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喜欢上读书有很长的过程,于我是四十多年吧,前几十年都是贪玩,打牌比看书有趣的多。近年,周围有才气的人很多,比的我自然是这也不知道,那也只知道一点点。常常后悔年少时书读的太少。知不足就是“进步”的表现嘛,可能是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思想追求不太匹配的缘由吧,我开始喜欢读书了,现在拿起书来,竟也有了爱不释手的感觉。不像原来那样挑时间,挑心情、挑环境才能看几行。慢慢的,也很喜欢听友人分享关于文化的各种话题。</p><p class="ql-block"> 一次茶聊,友人解读了苏轼生前最后一首诗《庐山烟雨浙江潮》,首尾同是“庐山烟雨浙江潮”,却道出了不同人生感悟。当然,友人讲的更多是关于这句诗与中医思想的关系,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后来我又看了很多关于苏轼本人的经历以及对于这首诗理解的文章,印象深刻的是将此与《道德经》里“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相联系,为哲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对于诗句,原来我都只是浅浅的看看背背,可现在细细品味,完全觉得读书和读文字是有天壤之别的。</p><p class="ql-block"> 对于欣赏的人,也不再只看表面的成功,更想了解一下他们的经历。最近在读曹德旺写的《心惹菩提》。我是从书中跳出来,以第三视角去读的,只是了解一下先生的经历而已,对于书中关于商道、民族情怀、人物心念并未入脑。</p><p class="ql-block"> 对书的名字“心若菩提”倒是很感兴趣。因此,去搜了关于菩提的资料。神秀和慧能两句佛偈,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因此胜神秀继承了五祖弘忍所传禅位。</p><p class="ql-block"> 一次茶聊,我说起了下一本书要读《六祖坛经》,毛泽东经常把这本书拿在手边。有人逗趣:能读懂吗?我答:不用懂,也读不懂。友人说:要看原文;另外可以思考一下,慧能讲的是“无”,神秀讲的是“有”,很多人都认为慧能更胜一筹,可是,阴阳生两极,有无相生,实无胜负。</p><p class="ql-block"> 庆幸喜欢上读书,庆幸有引路的友人,使我不盲目读书!</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挑喜欢的慢慢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