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謇先生对联

笑傲人生

<p class="ql-block">  1922年夏,我从骑岸镇高等小学考入南通师范,学校不收学杂费,并免费供给食宿,吸引了八方贫寒学子。求学期间,常聆听张謇先生演讲,先生的谆谆教诲,终生受益。</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星期六的午后,我们几个同学,正在朝东风琴室后壁外的一棵树上装矿石收音机天线。一个同学忽然看到四先生(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被称“四先生”)正缓步跨上木桥,朝学校方向走来,立刻兴奋地告诉我们。四先生住在濠南别业,和博物苑有边门相通,与学校隔河相望。两岸坝肚子上架有木桥,桥栏上有“路不拾遗”四个大字,河里插有蟹簖。闲暇时,先生常独自从河西踱步过桥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顾不得装天线,立即跑回学校,一路奔走相告,欢腾雀跃。师范主持于敬之急忙领着大家,打开常年落锁的学校后门,出来恭请四先生进校,迎至寿松堂。先生结合自身坎坷历程,鼓励在场同学勤学苦读,争当栋梁之材,将来为国效力,为民服务,造福一方。</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随先生出寿松堂,来到校园里。在一棵古银杏树旁,有一株凌霄附树而上,直攀树梢。先生心情甚佳,驻足观之。随后大家一起跟随先生赏景,边走边聊,兴致盎然。大家信步来到荷花池旁,先生一时兴起,收住脚步,要与我们对联,我们热情高涨,围拢过来。</p><p class="ql-block"> 先生说出上联:“黄花菜,菜花黄,一花一酌。”(菜花黄:酒名)</p><p class="ql-block"> 只有很少几位同学即可对出下联,还记得我对的下联是:“鸡冠花,花冠鸡,边啄边哗。”</p><p class="ql-block"> 先生笑着又出一上联:“梅兰芳演木兰从军,戏是女扮男,实是男扮女。”</p><p class="ql-block"> 大家搜肠刮肚,无人能对。先生勉励我们:“博学精思,互相探讨,自会开窍。”</p><p class="ql-block"> 先生教导,铭记心中。后来读了蔡东藩明史演义,有所感悟,试作下联,以对四先生上联: </p><p class="ql-block"> “梅兰芳演木兰从军,戏是女扮男,实是男扮女;</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灭大元建明,祖从僧为帝,孙从帝为僧。”</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联,纪念恩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任苯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 <p class="ql-block">  任苯生(1908年5月3日—2005年8月22日),字自尊,江苏通州(今南通市通州区)人,宋朝河南开封府五知堂任布(进士及第,官至枢密副使、工部侍郎)之后。</p><p class="ql-block"> 任苯生先生出生于江苏通州余西古镇的一个世代耕读之家。1922年夏,在南通骑岸镇高等小学(创办于1906年,时称南通县第四高等小学,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毁)毕业后,考入南通师范(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数理科,时常聆听张謇先生教诲,立志教书育人,期间师从梅庵派古琴大师徐立孙先生学习古琴。1927年通师毕业后,考入汉阳兵工学校。1928年考入大同大学(1912年始建于上海,民国时期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以理工著称,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被撤并,其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数学系。</p><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后,任苯生先生在上海青年中学(1949年并入比乐中学)任教,并担任教务长,和卫仲乐先生、王个簃先生为古琴友。抗战胜利后,任教于溧阳中学。解放后,在南通地区的金沙中学、敬儒中学、余西中学、东社中学等校任教。</p><p class="ql-block">  任苯生先生从事中学教育六十余年,古琴、书画造诣颇深,桃李满天下。表演艺术家韩非、画家曹用平等皆是他的学生。</p> <div><br></div>精进书院 <div><br></div>南通师范 <div><br></div>濠南别业(张謇先生故居) <div><br></div>汉阳兵工学校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大学(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