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岛的故事一一蝙蝠

李建立

<p class="ql-block">栖息在栾树上的蝙蝠。</p> <p class="ql-block">蛇岛的蝙蝠</p><p class="ql-block">2005年5月12日,晴。</p><p class="ql-block">今天早六点出发去一沟下午三点去六沟调查,拣到一条死过不久的蛇,这条蛇肚子胀得很大,看得出来吃了约有4只鸟,死因可能与吃的过多有关。</p><p class="ql-block">蛇岛的蝙蝠挺有趣,谁都知道蝙蝠属于哺乳类夜行性动物,谁见过蝙蝠在大白天到处飞,今天从早上到晚上约有十几只蝙蝠在人工修建的水塘上面飞行捕食,杜敏在池塘旁边支网搞鸟类环志还网到一只蝙蝠。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带着照相机去观察这一现象,晌午的阳光特别足,池塘里的水有些发绿被晒得发烫,池塘的边缘和水上有一些水生昆虫,在水塘的上方有十几只蝙蝠在飞行觅食,时而在上空盘旋,时而俯冲到水面捕食,非常悠闲自得,毫不介意我们的存在,我拍了几张蝙蝠飞行时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蛇岛的蝙蝠早在30年代、50年代、70年代的考察中均有过观察报道,80年5月8日蛇岛考察队在考察期间观察到:蝙蝠在黎明4~5时,黄昏8—10时蝙蝠在我们海岸宿营帐篷周围低空盘旋,甚至在我们头上飞翔,在8月间我们登到第2沟,黎明和黄昏同样见到蝙蝠乱飞。在9月份考察时,在3000㎡。样方内放置鸟网,同时扑到三只蝙蝠,捕后饲养喂各种昆虫,不食,喂水不饮,六天后死去。在所有的考察报告中均没有蝙蝠白天出来飞行觅食的纪录。</p><p class="ql-block">导致蛇岛上的蝙蝠白天出来觅食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否出现新迁移来的新物种,还是由于蛇岛缺乏食物导致蝙蝠改变活动规律呢?我们将捕到的蝙蝠与以前的蝙蝠标本进行比较没有什么两样,那么后一种的可能性就很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p> <p class="ql-block">蛇岛蝙蝠</p><p class="ql-block">蛇岛蝙蝠与陆地同类蝙蝠相同,体形较小约50mm左右。体色,呈黑褐色,尾骨,前肢拇指具有勾爪,飞膜包括着毛骨,在后肢各趾有爪。前肢掌指诸骨颇为延长,在各指间有带血管的神经,富有弹性的飞膜扩展到后肢的尾部形成翼,通过胸肌的作用使前肢上下活动,能象鸟那样飞翔于空中。胸骨有龙骨突起,成为发达的胸肌的附着物。锁骨亦较大,这一点在适应飞行上与鸟类前肢原理相同。飞翔虽轻快迅速但其持续性远不如鸟类。尾在飞翔时起舵的作用。蝙蝠没有触觉,它有极发达的听觉。它在飞行中随“吱吱”叫声发出超声波,当超声波触及障碍物反射以后,它能立即感觉,从而躲避障碍,快速飞行。耳朵大小适中,骨骼较轻适合飞行,口较宽广,齿小而尖,适应于飞行中扑食昆虫。心脏及肺脏与其体相较,略大但无气囊。</p><p class="ql-block">蛇岛蝙蝠白天隐藏于暗处,以后肢的勾爪悬垂于悬崖的岩石洞孔及树林荫暗处的树枝上,头部向下悬垂,日没黄昏、黎明初晚时出来觅食与交尾活动,一胎产一仔,雌有抱仔飞行的习性,它们喜群栖岩壁与树林荫暗处,初夏到初冬在黎明和黄昏时出来活动,在空中飞翔扑食昆虫,因系夜行性动物,感觉器官敏锐,虽然闭合眼睛飞行,仍依靠特殊技能,不会与同类和岩壁、树木相碰撞。冬眠中以悬垂姿态居于崖壁洞穴,不摄食,以体内脂肪营养延续生命。</p><p class="ql-block">蝙蝠常在黎明4—5时,黄昏8--l0时在海岸周围上空低空盘旋,9月份用鸟网捕到三只蝙蝠,投喂各种昆虫和水,均不食不饮,六天后死去。</p><p class="ql-block">蝙蝠是从什么时期定居于蛇岛,这是直得探讨的课题,根据蛇岛地理地质地貌特殊条件,悬崖陡壁、岩石洞穴,荫暗密林多同时有大量的昆虫繁殖生存的场所,这些都是蝙蝠生存与繁殖的有利条件,蝙蝠和蛇在冬眠期互不干扰,不受蛇的威胁,可以安然渡过冬眠生活。从历次考察剖检蝮蛇食性,从未发现有蝙蝠的尸体。蝙蝠能避开蛇的攻击,择安而居,而适应蛇岛的特殊环境而生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飞翔。</p> <p class="ql-block">白天在丛林中翱翔的蝙蝠。</p> <p class="ql-block">白天飞翔的蝙蝠。</p> <p class="ql-block">被鸟网网住的蝙蝠。</p> <p class="ql-block">被鸟网网住的蝙蝠。</p> <p class="ql-block">栖息在粉葛腾上的蝙蝠。</p> <p class="ql-block">这个蝙蝠可能是被猛禽捕食了。</p> <p class="ql-block">栖息在岩石上的蝙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