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夫的故居(散文)

老曰兔

<p class="ql-block">  我在《志摩的故居》一文中,曾说到,郁达夫和徐志摩曾是浙江省立一中的同学,两人都在杭州上过中学,又都出国留过学。不过,志摩是向西走,到美国与英国,而达夫是向东走,到日本,但两人殊途同归,留学的专业尽管不同,最后都走上了文学路。直到今天,他俩的母校(现为杭州高级中学)还有文脉相传,以文科为重。</p><p class="ql-block"> 其实,郁达夫在杭州读书时,家境比徐志摩要差得多,徐家当时在硖石镇上,拥有好几家工商企业,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而郁达夫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是祖母和母亲含辛茹苦养大了他,拚家中所有供他读书,才成就了这位大文豪。</p><p class="ql-block"> 风雨茅庐是郁达夫在杭州的故居,建成于1936年春,位于大学路场官弄,取名为风雨茅庐,是郁认为他在上海受到当局的监视和同行的冷眼,到杭州安家是避风雨来了,这是他与第二个妻子王映霞的爱巢。与其他地方不同,这个房子,是由他本人设计的,从三年前迁居杭州后,一直在筹措资金,构思设想,建造过程中他一直在督促建筑工们按他的设计图纸施工,化费了巨大的精力,可以说,他一生留下的,除了精神方面的大量文字外,物质方面,这是他唯一留在世界的作品。尽管只有一层,但三间主房台基很高,东南西三面都有无栏的回廊,屋顶也有奈良民居的特色,因为他留学东洋,房子的格局也参杂有日本的风格。主房的边上是厨房,转过一个圆形的门墙,就是书房与卧房。应该说,在当时的杭州,拥有这样一套别墅,也只有上流社会才能办得到,据王回忆:化了一万五千大洋。而当时,普通市民辛苦一年,也只能赚十几个大洋。</p><p class="ql-block"> 达夫与志摩的家境不同,文学的方向也不同,志摩以诗著称,达夫以小说闻名,志摩热情奔放,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怀,各类朋友都喜欢他大男孩的性格。达夫忧郁多虑,对当时的社会有深层次的思考,他的很多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用贬罚自己的方式来揭露社会的黑暗,性格上与志摩刚好相反,导致他与左联的同行不甚合群,这也是他从上海定居到杭州的原因。有人说他是为了躲避国民党政府的抓捕,这个话是不对的,沪杭相隔很近,要抓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p><p class="ql-block"> 王映霞与陆小曼相比,长相上不分伯仲,都係绝世美人,志趣上相差很大,陆没有心机,理想化成分多,王比陆现实。在上海时,达夫与鲁迅相交甚多,常携王去周家,王曾记:鲁迅家没我家吃得好。可见,他对嫁达夫后的生活,刚开始还是满意的。</p><p class="ql-block"> 杭州的别墅虽好,可达夫住的日子却不多。因建房时欠了债,富阳的原配孙荃一家还需郁去救济,而映霞又连着生了多个子女,柴米油盐,扑灭了当初依靠文学建立起来的美好情感。而郁达夫这种从封建社会走过来的新派文人,既接受了西方婚姻自由思想的熏陶,又在骨子里带有“贤妻美妾,正妻多妾"传统士大夫观念。每当家庭遇到经济窘迫时,往往以醉酒去闷方式,将经济重担压在女人身上,使王映霞当初嫁给郁达夫的夫唱妇随,诗文相伴的天堂理想逐个破灭。在郁的心目中,映霞与苏东坡的朝云一般,只是一个漂亮的妾而已,但毕业于新式女子师范学校,号称杭州第一美人的她,能甘心情愿地当妾吗?</p><p class="ql-block"> 随着郁达夫离开杭州,前往福建武汉等地任职,与王映霞的裂缝越撕越大,郁在家时常不辞而别,离家出走数日不归,害映霞四出寻找。真的远离爱妻,又想念不至,害怕映霞红杏出墙,还在道听途说情况下,也许达夫善于写自我暴露文学,不至一次把家丑外扬于报间,成为民国时酒馆茶肆的笑料,最终,在与达夫生下了三个孩子后,王映霞不得不与他消除了婚姻关系。</p><p class="ql-block"> 郁达夫在生活上颠三倒四,在政治上却爱憎分明,当日冦的铁蹄踏遍我国东部,抗日救亡的烈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用他自己话来说:我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战士。他以笔为枪,以文为武器,喚起民众,鞭挞敌人,从日冦侵占我们东北起,就不断地在文学上进行抗战,尤其是去新加坡担任《星洲日报》主笔兼文艺界抗战委员会主席后,更是愈战愈勇,先后著文四百多篇,篇篇刺向日本侵略者。新加坡沦陷后又转战印尼,掩护爱国华侨和抗战民主人士,在日本投降后,还惨死在负隅顽抗的日本宪兵手中,被活活掐死在苏门答腊并毁尸灭迹。</p><p class="ql-block"> 风雨茅庐,既挡不住政治的风雨,也遮不了家庭的风雨。二年后,筹建了三年的房子被转卖给了别人,而郁达夫的爱国主义激情,随着她母亲被日冦所逼而饿死、他哥哥因反日被暗杀,变得更加坚定,勇敢者最终不惧风雨,消失在风雨中,成为文人中的猛士。</p><p class="ql-block"> 风雨茅庐,解放后因为被政府收回,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所而保存了下来,整个建筑物基本没有变动,连地板也是八十多年前铺就的原样。面对先人,我总是无比敬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们的成就是后人的楷模,他们的过失,后人应予宽容,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永远是璀灿的明星。</p><p class="ql-block"> 和平年代,人们都在为錢而忙碌,可曾想过以前的风雨,现在的风雨,未来的风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二二年四月二日,闭馆而偷入拍摄,四月十日写就</p> <p class="ql-block">风雨茅庐</p> <p class="ql-block">前院有日式风格的主房</p> <p class="ql-block">郁母陆氏</p> <p class="ql-block">郁家三兄弟</p> <p class="ql-block">主房回廊</p> <p class="ql-block">达夫与原配孙荃</p> <p class="ql-block">孙荃在富阳小镇</p> <p class="ql-block">孙荃一直独居未嫁</p> <p class="ql-block">达夫与王映霞</p> <p class="ql-block">第三任夫人,印尼华人何丽有</p> <p class="ql-block">达夫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母校名古屋大学的郁达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留学时</p> <p class="ql-block">与斯诺,郭沫若在武汉</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通向后院的圆月门</p> <p class="ql-block">后院卧房</p> <p class="ql-block">在印尼苏门答腊</p> <p class="ql-block">被日冦杀害前最后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映霞年青时,被称为“杭州第一美女"。</p> <p class="ql-block">当小学教师时的映霞</p> <p class="ql-block">舞会上的映霞</p> <p class="ql-block">结婚后的映霞</p> <p class="ql-block">映霞与达夫</p> <p class="ql-block">离婚后的映霞</p> <p class="ql-block">书房</p> <p class="ql-block">卧房</p> <p class="ql-block">达夫书法</p> <p class="ql-block">达夫在新加坡抗战</p> <p class="ql-block">映霞书法</p> <p class="ql-block">王映霞与第二任丈夫</p> <p class="ql-block">映霞晚年与儿子儿媳在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