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位百灵般的歌唱家走了</b><br>迟 音<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4月7日,歌唱家叶佩英因病去世。惊悉之余亦惊讶她竟然年仅87岁。如此说多少有些缺乏逻辑,只不过是与我的父母相较而言。</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所以这样比较,盖因他们均在1950年前后从东南亚回国。而延续至上世纪60年代初的海外华人归国潮,催生了一个中国特有的名词,归侨。</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同是马来亚归侨,父母与叶佩英较为熟悉。父亲在侨联有一点兼职责任在身,偶尔需要做一些活动的准备与联络。这种工作有其名目,统战。</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经历一波又一波政治运动的冲击后,文革晚期的文艺创作特别是歌曲创作日趋萧条。文艺工作者愈见迷茫而丧失创作的方向与激情。反击右倾翻案风时,文化部曾公开征集新歌,然应征者寥寥无几。最后公开发表的竟然是《天安门上挂红灯》与《文化大革命就是好》这样几首童谣级别的幼稚作品。令人暗叹文艺创作真是走进了死胡同。</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十年动乱终于刹车,开始拨乱反正。1979年上映的电影《海外赤子》,特别是影片中的几首歌曲,井喷般地爆发出了多年未见的热情与魅力。颇为震撼。由于影片是描写归侨生活的故事,联想文革期间父母因海外关系所受的困扰,让我观影格外有代入感,一时五味杂陈热泪盈眶。也许在今天看来这部影片的艺术手法尚嫌粗糙,有不少可推敲之处。但在当时已是难能可贵。虽然是音乐片,于我却全无轻松娱乐的欣赏效果,而是从中深切体会了归侨这个群体在十年动乱间所经历的磨难与挣扎。记得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华侨子弟回国求学的契机催生了北京工业大学,而我所工作过的机床厂在文革后期曾归属北工大数年。1977年春节,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北京归侨联欢会,北工大发给厂里一张票,说是给归侨或侨眷。厂长想了想,归侨没有,侨眷倒有一位。</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那天容量一万八千人的首都体育馆里座无虚席,我周围讲着闽粤口音普通话的中年人想必都是归侨。令我惊讶的是很多男性相互寒暄的话题都是婚姻,而且大多单身。其情其景令人唏嘘。</span></div></h3> 电影《海外赤子》共有7首插曲,均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叶佩英老师一人演唱了其中的五首。最为精彩的《我爱你,中国》真有振聋发聩之效,令人心潮澎湃。不仅唱出了归侨心系祖国的真挚情怀,更突破了归侨的界限,为全国人民所认同喜爱。<br> 父母从江西干校归来后,父亲重又开始参与侨联的琐事。一次我们进城回西郊的路上,他带我转道音乐学院找叶佩英老师讨论一次聚会的安排。走出教学楼一个房间的叶佩英衣着朴素到全无讲究。父亲开玩笑说,你怎么穿这么件黑棉袄,哪里像是歌唱家?倒有几分像我们这些干校归来的江西老表了。叶阿姨笑答,不要忘记我们也是在三十八军清风店农场锻炼过的哟。虽仅一面之缘,她开朗明快不拘小节的性格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br> 一部反映归侨命运的作品,由归侨艺术家来演唱,当最利于唱出作品的内涵与真情。叶佩英无疑是不二人选。一曲《我爱你,中国》从此家喻户晓,传唱四十余年经久不衰,人人耳熟能详。叶佩英的名字也与其紧密相连如影随形。<br> 因先生住院而一人在家的叶佩英老师,不慎跌倒致头部受伤,未能及时救治而不幸辞世。天不假年令人殊为痛惜。想今天的社会如此发达,种种识别与检测的高科技手段一应俱全,如果能够将其用在老年人的健康监护上,应非难事。一个渐趋老龄化的社会,真应该用科技与人性兼容的力量让老年人不失生活质量,帮助他(她)们有尊严地老去,甚至有尊严地离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与实施。<br> 13日是与叶佩英老师告别的日子。母亲去世已整10载,父亲虽在,却困于病榻多年无法出席。姐姐与我拟挽联一副,将代父亲一同献于灵前:<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海远山遥归赤子,天高地阔放新歌。</b></div> 斯人已逝,歌声犹在。叶佩英老师,您当年首唱的歌曲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每当歌声高响入云,您应欣慰此生不虚!<br> 谨以此篇文字送别叶佩英老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