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桃红柳绿醉春烟,草长莺飞四月天。”2022年4月11日下午第六节课 ,初中语文工作坊全体老师在初一(3)班听了王艳萍老师上的一节教学示范课,题目是《老王》。现就学习心得分享如下:</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课堂教学按照“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析交流——生成结论”的逻辑循序渐进,逻辑较严密,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事件透析人物特点,由事件解析“愧怍”原因,环节是完整的串联,并非块状的割裂。在处理已知和未知的关系问题上,侧重点明确。</p> <p class="ql-block">评课议课</p> <p class="ql-block">教学反思</p> <p class="ql-block"> 教学反思(王艳萍)</p><p class="ql-block"> 《老王》是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命苦心善的不幸者,在荒唐动荡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精神世界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善良诚实,忠厚老实,知恩图报。</p><p class="ql-block"> 那么,对杨绛的这篇文字浅显,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清泉,闪动着人性人道光芒的散文,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如何避免把课上得枯燥乏味,这是我在上课前一直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在反复阅读文本之后,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教学难点确定为: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教学过程设计为三大板块:</p><p class="ql-block"> (一)、说老王</p><p class="ql-block"> 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解读人物的精神世界做好铺垫。然后,以“可以用哪两个字准确概括老王”,明确老王是个苦而善的人。紧接着以“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搜索、筛选信息,达到初步感知文本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二)、说作者</p><p class="ql-block"> 让学生知道她当时的生活也是不幸的,再设计的问题: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如何表现的?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当善良的老王去时,作者为什么愧疚?对于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把自己想成老王,想想希望得到什么?以此让学生明确本文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p><p class="ql-block"> (三)、说自己</p><p class="ql-block"> 整个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 </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因将两课时内容压缩为一课时完成,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力不从心,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问题挖掘不深,如:老王在送鸡蛋时的感人场景及对人物的刻画手法等都有可推敲斟酌的地方,若当时加以引导点拨,我想对理解和深化主题会起到更好的推进作用。</p><p class="ql-block"> 虽然课讲完了,但是我想通过这次执教,会不断反思课堂中的得失,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使今后的每堂课都能迸发智慧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 方法引路,单元整合,行稳致远</p><p class="ql-block">——探索语文教学“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有效途径</p><p class="ql-block"> 温建国</p><p class="ql-block"> 一、在字斟句酌中巩固基础</p><p class="ql-block"> 汉语语文水平的提高,应从丰富词汇和理解语义着手。从教学的初步起,知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王老师课前就组织学生听写本课的重点词语,在学生听写完毕之后,前后排同学之间交换批阅,对学生没有写对的词语“愧怍”“滞笨”进行重点强调,这时教师并不满足于学生会读、会写,更要懂得其含义。通过连续提问五位同学,一是起到强化的效果,二是引起其他同学的重视。这样的有效操作,为随后教学过程的流畅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作为本篇文章的主旨句,教师引导学生字字解读。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如果能理解清楚,学生会对文本解读有一个质的飞跃,王老师对愧怍原因的分析到位、深入,带领学生稳步前行,行而致远。</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中考语文,对学生字词的考察能力不断升级,不仅要会拼、会读,更要能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辨析。所以,字斟句酌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任督二脉,打通这两点,其他方面也就水到渠成,游刃有余。</p> <p class="ql-block"> 二、在临渊羡鱼后授之以渔</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落在了对老王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上。“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人时,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不同的。著名哲学家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王老师用最廉价便捷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知人物,体味情感。老王送冰凸显的老实、厚道、善良,送钱先生看病时的仁义、热心,人性真善美的解读返璞归真,易于学生消化。但问题在于,能不能有一个方向让学生去选择,供学生参考?</p><p class="ql-block"> 学习一篇文章抑或解决一个问题,受益的最大化是方法的习得。“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思考能不能有一个方向,让学生去选择,指导学生在山重水复后柳暗花明。例如,我在上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时,在分析长妈妈的人物形象过程中引入“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这句话。引导学生从颜值、性格、善良、人品四个方面,通过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方法去感知那个让我怀念、敬佩的普通平凡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得出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结论,“别人不愿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却做成了!他却有伟大的神力”。学生记住了这句话,在以后人物形象的鉴赏中就会去向这方面靠拢,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我想这应该是教学多样性、创造性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三、在孤篇解读下单元整合</p><p class="ql-block">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虽未以学习任务群为主体和主线,但也是在四大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编写的。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当前我们适用的单篇教学,虽然在尽量通过情境活动践行语文的实践性,但对语文的综合性践行不够。为此,我们也在思考探索单元整合的形式。其最大优势在于打破单篇教学的局限性,几篇文章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联系,并从中概括出一个单元主题,让个性与共性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单元主题的指引下完成课时任务。 </p><p class="ql-block"> 七下第三单元以“小人物”为人文主题,以熟读精思为语文要素,进行双线组元。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组织教学:</p><p class="ql-block"> 一、概述文章内容,积累语言素材(语言、思维)</p><p class="ql-block"> 二、抓细节描写,品语言之妙</p><p class="ql-block">(语言、审美)</p><p class="ql-block"> 三、勾连文字与生活,探讨品析小人物(思维、文化)</p><p class="ql-block"> 四、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表现小人物形象(语言、审美)</p><p class="ql-block">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解读,学生在单元主题的指引下,深入的了解了单元的组织构造,内部联系,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语言的建构与应用。</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