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依据《龙凤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大庆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大庆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核心能力点测试方案》等文件精神,以“三段三磨四环节” 研课磨课模式为例,结合我区《整校推进研修方案》对研课磨课活动的总体部署及“师徒结对”的研修形式要求,大庆市第四十三中学开展“信息技术2.0研课磨课活动暨新入职教师展示课活动”</p> 王东海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立定跳远》一课的设计非常符合中学生,根据活泼好动的学生特点将课的内容渗透到游戏当中,以游戏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等领域的教学目标。</p> 张浩宇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在《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一课,张老师带领学生边做游戏边感受身体发力的部位,并示范动作,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充分体现了课改形式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大家兴趣高涨,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指导学生练习,学生基本了解掌握投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要领。</p> 冯佳琪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猫》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冯老师播放猫的课件,让学生看到有趣的视频,听到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冯老师自始至终都十分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此十分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p> 袁翠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有理数的减法》,袁老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p> 杨玥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钱塘湖春行》一课,将孩子们带入了浩瀚、有趣的诗词海洋,陶醉于中国古诗歌的神韵之中。课堂上学生们诵诗、对诗、解诗、悟诗,真可谓生动活泼、动静相宜。孩子们神气活现的神态,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5000年的诗词瑰宝,这种吟诵,既是对语言文字的积淀,又是学生思想的启蒙、人格的熏陶。</p> 李迪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上,可以看的出来,李老师课前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亦补充了许多相关材料,对冷战的推进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作了极为详细的介绍,在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的比较成功到位。知识点整合较好,也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主线,掌握知识点。</p> 李雪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李老师通过演示、分组试验,以及探讨、归纳等手段,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学问目标一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在探究试验活动中,学生提高了试验操作技能,如托盘天平通过屡次实际操作也能比拟娴熟运用。</p> 刘文秀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在《几何形体的联想》一课中,刘老师对美术课堂有基本的控制力。教学流程清晰,教学过程流畅。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通过示范,循序渐进引领学生转动思维、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整堂课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p> 张静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在《用装饰色彩来表达》一课中,张老师创设一个美术文化情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评述、创作,在美术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共同合作绘画出了各种各样色彩搭配鲜明、想象力丰富、构图饱满的图画,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p> 胡明晶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胡老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学生参与面广,整堂课有20多位左右的同学站起来发言。课堂互动频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生生之间的pairwork、groupwork使课堂动了起来,活了起来。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在这种氛围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p> 李娜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确立了教育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组织材料,设计教法,并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表现出来,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热情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她的课堂里,学生充满活力,热情参与,勤于动脑,积极思维,争先回答问题,突出了化学科目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p> <p class="ql-block"> “示范引领,携手同行,共同成长,方能致远”。此次公开课活动,不但展示了授课教师的魅力和风采,同时展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切实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为老师之间搭建了交流、切磋、沟通的平台,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相信接下来的我们,将会在这盛宴与洗礼中迅速成长,砥砺奋进,遇见最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稿编辑:冯佳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篇编辑:冯佳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校 对:李洪菲、王艳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审 核:刘艳玲、杨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