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思政课,一起向未来 ——河南省高中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展示活动圆满举行

弹弹谭~

<p class="ql-block">  为了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的要求,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推进我省德育教学工作,挖掘提炼一批新时代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方法和经验。4月11日下午,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的中学德育优秀教学案例展示交流第二场——高中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展示活动如约进行。活动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杨伟东主任主持、王永玉老师参加。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高中政治教研员周忠振携同两位课例教师在洛阳市教研室远程参与了此次活动。全省各地市高中政治教师在线观摩学习了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主要有四项内容: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王红超老师课堂实录展示、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刘晓彤老师课堂实录展示、洛阳市高中政治教研员周忠振老师做专家点评和专题报告、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王永玉老师作总结讲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项,播放王红超老师的《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堂实录</b></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围绕‍‍一条‍‍主线索《经典咏流传》,‍‍开展唱经典——‍‍析经典——‍‍听经典‍‍——谱经典,一脉贯通。先后选取了《苔》‍‍‍‍《‍‍明日歌》‍‍《‍‍登鹳雀楼》《‍‍赏牡丹》四首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从“‍‍平凡人‍‍也可以‍‍心怀牡丹的梦想”,到中学生要“把握眼前,‍‍珍惜当下”,进而激励‍‍青年要‍‍“不畏艰险,‍‍勇于求索”,最终落脚到‍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层层递进、步步升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化‍‍创新的能力,并培育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王老师的课堂融合了现实、时政、乡土、教师四种资料,既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拓展了教材内容,又引导了学生热爱美丽家乡、树立文化自信。这启示各位思政课教师在生活中要多关注文化生活领域里的各种文化现象,尤其是文化潮流中的一些经典栏目;在课堂上要充分信任学生、支持学生、并让出讲台,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从而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项,播放刘晓彤老师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堂实录</b></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的课以洛阳这座著名的旅游城市为依托,设计了一个主议题,即“洛阳应该如何围绕旅游产业做好发展大计”,并延伸出了三个子议题。通过“对话洛阳,感受联系”环节,把洛阳旅游名片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联系的魅力;通过“欣赏牡丹,了解联系”环节,引导学生在课堂展开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刻领悟并掌握必备知识;通过“幸福生活,利用联系”环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生活,印证哲学智慧是如何造福洛阳人民的。学生在调查产业链、对接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了知识迁移能力,培育了公共参与素养。在亲自走访、观察、提炼中领悟了文化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刘老师围绕议题开发活动型课堂,引导学生带着知识走进生活,用知识对接现实,是探索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有益尝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项,洛阳市高中政治教研员周忠振老师做专家点评和专题报告</b></p> <p class="ql-block">  周老师以《思政课教学要实现“知、用、信、行”的统一》为主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对两节优秀课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点评。</p> <p class="ql-block">  教师层面,分三个角度展开:</p><p class="ql-block">  首先,学习目标的设定。要综合新旧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其次,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感知力和深度分析能力。</p><p class="ql-block">  第三,教师魅力的展示。通过展示个人才华,既构成了教师的文雅形象,又为学生树立起榜样,感化和感动着学生,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育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学生层面,分两个角度展开:</p><p class="ql-block"> 一方面,活动的立体性。学生参与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既有行为上的,也有思维上的,更有心理上的。</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参与的多维度。周老师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比作一棵树,根部向四周的延申就是参与的广度,向下的延申就是参与的深度,其目的都是为了结出效度的果实。</p><p class="ql-block">  首先,从参与的广度来看。课堂上不应有旁观者,所有学生都应是探索者。如何实现课堂参与的广泛性?周老师提出了三个建议:将学生划层分组;让学生充分表达、展示共识;注意发言顺序,弱者优先,轮流展示。</p><p class="ql-block">  其次,从参与的深度来看。一方面,教师要创设真问题,使学生进行真思考,从而去寻找真答案。什么是真问题?周老师认为,一是要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实践,是真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不能简单用“是”或“否”来进行回答的,不能是直接在教材上找到的。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愿参与、敢参与、能参与、真参与和深参与。</p><p class="ql-block">  第三,从参与的效度来看。周老师用一句话概括“要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我们的课堂要实现使学生由“知”经“用”达“信”提“能”铸“品”促“行”的目标。思政课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使学生实现知识的生成与增长,促进思维的碰撞与发展,提高合作共享的愿望与能力,增强社会性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在充分肯定两节课例的成就之后,周老师提出了“五性”的建议和期望。</p><p class="ql-block"> 1.增加趣味性,包括知识、情境和语言上的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2.丰富生活性,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挖掘社会生活,关注政治生活。</p><p class="ql-block"> 3.强化生成性,生成知识、情意、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4.增强教育性,观察、判断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做出应对。</p><p class="ql-block"> 5.提高政治性,保证课堂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政课站位,以增强学生五个自信为导向。</p> <p class="ql-block">  省基础教研室杨伟东主任评价周忠振老师的报告“高站位、低姿态,全面深入系统,有创见,又厚又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项,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王永玉老师作总结讲话</b></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评价王红超老师和刘晓彤老师的两节课各有特色、异彩纷呈,高度赞扬了周忠振老师的专题报告,并用四个“实”来总结本次活动:两位老师的基本功“扎实”,周老师话风“平实”,三位老师聚焦的问题“真实”,今天下午的活动收获“丰实”。</p>

学生

老师

课堂

参与

思政课

展示

教师

周忠振

教学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