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诗豪老乡刘禹锡咏到“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这大概是他老人家写过的最没品位的一首诗了,但也道出了李唐之后,世人对牡丹的偏好。</p><p class="ql-block"> 很不幸,笨轰也随了大流入了俗。</p><p class="ql-block"> 前三年第一次拍牡丹时,觉这花还行,有点当年红牡丹姜黎黎不笑不说话一笑俩酒窝的赶脚。谈不上大富大贵,倒也落了个艳俗之美。这到第二年拍牡丹时就咋瞅咋不顺眼喽,不仅感觉牡丹艳俗,还低俗和眉俗呐,且有放浪做作之嫌,令俺清高淡雅之士嗤之以鼻的不屑。可到了今年的牡丹季之后,俺又对她有了新的认识。冷不丁的就在脑海中生出了花魁的念头,是的,五步之内尚无名花可出其右。牡丹,绽放出了独有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牡丹初开,红白粉绿黄,苞衣坚实而内敛,仿佛应天门内的嫔妃和侍女。最差的那一朵,也应该是太平公主的侍身大丫鬟,得从五品以上的官才对,非大家闺秀不能比。</p><p class="ql-block"> 牡丹怒放,则似贵妃醉酒,袒胸露乳放浪形骸。虽有失大雅,但不失娇贵。苞衣渐褪,却凸显花蕊足金之贵气,有王者相。大气磅礴,夺目奴心,摄人魂魄,令人小心屏视,断不敢浅薄。</p><p class="ql-block"> 令人叫绝的是,牡丹需精心伺候。得以宫、以庭、以园养之,则愈发显贵。切不能庄稼似的满世界撒播开来,漫不经心的散养待之。若如此,这帝王之花就会失去了身份,尊贵全无。就像被苏维埃赶到哈尔滨的皇家白俄,三代之后虽然金发碧眼,一张口“你瞅啥?”带着黑土地的质朴与芬芳,绝对会让你大跌眼镜的。</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中原的牡丹,应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老理儿,除了四大名绣可以巧夺天工般把它移走并发扬光大,任谁也养不出这武周独宠的帝王之花,中原牡丹!</p><p class="ql-block"> 如是记,寅虎郑县牡丹,还请诸君笑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