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研取精华,聚力教学促花开——临沂六小语文线上教研

张馨匀

<p class="ql-block">  4月10日上午,我校各年级语文教研组齐聚云端,在本周线上教研活动中,主要针对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进行了集中讨论与经验分享。各组语文老师们结合自己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各抒己见,发现问题,共同调整和完善解决问题。大家都表示,资源再好,二次开发是关键;平台再便捷,课堂用好是基础。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的连线是必要的,没有连线和学生的沟通,学生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在掌握时间的基础上,每天变换不同的孩子,加强师生的互动,师生共同感受面对面课堂的感觉。另外,各教研组老师们随时进行网上教研,加强主题教研和集体备课,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p> 一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本次线上教研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五单元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对五单元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及教学内容进行了研讨,周老师带着大家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各位老师针对每一课的教学环节提出自己的看法,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 另外,老师们也对各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上一周线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部分学生上课不及时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让作业反馈更及时等。</p> 二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整个教研活动按部就班的有序进行,此次教研中心议题是五单元集体备课。首先由赵天娟老师作为主备人汇报了自己的对五单元的教材解读,找老师的解读比较全面,既有单元的整体的认识,也有对每一课的教学难点的把握。</p><p class="ql-block"> 其次就是针对上周每个人在线上教学中的困惑进行了研讨,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期待教学早日由线上转为线下!</p> 三年级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中,五单元主讲刘兴之老师先对五单元教材做了分析,对教学单元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中难点突破方法等谈了自己的认识。其他老师认真学习了教材解,并借鉴他人的经验、理念、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习、交流、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随后,老师们结合各班实际情况,畅所欲言,互学互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研讨,既有孩子们线上学习的优秀表现,也有老师们在线上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还有老师们分享的各自教学小妙招等。老师们还针对线上教学开展一周来的上课情况、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作业反馈等情况进行了反馈和反思。</p> 四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组教研活动:首先,由主持人孙淑惠老师进行了第五单元的教材分析和讲解,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要让学生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并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把特别吸引自己的地方重点来写。接着,各位老师进行了补充发言。张黎黎老师针对本单元提出如何在线上课堂进行有效的习作教学的问题,在习作的讲解和批改方面我们具体做到哪种程度。朱振红老师提出了学生预习不到位的问题,学生预习敷衍直接导致课堂听课跟不上,我们应该多强调预习。朱海霞老师提出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应紧抓基础,把最基础的生字词让学生把握牢固。最后,我们对周五的线上学习活动进行了讨论和交流,线上教学更应该精心备课,加强师生互动和实时评价。</p> 五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大家首先在单元主讲教师王苹的带领下进行教材重难点、语文要素的解析,然后又着重研讨了本单元“众生百相”习作单元的活动设计。在最后疑难探讨环节,知识底蕴丰厚而又善于探究的汤臣磊老师的一番讲解使大家茅塞顿开,轻松解决了一个个疑问。老师们畅所欲言,说出对教材的困惑,提出心中的不解,畅谈内心的想法,分享教学经历和感受,借助集体平台,研中促学共同成长。</p> 六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下册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老师们都围绕着语文要素来分析了本单元的课文及习作,并且积极发言。</p><p class="ql-block"> 程方老师认为14《学奕》一课,全文短小精悍,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事中见理,告诉读者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这篇课文主要举了两例子,一个专心致志的人和一个三心二意的人学习的结果却不一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可以借助文中的插图,观察两个下棋人的神情截然不同来理解,还可以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开火车读或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分别读出肯定和否定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孙萍老师认为《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教学,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梳理两小儿用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观点的过程。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两小孩的对话,说说对话的内容,再找出各自的观点和相应理由。如“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也”,这是其中一个小儿的观点,在说明观点时,它的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是他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远者小而近者大”则是他根据现象得出结论的依据,在理清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之后,我们也可以根据学情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说说两小儿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也可引导学生发现一个以视觉效果为依据,另一个则以对温度的感知为依据,由此可以提出问题,两小儿能够驳倒对方的观点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两小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他们的观点都有事实和常理作为支撑,所以他们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不能说服对方,孔子也无法判断孰是孰非。</p><p class="ql-block"> 杨倩老师认为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一课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的几个说理的句子,意义比较抽象,可能比较难读,要让生多读几遍,读通顺。学生可能会对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提出疑问,比如,地球是怎么自传的?什么是石蕊试纸?什么是盐酸?对这些科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让知识面广的学生来解答,也可以简单地介绍,不要在科学术语上花太多时间。</p><p class="ql-block"> 2.课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不同于一般记叙文中的故事,它们的作用是为了具体说明作者的观点,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因此对这三个具体事例的研读,教学中要注意把握重点。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从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p><p class="ql-block"> 管琳琳老师认为15课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课文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概括地指出科学发展史上的每一次发现、发明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接着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指出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偶然的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给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p><p class="ql-block"> 张文丽老师认为《16表里的生物》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时我采用引导法:结合自己实际导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体会“我”小时候的童心童趣,最后结合实际进行延伸,从而体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授课中以“读促思”教学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使学生愉快融入教学内容,更易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许陶陶老师认为16《表里的生物》一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可以启发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及人物心理的词语,以此为线索,归纳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大意,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从字里行间感受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梳理“我”思考探究的过程,并结合自身经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姚广玲老师认为《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来展情节刻画人物。故事的主要内容由对话引出,并随对话而不断推进。两位主人公托米和玛琪在对话中,分别承担了答疑和主疑的功能,两人的对话在形式上构成了呼应,故事情节也随着不断的“生疑一答疑一思索”而层层推进。玛琪通过托米的回答不断认识和了解过去的书本、老师和学校,也通过提问表达出她自己对于现在的上学方式的态度,从两人对话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教育特点的不同,也赋予故事情节思想性的内容,启发读者在感受科技改变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对科技发展和教育理念进行思考。</p><p class="ql-block"> 胡晓君老师认为五单元的作文教学时明确两点:1.了解科幻特点,以防学生写偏。</p><p class="ql-block">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设情境,构思情节。</p><p class="ql-block"> 徐蕾老师认为五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可按照以下思路1.要写的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是什么?2.叙述一个什么经历表现这一技术?3.这个经历的起因、发展、结果是什么?4.打算拟定什么题目?</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美人间四月天,送来“研”途好风光。老师们通过线上教研打破空间界限,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才是我们教研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线上教学是一轮新的考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六小每一位老师的职责和使命。每一次线上教研活动,是老师们思维火花的碰撞,教育智慧的凝聚。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疫”去春至,那时花开,我们校园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各年级教研组长</p>

老师

学生

教学

单元

教研

课文

线上

语文

年级组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