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沈久和老师是位资深摄影师</p><p class="ql-block">创建了市南公益摄影大讲堂</p><p class="ql-block">这次上海疫情暴发</p><p class="ql-block">沈老师以一日九图的形式</p><p class="ql-block">每早图文并茂地发布在微信朋友圈里</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及时看到上海实情和大白小兰</p><p class="ql-block">及广大市民的积极奉献和配合</p><p class="ql-block">我将沈老师的每日报道归纳在美篇里</p><p class="ql-block">便于大家翻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范平</p> <p class="ql-block">【同心抗疫冲锋战】4/17</p><p class="ql-block">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迅速激活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推进应急处置。坚决打好快速筛查的冲锋战、静态管理的阵地战、清洁消杀的预防战。</p><p class="ql-block">随着疫情发展,将要继续控制流动,阻断疫情传播,实现社会面清零。以快制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送、检、报、转、收”所有环节。每一轮全员检测做到全覆盖,滚动开展敲门行动,摸清人口底数,查验检测情况,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力提高追阳、流调、转运速度。坚决落实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集聚。</p><p class="ql-block">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守好大门,管好小门。全面加大社会面巡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宣传发动要更加深入,确保社会面安全有序,用正能量凝聚共识、稳定预期、鼓舞士气,更好回应群众关切,让每个人的自律、坚守、努力,成为攻坚克难、同心抗疫的强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加快清零速度】4/16</p><p class="ql-block">坚持“动态清零”,是对每一个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当下情况里,防疫的最优解。来自全国的近5万名医务工作者和核酸检测的力量,开展全市范围的核酸筛查,加快了核酸筛查速度。小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陆续就位,他们穿上防护服,准备协助医护和居委工作者开展当日的核酸检测工作。当来自湖北武汉的医护人员,帮助小区完成检测后,将要离开时,整个小区响起,发自内心的“谢谢”。</p><p class="ql-block">目前,疫情的传播指数由当初的2.27下降到现在的1.23。我们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指日可待。上海全市共有71.9万名党员向社区报到,在33.6万个楼栋、队组建立党组织,助力解决群众基本物资需求。加快防控的速度,早日打赢这场歼灭战。</p> <p class="ql-block">【守望相助 共战疫情】4/15</p><p class="ql-block">上海这座城市正身处疫情的风暴中心,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每个人都直面疫情。每日激增的数字,引人思考,短缺的物资和人力,蚕食着人们的耐心。全市统一开展的核酸筛查工作,要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时间紧、任务重,但在全国各地医疗团队支援下、全市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奋战下、全市居民配合下,这场硬仗我们一定能打赢!</p><p class="ql-block">上海电力公司退休的摄影师虞海毅、孙爱萍夫妇,在疫情封控期间,带领周围的左邻右舍积极抗疫,主动帮助周围生活上有困难的邻居。核酸检测期间,满腔热情帮助老年人登记信息,登入健康云截屏二维码,为检测提供方便,拍摄了许多抗疫纪实作品。</p><p class="ql-block">这些照片是他俩利用出门做核酸,或者是发放物资的间歇抓拍的场景。他俩告诉我:在重大事件面前,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影像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虽然辛勤疲惫,但义不容辞。他们与社区志愿者和大白一样,也是一位热心公益,美好家园的守护者。 有时候,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修饰,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足以动人肺腑,潜移默化地鼓舞着人心,给大家无形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定格“疫”瞬间】4/14</p><p class="ql-block">当前,上海抗疫到了决战、决胜的最紧要时刻。这是一个必须攻坚克难、以快制快的时刻,是必须事不过夜、兵贵神速的时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最吃紧,哪里就要有共产党员的担当。</p><p class="ql-block">我作为年近七十已退休的上海电力职工 ,共产党员、新泾镇社区摄影志愿者,怀着感恩报国之心,在不违规、不感染、不扰民、不添乱的安全可行的状态下3月17日起,立足身边,本土,实地拍摄了战“疫”的纪实图片。力图为时代留只具有历史价值的影像,为可歌可泣的百姓、社区工作者、英雄、白衣战士、参与者留影,发出好声音,主动宣传,传播正能量的文字和图片,弘扬抗疫中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主动发声,为他们点赞,也向每一个上海战“疫”人致敬,让读者分享灾难中的家国情怀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疫”不容辞】4/13</p><p class="ql-block">抗疫勇担当,志愿正行动。上海摄影家、上海老年大学摄影社社长、市南公益摄影大讲堂特邀嘉宾戴永新、唐金生、汤新民、吴恵康、孙瑞英、周介昆、夏正源、薛庭柯等摄影人,响应上海市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所在社区“抗击疫情 你我同行”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参与核酸检测、社区管控、居民情绪安抚和矛盾化解等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投入疫情防控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用镜头记录战“疫”一线最感人的瞬间,“用影像传达实况、传递真情”,用上海摄影人独特的眼光,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为疫情防控期间留下了珍贵的记录。</p><p class="ql-block">戴老师说:一起守“沪”,共战疫情,志愿服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我们今天拍摄下来的照片,就是明天的历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上海摄影人,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构筑起阻击疫情的坚实屏障。愿疫情早日结束,岁月静好,你我安然。上海加油,共克时艰。</p><p class="ql-block">(以上摄影作品均由上海老年大学摄影社提供)</p> <p class="ql-block">【我是社区志愿者】4/12</p><p class="ql-block">你我奉献,做好疫情防控;</p><p class="ql-block">万众一心,全力抗击疫情。</p><p class="ql-block">今年疫情卷土重来,全国多地再次受到疫情影响,上海许多小区接连不断的封控多日,疫情形势非常严重,一时间防控人员匮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人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这期间上海普陀摄影协会在会长陈泰明的带领下,许多会员主动到社区联系,争当社区志愿者参与抗疫。</p><p class="ql-block">上海摄影师蒋福明、裘敏、楼光华、王莲英、印造林、张志超、等摄影人,他们有的是共产党员、是退休工人、是社区志愿者、也是有责任和担当的摄影家,抗疫期间记录了许多的感人场景。当向他们了解做社区志愿者的工作时,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表示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我应该做的。他们的行为,让更多人感知上海摄影人的情怀、温暖之举和坚持奉献。正是有了他们镜头下真实感人的影像,才让更多人温暖感动,充盈着战胜疫情的希望与信心。</p><p class="ql-block">陈泰明现为国家一级摄影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普陀区文联副主席、普陀区摄影协会会长。</p><p class="ql-block">(以上摄影作品均由普陀摄影协会提供)</p> <p class="ql-block">【聚焦疫情封控区】4/11</p><p class="ql-block">镜头有温度,影像有力量。上海摄影家、社区抗疫志愿者曹巨波老师生活的小区蓝色港湾,也进行24小时、48小时封闭管理,期间全小区居民多次核酸检测。他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号召,积极配合居委会的工作,通过相机记录了封控期间居民核酸检测的日常生活状态。曹老师先后在“拍着玩玩”公众号推出“上海按下暂停键”、“我们小区突然封闭后24小时”、“上海小区封控48小时实录”、“致敬上海最基层的工作人员”、“上海浦西封控基层小区记实录”、“上海抗疫记实录—致敬最可爱的人”等抗疫图片,在上海抗疫到了关键时刻,主动发声,弘扬抗疫中难忘画面,这些不寻常的瞬间,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记录了志愿者勇敢与担当,乐于奉献的另一种魅力。</p><p class="ql-block">曹老师告诉我:影像会记录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日子。摄影人独特视角和敏锐发现的瞬间,将成为不平凡或平凡日子的记忆见证。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明天的生活依然让人充满期待,我们能尽情享受这个美好的春天,迎来春暧花开的美好时光,为打赢这种特殊的战役贡献我们摄影人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摄影家曹巨波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上海春秋摄友圈摄影指导老师。也是市南公益摄影“空中课堂”的特邀嘉宾,他的两次线上旅游摄影分享课,了解他影像背后的故事,体昧他旅行中的心路历程,深受影友欢迎,是一位接地气的上海摄影家。</p><p class="ql-block">曹老师认为:一部相机,一种兴趣,一丝情怀。虽然是疫情期间,日子还要照样过。无论起早还是晚归,所有呈现出来的人文片,拍摄自己所见所想所感,都是摄影人用毅力和坚持换来的,思考与取舍是摄影作品的完美组合,摄影人有责任做好影像记录,感知摄影人的情怀,志愿者温暖之举和坚守奉献。正是有了他镜头下真实感人的影像,才让更多人温暖和感动,充盈着战胜疫情的希望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与疫情封控赛跑】4/10</p><p class="ql-block">昨天新一轮全市核酸筛查启动,在25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同步开展检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p><p class="ql-block">广大市民在默默承受着生活不便的同时,依然尽着最大努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一起守护着这座城市。无数基层一线同志抛下小家,日夜坚守;无数普通市民用自己的奉献、参与和配合,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于防疫工作的努力,市民也看在眼里;对许多顺应民心、温暖人心的实事,人们从来不会吝惜自己的点赞和掌声。</p><p class="ql-block">我所居住的长宁区新泾镇北虹居民区,居民朋友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志愿者引导参加筛查,做到“应检尽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整个检测工作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医务人员、居民区社工、社区志愿者,他们在疫情中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都没有“免疫”的特殊功能,他们也都是普通的人,但是他们为了牢记自己是党员,是共青团员,自己是退伍军人,是小区居民都应该为抗疫出力,牢记自己的使命,牢记做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他们无怨无悔,在一线用自己的身心为大家奉献。</p> <p class="ql-block">【坚持到底就是胜利】4/10</p><p class="ql-block">这些日子以来,大家齐心协力、同心抗疫,很多人舍小家、为大家,尽己所能、无悔付出,有冲在一线的医务疾控人员、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等,有主动请缨的社区志愿者以及保障超大城市运行的各条战线同志,还有守望相助的广大市民朋友。大家识大体、顾大局,坚韧不拔、众志成城,配合疫情防控积极主动,面对暂时困难咬牙克服,充分彰显了风雨来袭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上海市民形象。</p><p class="ql-block">原上海《解放日报》资深记者严子健,自喜欢摄影以来,相机不离身,以他文字记者专业独特的眼光,举起相机关注身边人,关注身边事。通过镜头,记录下了疫情期间发生在他身边的点点滴滴,愿把这些影像碎片组合成的影像日记分享给大家。这波疫情袭来前到小区封控,突然发觉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发生两年多以来,只是在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病毒居然离我……”,大门外拉起了隔离警戒线、搬来了方便居民取外卖的货架、大白们的身影也陆续多了起来、有人来楼层楼道喷药消杀、多少还是感觉有点担心。</p><p class="ql-block">勇逆行,有担当,有作为,有情怀。疫情初期,他骑单车时目睹了上海市中心老城厢的抗疫封闭管控困难重重,防疫和闭环管控压力真的很大,但无论是大白还是当地居民,看得出都很努力,积极配合,所有人都在竭尽全力。封控期间,因为“足不出户”,严老师就在窗台和阳台,俯视拍摄这些为抗疫辛勤忙碌的人,不断向好友发回现场的抗疫图片,传递抗疫的最新进展和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内心深受感动。并向大白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大家坚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感谢这些为抗疫付出辛劳的人们!向志愿者们致敬!上海挺住!</p><p class="ql-block">有人认为这是抗疫“总决赛”,也有人干脆称之为“战上海”。严老师告诉我:无论如何,他要继续用照相机,记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他力所能及的事,让后人永远铭记。感恩有你,向大白们致敬!</p><p class="ql-block">摄影师严子健,1970年赴黑龙江甘南县下乡插队务农,成为一名知青。1977年进入上海体育学院球类系学习训练,1980年毕业留校工作。1992年调任上海解放日报社体育部记者至2013年退休。在解放日报工作期间,常年从事第一线的体育采访,主要负责篮球和田径项目的报道,是中国篮球协会授予的“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在职业记者生涯中,曾采访报道了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多届各级各类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和各单项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退休后爱上旅游和摄影,曾9次进入西藏,3次登上珠峰大本营,多次深入新疆、云南、川西以及世界各地拍片,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守护家园 共战疫情】4/9 </p><p class="ql-block">3月份以来的这次疫情来势汹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这次疫情发生以来,经过多轮筛查,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阳性感染者,防控形势极其严峻。按照国家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全力抓好疫情处置工作。</p><p class="ql-block">“疫”不容辞,同心守护。这些日子以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此时此刻,长宁区新泾街道党组织号召广大共产党员,紧急行动起来,尽锐出战、持续奋战,大家齐心协力、同心抗疫,舍小家、为大家,尽己所能、无悔付出,封控期间总能看到社区志愿者在小区里辛苦忙碌的身影,全力投身到这场严肃的抗疫斗争中去。</p><p class="ql-block">疫情面前不畏惧,志愿服务显担当。北虹居民区党组第二支部支部委员、老党员、业委会委员75岁的叶玉英,动员家人祖孙三代四人担任社区志愿者参与抗疫,以身作则做表率,她主动协调解决了邻里之间纠纷,为小区和谐家园做出了贡献。住在北虹居民区的居民纷纷争相报名参加天申大楼志愿者服务队,邻居之间互相帮助解决许多困难。大家坚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感谢这些为抗疫付出辛劳的人们!向志愿者们致敬!上海挺住!</p> <p class="ql-block">【影像传递正能量】4/8</p><p class="ql-block">上海的疫情之下,共产党员、上海摄影家崔铁军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手抗击疫情,一手用影像传递正能量。为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贡献我们摄影人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当崔老师拍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上海公安交警路口执勤公务,针对重点时段、重要路段,精准投放路面警力,快速有效开展排堵保畅,确保重点医院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当图片在好友中互相转发传阅时,大家都被深深的感动。这不仅仅是上海公安交警一线警员的形象定格,更是上海公安人的生动缩影。这是摄影家的善意,温暖了大家的心灵,也鼓舞着上海公安人一如既往地做好社会治安、交通道路保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一线、勇挑重担,切实履行上海公安的社会责任,为服务地区民生经济发展勇毅前行。</p><p class="ql-block">崔老师现为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曾经参加中国摄影函授学院上海分院函授班学习,2001年6月~2004年6月,曾任解放日报特约通讯员全程报道上海市第三批援藏工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作品50余幅。著有《街头抓拍》摄影丛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品先后多次在报刊、摄影杂志等媒体上发表并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