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清明假期过后的三天居家线上学习,我们读了《木兰辞》。《木兰辞》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民歌,读来朗朗上口,典雅敦厚。诗歌的表达简洁,加之复沓、设问、顶真、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非常适合小学的孩子朗读,也很适合二年级的孩子。</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1> 孩子们的朗诵分享</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读完了文本,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诗配画创作。</p> 十二年战场杀敌,为什么就用了短短几句话?在这十二年中,木兰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什么?她会怎样解决?木兰凯旋归来时,为什么拒绝了皇帝的赏赐和官职?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呢?<br> 带着问题,第二天,我们读《木兰辞》第二部分——战场凯旋。 回到家的木兰,和故事开始的木兰,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故事的结尾要说到“雄兔”和“雌兔”?<br> 第三天,我们继续读《木兰辞》,第三部分——还归故里。<br> <p class="ql-block"> 《木兰辞》的美不仅在文辞、在意境,还在于它的动态节奏。我们在读《木兰辞》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不是一幅幅静止的画面,而是一组组极富动感的电影片段。于是,在前期诵读、理解的基础上,星期六这一天,我们还安排了孩子们观看《花木兰》的电影,并制作花木兰人物形象卡片,录制微电影。孩子们兴趣盎然,都积极分享自己的作品。从孩子们拍摄的微电影和人物形象卡片来看,花木兰这个形象已经根植在他们的心中。他们会在《木兰辞》这一大文化课程的浸润中理解木兰的选择,进而理解木兰从军的意义:为家庭分忧,为国家担当,花木兰既有对家庭的责任,又有对国家的忠诚。孩子们也能慢慢理解木兰从军,最终他们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勇敢、自由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