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绍兴是一座古城,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氛,其中水乡文化、桥文化、酒文化、街市文化成为绍兴古城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知道绍兴,是初中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知晓的,印象深刻的是鲁迅先生的一首诗,老师带我们齐声朗读:</p><p class="ql-block">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p><p class="ql-block">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p><p class="ql-block">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p><p class="ql-block">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p><p class="ql-block">还有先生笔下的人物,命运悲惨的祥林嫂、机智勇敢诚实可爱的小伙伴润土、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及咸亨酒店,更有书圣王義之旧居和写《兰亭集序》的兰亭,如何教人不向往。后来又得知敬爱的周总理祖籍绍兴,更增加了到绍兴旅游的欲望。因此,此次江南水乡游,特意在绍兴多盘桓几日。</p> <p class="ql-block"> (一)周恩来故居</p><p class="ql-block"> 1、故居位于绍兴市劳动路,旧称宝祐桥河沿,掇木桥头。由于正在修缮,只能在大门外深深向周总理铜像鞠躬致敬。</p> <p class="ql-block"> 2、周恩来祖居。参观完纪念馆后,我们来到周恩来祖居,也是大门紧闭。周恩来系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其先辈于元代迁徙至绍兴,明洪武十四年(1381)定居于此,名“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匾,遂称“百岁堂”。少年时代周恩来在此生活学习。</p><p class="ql-block"> 祖居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座北朝南,1939年周恩来在皖浙指导抗日统战宣传工作并祭祖,曾回“百岁堂”与亲友团聚。</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锡养堂”匾额下,矗立着身着戎装的周恩来汉白玉雕像。厅内柱上悬挂着赵扑初书写的对联:</p><p class="ql-block">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体国经野辅世长民</p><p class="ql-block"> 张爱萍将军所题:</p><p class="ql-block">为国为民孺子牛 任劳任怨绝代尹</p><p class="ql-block">高度概括了周恩来平凡而伟大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3、周总理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市区劳动路369号。这是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座北朝南,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平面呈三条轴线布局。门上匾额“周恩来纪念馆”,两旁对联:</p><p class="ql-block">武韬文略兴华夏 亮节高风昭日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的周恩来用过的旧家具,为馆藏精品。这是一座多媒体展馆,展出了大量周总理生前的照片,其中有些照片是第一次见到,主题是:周恩来与故乡。</p><p class="ql-block"> (图为周总理铜像)</p> <p class="ql-block"> (二)秋瑾烈士故居</p><p class="ql-block"> 1、秋瑾故居。“莫道女儿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绍兴文化底蕴深厚,绍兴人多温文尔雅,可偏偏有一位奇女子,巾帼不让须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就是文武双全、侠肝义胆,反对封建、提倡男女平等的秋瑾女士。</p><p class="ql-block"> 位于绍兴市城南山麓和畅堂十八号的秋瑾故居,北靠林木苍翠的塔山,环境古雅清幽,离碧波荡漾的鉴湖不远。故居大门上悬挂着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所题“秋瑾故居”匾额,解放后,国家对故居进行了几次修缮,因疫情影响暂时闭馆,我们吃了“闭门羹”。</p> <p class="ql-block"> 2、秋瑾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位于绍兴市中心轩亭口。古轩亭口相传亭子始建于唐,屡建屡废,现已荡然无存。此地历来是绍兴闹市中心,如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描写的“丁字街”。1930年为纪念秋瑾烈士,在解放路轩亭口建纪念碑,碑址为1907年7月15日秋瑾烈士就义之地,碑呈长方形,高7米,正面(西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秋先烈纪念碑记”,碑身镌有张静江书“秋瑾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秋瑾(1875一一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伙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性豪爽,习文练武,自费留学日本,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微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p><p class="ql-block"> 秋瑾烈士牺牲后,其遗骸曾遭遇八次迁移。生前受苦,死后也苦。在三迁时,秋瑾结拜姐妹吴芝瑛极其悲奋哀戚,奋笔写下:“风雪渡江去复还,故乡归骨为兄难。挑灯漫记山阴狱,恐有冤魂泣笔端。”的诗句,她不知道何时才能真正告慰秋瑾的英魂。1909年10月,王家以秋瑾与王子芳的儿子王沅德的名义,将秋瑾棺柩第四次迁移,葬于湖南湘潭(今株洲白马垅大冲)。1912年夏,第五次迁移,迁葬于岳麓山。第六次迁移至西湖西冷桥畔,第七次迁葬于鸡笼山。最终由中共中央决定,仍回葬于杭州西湖西冷桥畔。</p> <p class="ql-block"> (三)鲁迅故里</p><p class="ql-block"> 位于绍兴市鲁迅中路,有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纪念馆、长庆寺、土谷祠、恒济当铺,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水乡古城经典风貌和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p> <p class="ql-block"> 鲁迅,浙江绍兴人,(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豫才。毛主席评价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个子很矮,喜着一袭长衫,头发像板刷,浓密的一字胡几乎遮盖住嘴,瘦弱矮小的身板扛起了中国“民族魂”的大旗。</p> <p class="ql-block"> 1、鲁迅故居。从这张小门进去便到了一条长长的内廊,这是鲁迅故居吗,再往前走,便见到了大厅,看来我们是从侧门进入的。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市东昌坊口19号(今鲁迅路2阗号)周家新台门内。</p><p class="ql-block"> 故居所在的新台门约建于十九世纪初叶,原为两进,前面一进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间平房已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 故居后面一进是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 西次间是鲁迅先生诞生的房间。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鲁迅先生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外出求学。1910年至1912年,鲁迅先生回乡任教亦居住于此。1912年至1919年间,先生每次回乡也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1861一一1896),本名凤仪,秀才出身,因乡试屡试未中,一直闲居在家。但他思想开明,同情洋务运动。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周伯宜被革去秀才身份,十分伤感,经常借酒消愁,为病魔所缠,又为庸医所误,病逝时年方36岁。这也成为鲁迅东渡日本学习医术的主要动力。</p> <p class="ql-block"> 鲁迅的母亲鲁瑞(1858一一1943),绍兴乡下安桥头人。她性格和善而坚毅,勤劳而好学,不但做得家中针线活操持家务,还自修得能够看书学习。</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的继祖母蒋氏(1842一一1910),性幽默,喜小孩,族中侄孙辈皆喜欢与蒋氏聊天。鲁迅先生在文章中也多有回忆。如蒋氏给鲁迅讲故事:水漫金山,老虎的老师等。</p> <p class="ql-block"> 朱安(1878一一1947),绍兴城内丁家弄人。鲁迅先生的原配夫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于周家。她是旧氏妇女,缠足,思想比较封建,与鲁迅在思想、文化、情趣爱好等方面有相当大差距。1906年夏,奉母亲之命,鲁迅从日本返乡完婚,婚后没几天便又回到日本。从此鲁迅与朱安做了一生挂名夫妻。朱安嫁到周家后,一直与鲁迅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侍奉婆婆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 百草园。鲁迅故居后园是百草园,原是周家与邻家共有的菜园,面积近2千平方米,鲁迅童年时常在这里玩耍。</p> <p class="ql-block"> 小雨中来到百草园,是鲁迅先生文章中常提及的地方。地面泥泞,既不想脏了鞋子也不想脏了故居的地面,站在园子一角观看。这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呈四方形,种了几畦菜,放在任何地方也极普通,但作为鲁迅故居的后菜园,又取名“百草园”,于是乎不普通了。想想,这块不大的菜园有菜有花有鸟有虫有蛙有蟋蟀对童年的鲁迅而言就是快乐的天堂。其实,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百草园”。</p> <p class="ql-block"> 2、鲁迅祖居。即周家老台门,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占地面积3087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瓦粉墙,是一座典型士大夫住宅。</p> <p class="ql-block"> 主体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额。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翰林,这是当时周家最大的荣耀,因此在周氏家族的三个台门的仪门上都挂了翰林匾,以示皇恩浩荡的同时,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如同一张极其体面的名片。两旁各有一行泥金小楷:“巡抚浙江等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和“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p> <p class="ql-block"> 第二进为厅堂,俗称“大堂前”,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大匾“德寿堂”,两旁对联:品节详明 德性坚定</p><p class="ql-block"> 事理通达 心气和平</p><p class="ql-block"> 此厅为周家族人活动主要场地,喜庆、祝福、宴请宾客之用。可看出古时大户人家对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的讲究,匾额、对联、家具摆设及大厅用途配合得十分融洽且有品位。</p> <p class="ql-block"> 第三进为香火堂前,是周家用作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逢年过节堂上悬挂祖宗像、安放牌位,设五事(火烛香炉之类),置祭品,五代以内老少进香磕头,行大礼以示孝道。</p> <p class="ql-block"> 第四进为楼房,亦称座楼,为居住之用。第一至第四进左右两侧均有厢房,典型中轴线对称建筑,各进之间均与厢房连通,避免日晒雨淋,两侧天井点缀假山、水池,十分典雅。</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九年,周家七世祖周绍鹏购得绍兴城内覆盆桥赵氏住宅,经过大规模改建,成为颇具规模的台门宅院,这就是周家老台门,从此,周氏在覆盆桥老台门聚族而居,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鲁迅的家世》中记载:“覆盆桥房最有钱的时候,三个台门共有三千多亩田和几爿当。”其实老台门和房的田产还不止这个数字,而且虽然经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冲击,周家仍然十分富有。</p> <p class="ql-block"> 但老台门和房虽然富有,到和房第十世时没有儿子,根据“小绝长顶”的族规,和房便向智房要了一个,继承香火,这就是鲁迅曾祖父的幼弟,以后被统称为“十五老爷”的周以坶。</p> <p class="ql-block"> 鲁迅祖居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 3、三味书屋。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的住屋。寿镜吾,名怀鉴,字镜吾(1849一一1930),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品性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第一进,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一块“文魁”匾,是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于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以此用来光耀门庭。第二进,大堂前,额枋悬挂“思德堂”匾额一块,两旁对联:</p><p class="ql-block">品节泰山乔岳 襟怀流水行云</p> <p class="ql-block"> 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东厢房。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部分现为陈列馆,主要介绍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北边厢房即为“三味书屋”。</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所私塾,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教学严谨的老师,每年只收8个学生,鲁迅先生从12岁开始在此读书五年,终得衣钵真传,名师出高徒。</p><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是:</p><p class="ql-block">读经味如稻梁</p><p class="ql-block">读史味如肴馔</p><p class="ql-block">诸子百家味如醯醢</p><p class="ql-block"> 匾额下挂副“松鹿图”,两旁柱子上有幅对联:</p><p class="ql-block">至乐无声唯孝弟 太羮有味是诗书</p><p class="ql-block">学生每天上学要对匾额和“松鹿图”行礼。</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的座位上刻了个“早”字,有一次因故迟到,受到老师严厉批评,刻字于桌以自勉。鲁迅先生座位原在南墙下,因往来人多影响学习,就要求调换到东北角。先生在这里学习了《四书》、《五经》、《唐诗》以及汉魏六朝辞文和其他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之外,还找了许多课外书学习,如《尔雅音图》、《癸巳类稿》、《诗画舫》、《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等等。</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有一个方形小竹园,竹园的北厢房为“三余书屋”。“三余书屋”是“三味书屋”的原名。“三余”取自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p> <p class="ql-block">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案太师椅及文具等,在书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的匾额。寿镜吾于书房学堂两处强调“三余”,体现了惜时如金、致力学习的刻苦精神。</p><p class="ql-block"> 从房中的陈列的日用品可以看出,寿镜吾先生家庭生活并不宽裕。富不过三代,诗书传家。</p> <p class="ql-block"> 4、鲁迅纪念馆。绍兴市都昌坊口,位于周家老台门和鲁迅故居之间,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具有江南风格的现代建筑。临街大门建成台门状,与周围建筑统一。</p> <p class="ql-block"> 大门可进,馆门末开。纪念馆主体是融合当地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只能在纪念馆前广场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在鲁迅故居街区,因疫情影响,不少馆店闭门谢客,绍兴黄酒馆“逆行”而为、张门迎客,酒香不怕巷子深,更不怕病毒。</p> <p class="ql-block"> (四)书圣故里</p><p class="ql-block"> 书圣故里是绍兴的历史街区,这里保存最完整的绍兴市历史风貌,荟萃着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也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求学之地。</p><p class="ql-block"> 绍兴书圣景区位于蕺山南麓大片古民居之中,东起中兴路,西临解放路,北至环城北路,南至胜利路,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景区布局为前街后河,有众多名胜古迹,如蔡元培故居、戒珠讲寺、蕺山书院、探花台门、太平天国壁画等珠落散布于古街老巷之中。</p> <p class="ql-block"> 1、蔡元培故居,位于绍兴市萧山街笔飞弄13号,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介绍蔡元培先生事迹的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手持手机导航、一手举着雨伞,踏着青石板,在小巷小弄中转悠半天才找到纪念馆。门口好几辆黄包车,见我们走来便迎上揽客,我们谢绝了,总觉得自己寻觅才更有味,体会一下“烟雨江南”。</p> <p class="ql-block"> 进入纪念馆大门后,往右进入这道门才算真正进到蔡元培先生故居。故居建筑主要有门厅、大厅、座楼,座北朝南,共三进。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里面展示了蔡元培先生一生致力于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主义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丰功伟迹。</p>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先生(1868一一1940),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著名教育家。曾任光复会长,赴法留学,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中央研究院长。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校长。1932年与宋庆龄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p><p class="ql-block"> 蔡元培先生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磨难,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专心致力废除封建主义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被毛主席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p> <p class="ql-block"> 2、书圣故里一一戒珠寺,依蕺山临西街,为绍兴城中八大名寺之一。建寺前,是王羲之的住宅,后王羲之弃宅为寺。初名“昌安寺”,到唐大中六年(852)起开始叫“戒珠寺”,意思是“戒律洁白,犹如珠玉”。咸通三年(862)衢州刺史赵磷直书“戒珠讲寺”额,现存。</p><p class="ql-block"> 王羲之为何舍宅为寺,有一段传说。王羲之喜欢珠子和鹅,有僧人前来造访,王随手将珠子放在桌上,这时有一朋友来访,王去会朋友,回来时发现珠子不见了,便怀疑僧人拿了。僧人深感委屈,回去后郁闷而终。几天后,王家的鵝也死了,珠子在鵝肚子里。王羲之悔恨交加,从此戒掉赏珠子的习惯,并舍宅为寺。</p> <p class="ql-block"> 墨池。墨池因王羲之清洗笔砚而得名,当时是否如此无从考证,但现在绍兴人仍喜欢在自家门前水塘或河边清洗衣物等。</p><p class="ql-block"> 只可惜戒珠寺因疫情尚末开门,又给我们带来遗憾。</p> <p class="ql-block"> 王羲之陈列馆。位于戒珠寺左边斜桥弄8号的王羲之陈列馆,是“书圣故里”景区专门展示王羲之和历代受王羲之影响的书法家作品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门厅主要展出了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王献之《中秋贴》、王珣《伯远贴》的复制品。此三件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盛名,清乾隆皇帝十分喜欢,将三副作品陈设于养心殿三希堂。现在三副作品分居两岸,《快雪时晴贴》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另二贴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后面的《阅古楼》陈列了受王羲之书法艺术影响的历代与绍兴有历史渊源的书法大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3、题扇桥。位于昌安门附近戒珠讲寺前,蕺山街上,因王義之为卖扇老妪题扇而得名,始建于宋朝嘉泰以前,现桥为清道光八年(1828)即原址重修。桥体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18.5米,桥边竖有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的石碑一方,旁有圆桌和石鼓凳,供游人休息。</p> <p class="ql-block"> 4、钱业公所。会馆位于笔飞弄7号,与蔡元培故居毗邻。会馆建于清末,是当地钱业同行聚会和交易场所,也是当时金融的最高决策地。会馆坐西朝东,前后两进,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其前身是辛亥革命前由绍兴十七家钱庄成立的会馆,反映出当时地方经济的繁荣。现为钱币博物馆。疫情期间尚未开展。</p> <p class="ql-block"> (五)兰亭</p><p class="ql-block"> 兰亭为汉代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东晋书法家王義之于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邀友雅集修禊于此,并乘兴挥毫书就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注:“修禊”为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p> <p class="ql-block"> 1、鵝池。鹅池位于兰亭风景区内,在鹅池边立有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内立一石碑,相传碑上“鹅池”二字为王羲之父子合写,所以又称父子碑。</p><p class="ql-block"> 据传,王義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完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王羲之不敢怠慢,立刻搁笔接旨。正在父亲身旁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写了一个池字。</p><p class="ql-block"> 王羲之喜欢看鹅,也喜欢养鹅,更喜欢写鹅字,因此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凡与纪念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多有鹅池建筑。</p> <p class="ql-block"> 2、御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83年重建,为八角攒尖顶、重檐翘角。亭中御碑系亁隆年间原物,高6.86米、宽2.64米,重约18吨,碑底为须弥座,碑冠为云龙浮雕。碑面《兰亭序》全文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帝亲笔行书,钤“几万余暇”印,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刻。碑阴镌乾隆帝所作《兰亭即事诗》,行书,落款“乾隆御笔”,刻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p> <p class="ql-block"> 3、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一种传统习俗,后发展成文人骚客饮酒吟诗唱酬的雅事。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边设置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除去不吉利。</p><p class="ql-block"> 其曲故出自兰亭,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会稽内史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42位全国高官,在兰亭举行饮酒赋诗“曲水流觞”活动,成为千古佳话。游戏中,有11人各成诗两篇,15人各成诗一篇,16人作不出诗、罚酒三觥,王羲之乘兴而作,写出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 “流觞曲水”取自《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意思是形容春游宴会。</p><p class="ql-block"> 游一处景点,学一句成语。</p> <p class="ql-block"> 4、王右军祠。大门上端“王右军祠”四字匾额为沙孟海先生书,两侧对联:盛会不殊,放怀宇宙忘今古;幽情共叙,极目山林快咏觞。因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又称“王右军”。</p><p class="ql-block"> 王右军祠是兰亭景区一个核心l景点,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同治八年(1896年)重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祠中有池,池上建桥,桥上建亭,桥亭相连,四周回廊环绕,一种十分罕见、非常特别的建筑。池称“墨池”,亭称“墨华亭”。</p> <p class="ql-block"> 祠堂最端处为大厅,中间立有汉白玉王羲之塑像,上悬匾额“尽得风流”。大厅左右两旁各有两块木质挂屏,上镌刻康熙帝临摹的《兰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回廊壁上嵌历代书法名家临写的《兰亭集序》、兰亭艺事刻石,多为清代、民国时期,祠内还展出《兰亭集序》部分摹本复制品等。实际上,王右军祠是一个历代大家书法展。</p><p class="ql-block">(装腔作势,摆拍留念)</p> <p class="ql-block"> 5、碑林。兰亭碑林是一座现代建筑,弯弯曲曲矮墙上嵌有沙孟海、启功、舒同、赵朴初、顾廷龙、费新我等许多名人书法镌刻并配有作者介绍,作品内容均与兰亭相关。</p> <p class="ql-block"> 6、兰亭书法博物馆。建于1988年的兰亭书法博物馆是一幢二层楼建筑,1989年落成,2003年扩建,2004年开放。这是一个多功能智能化的博物馆,馆内主要展出书法及文房四宝,包括古代名人书法和现代名人书法精品,是集收藏、展览、书法交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进馆后,迎面而来是一个巨大的“之”字,王羲之的“之”,又像是池中戏水的鹅,动静结合,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 (六)沈园</p><p class="ql-block"> 沈园位于鲁迅故里东侧,总占地57亩,为宋代江南园林,由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个部分组成,有: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十景。</p> <p class="ql-block"> 沈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为私家花园,是南宋时期沈姓富商的花园。公园大门后的这张门可能是原沈园的旧门,门匾上镌刻三个字“沈氏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62年,郭沫若游历沈园,园内荒凉不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94年,沈园经过两次扩建,园内新建了石碑坊、冷翠亭、六朝井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亭、闲云亭、半壁亭、放翁桥等仿宋建筑,堆置了假山,重修题词壁断垣,重镌刻陆游词《钗头凤》,使沈园恢复原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01年,沈园增添新景,有陆游纪念馆、连理园、情侣园三大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 1、孤鹤轩,沈园之所以出名,不仅是它的园林景色秀美,主要因陆游与唐婉爱情故事而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陆游,字放翁。因痛失爱侣,仕途坎坷,报国无门,自称为“孤鹤哀鸣”,孤鹤轩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2、冷翠亭,临池而立,面对绿荷,观鱼赏花。相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娶唐婉为妻,伉俪情深,后被迫离异,南宋二十一年(1151年)春,两人邂逅于沈园,唐婉与其夫宴陆游,酒罢,陆游悲哀愁怅,乘酒兴题《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散之痛,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第二年,唐婉见陆游词和之,言词凄绝,不久抑郁而终。</p><p class="ql-block"> 《钗头凤.红酥手》</p><p class="ql-block">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p><p class="ql-block">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p><p class="ql-block"> 唐婉和</p><p class="ql-block">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p><p class="ql-block">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p><p class="ql-block">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成就了一篇流传千古的爱情诗篇。</p> <p class="ql-block"> 3、葫芦池,位于沈园东苑,因其形状像葫芦而得名,曾是陆游与唐婉相见之处。沈园有葫芦池诗: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p> <p class="ql-block"> 4、六朝井亭,是沈园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有唐、五代、宋、明、清的亭阁、砖井、池塘和假山建筑遗址多处。井亭内有古井一口,亭顶中空,古井承天露,象征诗人覆水欲收的意愿。</p> <p class="ql-block"> 5、陆游纪念堂,设于沈园《务观堂》,取自于陆游的字。纪念堂内展出陆游诗词手迹碑和拓片,以及沈园全景模型和陆游三山故居模型。</p><p class="ql-block"> 七十五岁的陆游故园重游,他仍然记念发妻唐婉,止不住老泪纵横,题诗</p><p class="ql-block">《沈园二首》:</p><p class="ql-block"> 其一</p><p class="ql-block">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p><p class="ql-block">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p><p class="ql-block"> 其二</p><p class="ql-block">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p><p class="ql-block">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p><p class="ql-block"> 陆游遥想当年与唐宛携手园中,桥头丽影、惊鸿一瞥,痛悼去世四十年的结发知音,感叹自己垂垂老矣,世事无奈,回忆过去,泫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天气原因,三月阴雨给沈园一种凄凉,总在“沈家园里草犹悲”的氛围中,也许是陆游的《钗头凤》和唐婉为沈园定了基调。</p> <p class="ql-block"> 6、咸亨酒店,现在已蜚声海内。中学学习鲁迅先生的《呐喊》中短篇小说《孔乙己》后,就一直想到咸亨酒店坐一坐、喝杯黄酒、吃几颗茴香豆。跨世纪后不久,一次出差,利用晚上时间曾到过一次咸亨酒店,当时已近夜间12时,酒店将要打烊,几位同行与店主说好话,在店外坪上,一张方桌几张板凳,喝了一杯黄酒。那时的咸享酒店规模很小,周边正在改建,夜色中觉得酒店周围有点杂乱,我们有点扫兴。今日看到咸享酒店,与上次大不一样,门前街道宽阔,酒店规模扩大不少,平房改成楼房,顾客盈门,十分热闹。</p><p class="ql-block"> 经过改造后的咸享酒店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酒店大了、新了,孔乙己的铜像还立在门前,咸亨酒店的招牌还挂在门楣上,孔乙己借钱的记事牌还立在柜台旁,但觉得孔乙己和咸亨酒店仿佛离我们而去,走远了,很远、很远!</p> <p class="ql-block"> 进入酒店,最抢眼的还是那块柜台旁的小牌子“孔乙己欠十九钱”,游客们都抢着拍照,好像都在准备还钱。这块木牌当然不是原物,现在看上去更像广告牌:看了牌子,赶紧掏钱吃饭喝酒,概不赊账!赊账也变不成“名人孔乙己”。</p> <p class="ql-block"> 咸亨酒店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是酒乡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随着旅游业兴旺、城市品质提升,过去的小店面已扩建成有上千餐位“吃堂”并拥有商住的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客人太多,我们4人在里间一楼等到一方桌,每人“雄踞”一方。帮着服务员一起打扫干净桌面后,便开始点菜。点菜很方便,扫桌上二维码,直接在手机上点。人少不太好点菜,点多了吃不完,所以按鲁迅先生的“菜单”,点了特色风味莓干菜蒸肉、臭豆腐、煮毛豆、茴香豆、糟鱼干、酱鸭等,味道还不错,只是我这湖南人都觉得咸了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咸亨酒店的“亨”为顺利之意,“咸”为都、皆的意思,“咸亨”为大家都顺利的祝福词语。此“咸”不同于食物的味道咸。</span></p> <p class="ql-block"> (七)柯岩</p><p class="ql-block"> 5月31日上午,四人一车驶向距绍兴八公里柯岩风景区。余资质愚钝且见识少,以前只知鲁迅、咸丰酒店、绍兴师爷、秋谨女侠,这是“文革”中从鲁迅先生的著作中了解的;后来又知道兰亭、沈园、蔡元培等,这是考“电大”时,复习语文时所得;根本不知道有柯岩风景区,是热情的《宜家酒店》服务员小姐姐告知,柯岩是绍兴乃至全国著名的风景区。为此,我们增加了一天在绍兴旅游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柯岩风景区为国家级4A景区,分为三部分:柯岩,鉴湖,鲁镇。</p><p class="ql-block">(图为柯岩正门,看上去很小,与绍兴老台门一样。)</p> <p class="ql-block"> 1、柯岩绝胜。景区入口处有一石亭,名“绝胜亭”,这是一座后人用花岗岩建成的仿唐石亭。亭内有一碑,上书“柯岩绝胜”四个朱红大字,采用书圣王羲之的手迹。</p><p class="ql-block"> 柯岩之“柯”,来源于柯亭。古时生产力水平低,生活物质相对贫乏,建驿亭能将就遮风避雨就行,因陋就简,用几根竹子树枝为梁椽,茅草为顶,以柯名亭。</p> <p class="ql-block"> 一炷烛天。柯岩以石景而闻名于世,但柯岩石景不是天然形成。从三国时期开始,柯山便成了有名的采石场,柯山石质优良,石条石板源源不断流向他乡,偌大一座石山,竟被齐根挖去大半。“削壁耸千尺,危崖锁雾中”,随着岁月流逝,当年石屑纷飞的采石场逐渐演变成奇峰峭石、山明水秀的览胜景地。绍兴除了水乡文化、桥文化、酒文化、街文化外,还应有一个重要内容:石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一炷烛天”指的是柯岩标志性景观“云骨”。“云骨”为天下第一奇石。历代誉为“石魂”、“绝胜”。前人描述“云骨”:巅若戴笠,足似立锥,上丰下削,自有一种奇异和惊险。</p><p class="ql-block"> “云骨”石高31米,底围4米,而接近地面的骨突处厚薄不足1米。看似头重脚轻,却已在风霜雪雨中屹立了一千多个春秋。其体形曲折多变,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看,变幻多姿、优美奇异。</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初年,在奇石上镌刻有“云骨”两个隶书大字,字大超过人高,字体遒劲有力、神形兼备,与“云骨”相得益彰、互相映衬。</p><p class="ql-block"> “云骨”是柯岩的魂,是绍兴石文化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天工大佛,开凿于隋代、峻工于初唐,历经石工三代凿成,高20.8米,为圆雕佛像,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奇特的是石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人往来自如。佛像前有拜台,上刻佛门字符及六字真言。四周石栏外雕有48尊佛像。石佛四周水池系古代采石遗留下来的石坑,取名“大佛池”,石佛矗立于池水之中,池中游鱼戏水,引人驻足。千年石佛巧夺天工、造型独特、宝相庄严,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柯岩摩崖石刻,被誉为“越中名胜”,除“一炷烛天”和“天工大佛”外,摩崖石刻亦为重点景观。柯岩摩崖题刻有十多处,多为清代雕凿,至今保存较为完好,与柯岩造像一起构成绍兴古代采石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建于石梁之上,旁有八卦台。文昌阁西北有七星岩,是采石留下的七个洞穴,岩口狭窄险要,入洞豁然开朗,洞内潭水幽冷清澈,游鱼无数,为柯岩十八景中的“七星观鱼”。</p> <p class="ql-block"> 玉带桥位于越女池“越女春晓”与镜水湾之间,桥高3米、长15米,恰好建在“越女”腰部,白色石桥如长长玉带束于“越女”纤细蛮腰之处,故名“玉带桥”。</p> <p class="ql-block"> 社戏台。柯岩景区是一个古采石场改造成的公园,这种改造是一种“浴火重生”、“化茧成蝶”般的过程,饱含中华民族千百年绚丽多彩的文化,溶入吴越水乡特色,使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2、鉴湖景区。水上泛舟</p> <p class="ql-block"> “鉴湖之父”马臻,字叔荐,陕西茂陵人,生卒不祥。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任会稽太守。为消除越地旱涝灾害,发动民众,筑堤蓄洪,遂成鉴湖。汇三十六源之水,成八百里水面之湖,灌九千顷田畴之溉。泽八百年乐土之利,乃为中国水利史上最早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因此,马臻被誉为“鉴湖之父”。</p> <p class="ql-block"> 五桥步月。位于鉴湖景区内,由7个小岛和五座形态各异的绍兴古桥组成。中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说:“中国古桥数浙江,而浙江古桥数绍兴。”古人对鉴湖的桥也是十分褒赞,清代张汉《五桥步月》诗曰:</p><p class="ql-block"> 天空湖阔夜萧萧,随步南塘第五桥,</p><p class="ql-block"> 人绝瓜图凌碧汉,月临镜水彻琼瑶。</p><p class="ql-block"> 据说“五桥步月”并无实景,而有诗文和虚名。2001年,柯岩人修复(建)“五桥步月”,为鉴湖风景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 钓鱼桥,又叫画桥。建于南宋前。著名诗人陆游归隐故里,常划着小画船到此钓鱼,故名釣鱼桥 。陆游对这附近情况十分熟悉,对这里的小桥流水如此描绘:</p><p class="ql-block"> 柳姑庙前鱼作市,道士庄畔菱为租。</p><p class="ql-block"> 一湾画桥出林薄,两岸红蓼莲菰蒲。</p> <p class="ql-block"> 柳垂碧水映浓荫,舟傍野渡人自闲。</p> <p class="ql-block"> 3、鲁镇景区。</p><p class="ql-block"> 鲁镇景区是在一片古老的土地上,基本按照鲁迅先生所描述的水乡生活,恢复或重建的水乡小镇。鲁镇牌坊。</p> <p class="ql-block"> 台门戏台。</p> <p class="ql-block"> 鲁镇县衙。陪审员(一群歇脚的游客)早已满座,县太爷尚未升堂。</p> <p class="ql-block"> 奎文阁,现代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八)八字桥</p><p class="ql-block"> 说起水上城市,人们大多只知道意大利的威尼斯。殊不知在中国长江三角地带,水网密布,水上城市多不胜数,而且美丽素雅、闲淡明静,极具江南水乡柔美情调,并具有渊远流长的历史,绍兴就是江南诸多水乡之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城市。在绍兴市内,河湖港湾星罗棋布、四通八达,据说古代绍兴以水上交通为主,市内代步工具以乌蓬船为多。乌蓬船较威尼斯的“贡都拉”大小差不多,乌蓬船装有蓬架,可以遮风挡雨。河多自然桥多,绍兴的古桥比比皆是,八字桥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古桥。</p> <p class="ql-block"> 中午即将离开绍兴,一大早和小妹一起寻找八字桥地址,现代通信发达,地图上一查就找着了,离我们居住的酒店不远。</p><p class="ql-block"> 八字桥是一座石梁桥,因状如八字而得名。八字桥地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北达古运河,南连鉴湖水,古代绍兴主要水道之一。这座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的古桥既是中国桥梁史的重要证物,也是绍兴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石桥历经近千年风雨,仍然稳稳地架于河水之上,巧妙布局,四通八达,不拆民居、不毁街道,不但便利交通,而且美化水乡城市。</p><p class="ql-block"> 游古城绍兴,江南水乡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深厚文化底蕴,众多历史文物旧址,“好戏连台”。参观八字桥成为我们游览中国水上古城绍兴的“压轴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