瓶、9瓶木糖醇中找次品,林老师给足学生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展示汇报从思维碰撞中发现最优方法是“尽量平均分成3份,称的次数最少还能保证找到次品”这一规律,再将发现的规律应用到现实问题中,由此建构找次品的模型思想。</p> 专家引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完课后,县教科体局教研员张小金老师结合我校展示课的具体实例以《教材为本,以减促增》给我们做了专题讲座。讲座中,张老师强调“减负提质”主阵地是校内。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常态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由此可见,“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常态课的提质增效, 我们要高度重视常态课的提质增效。张老师就教学中如何“以减促增,提质增效”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的要求和做法:</p><p class="ql-block">1. 减新授,增练习——提课堂教学的“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备课上要从以下几点去考虑,精心设计教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聚焦知识,找准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精准提问,启思导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高效活动,知学会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有效对话,直指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安静练习,当堂检测。</p><p class="ql-block">在上课中,要优化教学结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直接课题,联想旧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自主学习,伙伴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多向对话,理解建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课堂练习,训练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课堂作业,及时辅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概括知识,总结方法。</p><p class="ql-block">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用整体思维统领教学,即结构化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用核心问题驱动学习,即主动化探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用数学思想引领课堂,即素养化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上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数学这条路上走的更远。</p><p class="ql-block">2.减数量,增类型——提作业设计的 “质”。在练习类型上要有以下层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知识记忆:灵活布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知识巩固:少吃多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知识应用:多元表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几节展示课,张老师也提出一个问题与全体老师互动:“如果让你来再次设计这节课,你觉得哪里可以做减法,怎么减?”。由此提出可以通过减内容这种“物理”减法和将问题问的更精准从而使教学环节更加整合这种“化学”减法来为我们的课堂提质增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加听课的老师们认真聆听,专心笔记,有点评、有记录、有反思、有评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评委们公平公正,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校黄军兰主任还特别肯定了此次比赛各位老师在对教材的解读、课堂的把控方面有不错的表现,并提出在“双减”形式下,老师精准的提问和生生对话中有效的干预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和安静练习的时间,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做到提质增效。本次比赛虽已结束,但它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激励我校教师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树立自己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未来,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我校教师还将继续以生为本、与时俱进、探究“双减”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的具体方法,打造学生喜爱的高效课堂,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图片:全体数学老师</p><p class="ql-block">编辑:肖斐 李蔚萍</p><p class="ql-block">审核:黄军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