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 <p class="ql-block">品(1.1)所获</p><p class="ql-block">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知识后在生活中经常实践,这不是很愉快吗?)</p><p class="ql-block">习:</p><p class="ql-block">1.发自内心的学习,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比如现在自己在学习的《论语》、《道德经》,要是哪周没有学习了,甚是想念,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快乐。那对于孩子们,我们要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呢?</p><p class="ql-block">2.时习之:我理解的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学习过的东西,我们要经常温习,复习,就像同一节课,我们不同时间听,感悟会不一样,经常温习可能会有新的领悟;另一层是要学以致用,学习到的东西,我们要去思考,内化,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学过而已。我要努力让所学的东西能内化并运用。</p> <p class="ql-block">品(1.1)所获</p><p class="ql-block">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共事,这不是令人高兴吗?)</p><p class="ql-block">习:</p><p class="ql-block">1.孔子这句话的背后,传达的是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如何看到他人的力量给自己所带来的改变。我们与他人合作时要培养开放的心态。</p><p class="ql-block">这学期接了新的工作,需要与老师合作,有时会因为想法不一致而有情绪。今天学习了这句话,以后可以时时诵之。这样我想再遇到合作意见不一时,我会有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p><p class="ql-block">2.孔子之乐的核心是“不找”,就是不必向外使劲,不必说服自己,不必跟自己作战。这是我的目标,虽然我现在还在找的阶段。相信我坚持学习,坚持运用,会越来越靠近这种不找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品(1.1)所获</p><p class="ql-block">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恼怒,这不就是修为的境界吗?)</p><p class="ql-block">习:</p><p class="ql-block">1.生活中常常会因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为此觉得生气、委屈、难过……世界之大,人本就不同,别人不理解自己也是正常,就像我们也很难完全理解别人。但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纳,我想这更多是源于自我价值感不足,所以才渴望从他人,从外界获得,但向外求,终求不得,我们要向内看,修自己,比如坚持诵读经典,学习,并不断内化,运用。</p><p class="ql-block">2.以我们的结束语为行动准则: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p><p class="ql-block">2.在生活中遇到别人的行为我们无法理解时,想想他的行为背后肯定有原因,尝试着去理解和接纳,我们会发现世界变得更美好。</p> 第二则 <p class="ql-block">品(1.2)所获</p><p class="ql-block">学:“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才是君子应当关注的根本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和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p><p class="ql-block">习:</p><p class="ql-block">1.当我们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其他关系自然也能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本。思考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还有很多没有修通,这是以后努力的方向。与其向外界索求,不如向内寻找。</p><p class="ql-block">2.微习惯的重要性,人和人之间看起来只比对方努力了一点点,但是只要时间足够长,差别是巨大的。坚持自己的微习惯:每天诵读经典,并且慢慢的延长每次诵读的时间。</p> 第三则 <p class="ql-block">品(1.3)所获</p><p class="ql-block">学:“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总装出取悦别人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很少。)</p><p class="ql-block">习:</p><p class="ql-block">1.保持真诚的生活态度:人跟人之间最好的状态,就是有话说话,没话静坐。两个人安静地坐着,但不会觉得尴尬,这才是朋友相处的最佳境界。(跟老公、闺蜜一起有这种感觉,就算沉默也觉得很自然,舒服),希望以后能在更多的时候,和其他人一起也能有这种享受“沉默”的感觉。</p><p class="ql-block">2.真正的快乐,真正的认同,不需要使特别大的劲,而真正的尊敬,亦不必昭告天下。没有一条道路是通往真诚的,真诚本身就是道路。现在还不能做到时刻真诚,但我们学习经典,修自己,肯定能越靠近真诚。</p> 第四则 第五则 第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