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三位老师的精神让年轻人备受感动,累活都抢在他们前面干。可他们想的是“自己多干点,就减轻了同事的压力。”于是,“夕阳红”心手相牵,楼道消杀、检查封条、清理垃圾,他们是次次不落后。平时路走多了,速度快了都会气喘吁吁的他们,戴上n95,穿着防护服爬楼梯就更艰难了,何况还要消毒、转运垃圾呢?由脚步沉重到头晕目眩,由走一层歇一会儿,到最后完全靠“胜利就在眼前”的信念支撑。他们无怨无悔,因为既然选择出征,就应该拿出“”老当益壮未多时”的干劲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年轻人面前,他们逝去的是岁月,但留下的是坚韧。“我是党员,我能送,我多跑一趟,同志们就少一分辛苦”“重活抢不着,运送蔬菜包和其他生活物品可不能落后”“你们这么照顾我,我不干点心里难受”,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处,于是便用手拉车到卡点搬运物资,物资多时,他们绝不让居民等太久,二话不说,拎起就走。更有一次,同时有七家需要灌煤气,孟庆夫老师不顾腰部疾病,扛起煤气罐就往楼上送。明知道头会晕,腰会疼,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既然选择出征,就应该拿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韧劲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一个爱老敬老的团队里,三位老师在卡点的工作比其他同事干的少,看着年轻人劳累的身影,他们很心疼。尽管校长和同事们再三劝说他们回家休息,可“发挥余热”的信念让他们选择了坚守。于是回到一中宿舍,三个人承担了取餐的任务,让年轻人歇一歇,多睡会儿。赶上自己休班就提前给下班回来的同事打好洗漱用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干就是20多天,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既然选择出征,就应该拿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劲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疫”线三老的平凡言行里,浸润着“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的奉献精神;闪耀着“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劳品质;描绘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最美画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