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 阅读 唤醒,——我的点滴读书生活

百合

<p class="ql-block">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究竟还有什么意义?有人这样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题记</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奶奶常对我和妹妹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她叫我们好好读书,不让大人派我们农活,看着我们几个手捧书卷阅读时,她总会重复这样一句话:“好样的!好样的!”</p> <p class="ql-block">  上了小学,除了课本,课外书是没有的,到二年级时来了一位新同桌,他带给我第一本课外书——《隋唐演义》。在这本小人书里我认识了秦琼、敬德,认识了程咬金、罗成,这一年最好的时光就是和同桌一起看小人书。《天龙八部》是我“偷看”的第一本纯文字的书,沉浸其中,我恨不能自己也是一个行侠仗义的女侠,便偷偷缝制了沙袋,每天绑在腿上,也想练成飞毛腿,练成轻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书中获得的快乐使我对书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渴望。有一次去邻居小姐姐家玩,无意中听说她城里的亲戚家有好多书,为了能看到这些书,我成天黏着她,帮她割猪草,帮她喂猪,帮她打扫院子,千方百计地讨好她,想让她带我去城里亲戚家借书。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个周末,我终于如愿以偿。阿姨家的书很多,《丁丁历险记》尤其多,我一下子扎进书里面,跟着丁丁、船长、一只叫白雪的狗去探险,一会儿乘坐飞机去非洲,一会儿又乘坐轮船去英国。在阅读中,我仿佛一次次站到了书中描绘的地方。我发现,书是有魔力的,那些静默的文字会带你到天涯海角。从此,读书成了我最喜欢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初中,读了整整两周。人物众多,读着读着就理不清头绪了,最后成了一团乱麻,人物分不清了,情节连不起来了,不明白黛玉为什么葬花,也不觉得晴雯撕扇有多稀奇,直到读到黛玉将死,才隐隐觉得这里应该哭的,颇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师范里时间充足,借书非常方便,汪国真、席慕容、海子的诗摘抄了好多,老师推荐的古典诗词也背了不少,断断续续读了《巴黎圣母院》《我的大学》《瓦尔登湖》等名著。但两点一线的生活让我的人生经历比较贫乏,在读书时总是不求甚解,记得当时大家都在读《平凡的世界》,同室的同学指着其中一段对我说:“你看,这段话写得多好!”我只能应和,却感受不到其中的好。</p> <p class="ql-block">  “当你的灵魂被唤醒时,你的阅读才真正开始。”工作之后,又读过几遍《平凡的世界》,一次跟一次感觉都不一样。书中的孙少平一开始是个贫困的农村学生,到最后依然是个煤矿工人,从始至终,他都没有脱离所谓的“底层社会”,没有逆袭,没有奇迹,有的只是,他在生活的苦难和打击中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积累,让我体会到只要我们像孙少平一样,始终胸怀梦想,不忘初心,在自己的世界里努力地活着,为自己的世界尽力地奋斗着,这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不平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读到《文化苦旅》,被余秋雨深厚的文化功底所折服,对先生心生仰慕。如今还记得读《道士塔》时的隐隐心痛与无限惋惜,读《沙原隐泉》时对月牙泉和鸣沙山的迷恋与向往,读《阳关雪》时对历史变迁、岁月沧桑的感慨……正是追随着先生的脚步我到了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站在那里的一刻,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似乎那里的每一粒沙子都会帮我揭开风景背后的历史沧桑,与文化汇集。</p> <p class="ql-block">  刚踏上讲台,成为一名老师,才真实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当时带的是一年级,孩子们看着特别可爱,可上课不到五分钟,课堂就失去了控制,我管了左边,右边开始吵,管了右边,左边又开始吵。还没开始讲课,打小报告的就开始了,每天的官司怎么也断不清!教学跟不上计划,班级管理如一盘散沙。结果,中期考试,成绩和第一名的老师差了二十多个百分点。校长找我谈话,教导主任跟踪听课,他们给了我好多建议,最关键的唯有两种方法:多读书、多听课。从此,《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班主任工作漫谈》《 教学工作漫谈》《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等,便成了我每天的必看书目。班级管理遇到难题时,我总会想到魏书生提到的:“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帮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帮手。”“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这些金子般宝贵的方法使我的班级事务分工明确,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增强。</p> <p class="ql-block">  小姑送我一本《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细细研读之后发现,她讲每一篇课文都会引出与本文相关的文章。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引进魏巍的《我的老师》,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引进法国作家雨果的《致巴赫菜的一封信》,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理解,更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窦桂梅老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正是源于她的广泛阅读。我学着她那样做,每次备课,我都要仔细阅读课文,查找与这篇文章相关的知识,争取把每一节课备扎实,让自己的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让孩子们的眼睛在课堂上闪光。</p> <p class="ql-block">  时光的车轮从不停歇,我越来越觉得生而为人,生而为师,可以与许多灵动的生命同行,这是何等幸福和幸运的事。我始终认为,我们应该是一个守望者,与孩子们一起经历,一起成长,感悟最初尝到成功时的幸福和自豪。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钱理群教授这样说:“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我开始做那一棵树,那一朵云,做那个和学生一起读书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  吉姆·特利里斯说:“给学生读书的效果仅次于拥抱。”因此,每天我会挤出五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书听。短的文章,我一口气读完;长的作品,我选读精彩片段。每次上课的铃声尚未敲响,一个个学生已正襟危坐,用渴求的目光期待着我的到来。给他们读书听的时候,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显得兴趣盎然。在这样的“拥抱”下,学生读书的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给他们读书听,逐渐使他们课外阅读的态度由“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p> <p class="ql-block">  语文课堂上,阅读方法指导是少不了的,如何圈点勾画,如何写批注感悟,一点一点,渗进阅读学习中,课内得法,课外实践,及时评价,让阅读方法在每天的学习中固化成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每周,我会利用一节课专门和孩子们开展共读。上学期主要以读绘本为主,《爷爷一定有办法》《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一本本读下来,一学期竟也有五六十本。有文字的绘本就讲给孩子们听,没有文字的,我就让孩子们根据图画自己创编文字,他们的奇思妙想常常叫我拍手称奇。最近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和大人要一起读》,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童谣和儿歌,童谣口口相传的特点,决定了得在轻松自然、有趣快乐的氛围中诵读。我教他们拍着手读,跳着读、做着相关的动作读,男女生一问一答读,和孩子们一起赛读、赛背诵。那些小不点没想到读书是这样好玩,他们读在其中,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每天“晨诵”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大声朗读、吟诵校本教材《国文选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论语》选段,《道德经》选段,《成语典故》《中医常识》这些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文字,每一个都熠熠生辉,陶渊明、李白、白居易等每一个改变中国的文化巨匠会与你相遇,这是多么美妙而神奇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每天“午读”的最后三分钟,我们班里都会特别热闹,原来是同桌两个正在分享当天读书的感受,有时是一个讲一个听,有时是一个讲全班听,有时是互相出题考问,有时是师生之间的有趣情节分享,有时又是读书知识抢答赛……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们分享交流、游戏表演,让他们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p> <p class="ql-block">  “暮省”,在低年级时,孩子们晚上回家之后就是亲子阅读。他们不仅要读,还要尝试去讲,讲故事内容,讲感兴趣的片段,讲自己的收获等等,这和在学校午读时的形式是一样的,不过对象换成了家长。中高年级就是写日记,写读书笔记,把阅读、生活中的所思所得记录下来。每天孩子们都有定量的阅读篇目,坚持一学期,孩子们基本就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让优秀的文化在“践行”的过程中得以继承和发扬。读书时,我总是让孩子们把读书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清明节之前,我做了如下安排:参与清明节活动,调查一下清明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的?清明节与哪些人或事有关?积累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了解一下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创新性的实践活动,让读书不再是“纸上谈兵”,而变成了“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43次提到教育,79次提到文化。他曾经深情地讲道: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流利讲述介子推的故事,说出清明节的习俗时,当他声情并茂背诵《清明》,从古诗中体会出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时,“文化”已融入孩子的血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著名语文老师赵旭这样说:“那个能影响人一生的东西从来就不是什么考试重点,而是有文化的教育。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教育,给人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还要给你诗和远方,还要给你发现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作为语文老师,我要做一个点灯人,做一个教育人该做的事情,点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灯,静待花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师者,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一间教室,就是一个世界。我一直坚信教育是向善的,努力“让教育更好一点,让孩子更幸福一点,让自己更优雅一点”。追寻理想,超越自我,让阅读唤醒孩子的灵魂,让梦想之花欣然绽放。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教育是一场诗意的旅行,愿与诸君共勉。</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爱宁,女,本科,汉族,静宁县城关小学教师,市骨干教师、县优秀教师,县教学能手,在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与写作,指导学生多次获省市县奖励。2017年所带班级被县教育局评为“书香班级”。</p>

读书

孩子

阅读

学生

老师

清明节

教育

文化

一起

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