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良相开东湖

蜀都闲人

<p class="ql-block">  冯建林先生之著作《李德裕评传》(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其第一章“宦海浮沉若云烟”描述:在风景如画之胜境--古称“赵地”之河北省赞皇县,唐代中、晚期朝廷中执政舞台上,相继出现李峤、李吉甫、李绛、李德裕、李珏、李固言六名赞皇县籍宰相。一县连出六宰相,窃以为,此乃天下奇观也!</p> <p class="ql-block">  此书共十八章,并附录有李德裕大事年表、诗文选录、唐帝王系年表等。作者在书中写道:李德裕先后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剑南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等诸多职务,曾两度为相,为大唐朝庭治国安邦立下丰功伟绩。循此书指引,余等专程驱车前往成都新繁,寻访李德裕治理西川之足迹。</p> <p class="ql-block">  唐之剑南西川节度使,管辖成都府与彭州、汉州、眉州、嘉州、邛州、简州、资州、茂州、黎州、雅州以西各州,略同于今成都平原及以西以北与雅砻江以东之地区。彼时之剑南西川节度使官邸,即设于成都新繁。</p> <p class="ql-block">  未及一小时,余等安抵新都区新繁街道。新繁历史悠久,西周时,蜀王望帝杜宇建“繁”。秦灭蜀后置繁县,隶蜀郡。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县治南迁,更名新繁县。1965年,新繁县并入新都县,原县城更名新繁镇。2019年12月23日,撤镇建新繁街道。此处一片葱郁中之东湖森林广场,及其南边紧邻之东湖公园,默默见证新繁一千多年来之沧海桑田沿革变迁也。</p> <p class="ql-block">  红墙围城内之东湖公园,即彼时西川节度使府邸。条石砌筑之古城墙高逾5米,厚约4米。石拱门两旁有联云:西蜀名城人文蔚起,东湖胜迹景物纷呈。门额上书有“怀清门”,石拱门上有箭楼,其檐下牌匾曰:望雪楼。好一处大唐胜迹,果然引人入胜也。</p> <p class="ql-block">  当年,李德裕坐镇新繁不久,即命人开凿湖泊,引青白江之水入园,修建一座大型园林。因园林选址在原县署之东,故称东湖。世人多不知,李德裕在新繁修建此座东湖园林,其时间远早于大名鼎鼎之拙政园、留园等苏州园林。</p> <p class="ql-block">  新繁东湖系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名相李德裕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时开凿,乃吾国有遗迹可考之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该园占地1.8万平方米,水面约三分之一。玲珑别致,布局谨严,韵味高雅,具备吾国古典园林中几乎所有建筑形式与表现手法。园内有楼台亭阁等清代建筑20余处,掩映于古木名花之间,山水佳绝,风光秀丽,自古有“古蜀名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  甫入城门不远处,园内一株唐代龙形铁树,其枝干茁壮,高可数米,花开圣洁。此树若干分支,形若舞龙,迄今树龄已逾千年矣。如此之大唐植物,诚可贵也!</p> <p class="ql-block">  又一处景观名曰紫荆牌坊。紫荆亦名紫薇、痒痒树,为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其树枝优美,树干光滑,花色红艳。此树年龄已五百余年,数株互为链接,其状如牌坊。该树为上世纪60年代由新繁城内西北隅移来此处,为东湖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  因李德裕凿湖造园之故,千余年来,东湖久负盛名不衰,历代均为川西名人学士雅集之处,为后世留下诸多诗文、匾联、书画作品。此处即东湖碑林,其中珍藏大量名家书画作品,具极重要之历史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作者在第八章《完残奋怯镇西川》中写道:李德裕之父李吉甫为唐宪宗宰相,德裕九岁时随父入蜀生活至十七岁。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十月,李德裕由郑滑节度使改授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使、西山八国云南招抚使,遂自郑滑迁至新繁赴任,置官邸于今之东湖处。</p> <p class="ql-block">  东湖公园内,以湖面为中心,其四周植物浓密,花草繁茂;小道蜿蜒,鸟鸣虫吟;曲径通幽,纤陌纵横;方圆为门,移步换景。行走于其中,赏心悦目,净化身心也。</p> <p class="ql-block">  行至东湖公园核心处,当年李德裕主持开凿之东湖欣然呈现:其水面虽难称广阔,然周遭大树繁密,绿荫蔽日,亭台水榭点缀其间,幽雅宁静。湖水清澈见底,湖面波澜不兴,无数锦鲤游弋其间怡然自乐,喷泉拱桥游船,山水之间,凭添几多意趣焉。</p> <p class="ql-block">  怀李堂正门前,高愈3米之李德裕石雕像肃然矗立,凝视前方之东湖山水。作者在李德裕大事年表中介绍: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p> <p class="ql-block">  在李德裕雕像后方,即东湖畔之主体建筑,名唤怀李堂,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平房青瓦,回廊拥挟,外朴内秀,深寓蜀人缅怀晚唐良相德裕公在川“镇危疆,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 “会昌之政几致中兴”等历史功绩之美好情愫也。</p> <p class="ql-block">  怀李堂初名文饶堂,位于东湖西侧,北宋时迁建于东湖,更名卫公堂,以纪念主持开凿东湖、有功于蜀之唐代名相李德裕。德裕公,字文饶,赐封卫国公。今所见之怀李堂,乃清同治三年新繁知县程祥栋重建也。</p> <p class="ql-block">  作者写道: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十月,李德裕改授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使、西山八国云南招抚使。宰相裴度因推荐李德裕,亦遭到朋党嫉恨而罢相,外放为山南西道节度使。</p> <p class="ql-block">  冯建林继续写道:当时西川正值南诏入侵之后,民不聊生。李德裕到任后,着手整顿边防。用时一月对当地山川、城邑、道路、关隘,详加调研,并绘制与南诏、吐蕃有关之军事地图。又遣使入南诏,商南诏遣返被俘工匠,僧道、工匠四千余人遂被放回唐朝。其治理西川两年,西拒吐蕃,南平蛮蜒,境内安宁,民生得以恢复。太和七年(833年)二月,李德裕进宫拜相,加授同平章事。</p> <p class="ql-block">  李德裕在新繁期间,大力整顿当地祠庙,保存供奉前代名臣贤后之祠庙,将成都、汶川、松潘一带上千座“淫祠”全部拆毁,并拆毁1400余座私邑山房,以肃清盗贼,整饬治安,令百姓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  薛城之“筹边楼”,乃李德裕在川之另一杰作。薛城位于阿坝州理县境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太和五年(830年),李德裕建立筹边楼,盖因晚唐时期,唐军与吐蕃军在边境战事仍频难解难分。为了加强战备、激励士气、筹措边事,遂建起筹边楼。李德裕随时请吐蕃头领来筹边楼“会盟”,喝酒、聊天、比武,汉吐之间剑拔弩张之紧张关系得以改变。并改善汶川到理县一带粮草供应方式。如此,川西边疆卫戍格局根本改变,成功实现西拒吐蕃,南拒南诏。</p> <p class="ql-block">  中国象棋乃国人喜爱之棋类,亦为余素来之所喜也。今观怀李堂之介绍,方知此棋最终修改补充完善成最后模样,成其为今之中国象棋,竟乃李德裕之功也!</p> <p class="ql-block">(松藩古城李德裕塑像,此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在四川松潘古城北门,门洞以南有李德裕将军塑像。当年,“壮压西川四十州”之剑南节度使李德裕主政一方,力助康藏高原茶马互市。斥资修缮茶马互市石板路,率先在康藏高原实行“贡马折银”新制,对茶叶改征“茶封税”,提高康藏马帮、背夫之劳作待遇。专设商务机构--茶马司,并在与吐蕃交界各州设立“市马”场所,使吐蕃用马、牛等畜产品与土特产,交换成都、雅安、邛崃、汶川之茶叶、丝绸、粮食、瓷器、皮革等物,川康商贸经济得以活跃。</p> <p class="ql-block">  此乃清代罗汉松盆景,植物罗汉松,为常绿乔木,因果实像穿紫红僧袍之罗汉,故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为盆景,已有三百年树龄。清同治三年(1864)移植于此,枝叶呈轮盘层层向上,蔚为奇观。</p> <p class="ql-block">  此处之植物名香樟, 为樟科常绿乔木。其树冠高大,千年长青,属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04年,香樟被定为“新繁镇树”。然此大香樟树甚奇特,其根部相继生发新树,形成粗细四个层次之树,遂美其名曰“四世同堂〞。</p> <p class="ql-block">  在篁溪小榭与月波廊间,有建筑名瑞莲阁,为纪念治繁有功之新繁知县王益而建。王益(993-1039),临川(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父。1027-1030年任新繁知县。治理新繁期间,全县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乃一位有功于新繁人民之县令。</p> <p class="ql-block">  东湖畔怀李堂一侧,有月波廊存焉。此廊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起自瑞莲阁,连接篁溪小榭、怀李堂、冰玉轩、珍珠船等园林建筑。回廊长约百丈,如折叠屏风,沿湖而立,徜徉廊间,风雨不煲,丛树繁花,月影波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与怀李堂隔湖相望,乃一座小山,高约十余米,此乃当年李德裕凿湖时挖取之土,堆垒而成山,以条石层层砌筑而成,此乃遗存之唐代人工建筑之山也。岁月有情,阶梯状条石护坡上,石缝中已生长出若水桶般粗细之树木矣。</p> <p class="ql-block">  小山顶之六角亭,名唤见山亭,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位于李德裕开凿东湖挖出垒土形成蝠崖之巅。此亭为东湖公园内最高处,与清白江楼数十米相望。须晴日,立于亭上,透过树枝,可远眺北面之天彭诸山,故名见山亭。</p> <p class="ql-block">  距见山亭数十米处,此建筑即清白江楼,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为纪念北宋治蜀有功之成都知府赵抃(1007-1084)而建。赵抃,字阅道,浙江衢州人,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官至御史,人称“铁面御史”,死后谥号“清献”,立祠于成都。赵抃察访民情过新繁湔水时曰:为官者须似此江水般清白。成都清白江由此得名焉。</p> <p class="ql-block">  唐代为汉族园林建筑史上极富艺术才情之时代,文人多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兴建筑园林之风,其清幽澹雅之文人园林,彰显太平盛世独特之隐逸情韵。李德裕对建筑园林颇有造诣,并醉心经营。其所造新繁东湖园林山水结构与古老之新繁县城相得益彰,自古即有“西蜀名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为纪念唐代良相李德裕、宋代新繁知县王益(王安石之父)、宋邑人梅挚(龙图阁学士)而建,名唤“三贤堂”。大门楹联云:犹有今人怀旧德,曾于青史见遗文。彰显出三贤士之精神不朽,文传千古,更凭添东湖文化名园之特色也。</p> <p class="ql-block">  唐代李德裕凿湖时,在沿湖周边遍植楠、柏树,清同治三年(1864年),湖畔大多数楠柏树已枯亡,唯此处幸余4株古柏树,苍干参天。彼时新繁知县程祥栋乃建此亭,江南名士顾复初集句为联,以兹纪念也。</p> <p class="ql-block">  此处之城霞阁,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位于勾氏盘溪,四面环水,前面及右侧有石桥相通。阁临湖东,面向城西,伫立阁前,晨可观旭日朝霞,暮可观落日晚霞及倒映湖面之彩云霞光,故名城霞阁。</p> <p class="ql-block">  李德裕不仅为良相,亦为著名文学家,才情高致。早年担任翰林学士时,与同院之李绅(唐宰相、著名诗人)、元稹(唐宰相、著名文学家)情深谊厚。三人皆以学识才艺出类拔萃著称,被时人称为“三俊”(《旧唐书·李德裕传》)。</p> <p class="ql-block">  三贤堂附近,此建筑为纪念明末清初一门四世六乡贤之“四费祠”,原名费公祠。清道光八年(1828),新繁知县马裕霖始建于新繁城南,纪念明清时新繁乡贤费密。1922年新繁县知事刘咸煊迁建于东湖。易名四费祠。纪念费密祖父及儿子四代中之六位学者与诗人。</p> <p class="ql-block">  费密者,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思想家也。费密有《朝天峡》诗云:一过朝天峡,巴山断入秦。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暮色愁过客,风光惑榜人。明年在何处,杯酒慰艰辛。1958年,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议期间赏读此诗,并亲笔圈阅,要求与会者学习。</p> <p class="ql-block">  作者在该书中写道:李德裕在会昌年间担任宰相期间,尽力辅佐唐武宗,致力于反击回鹘、平定泽潞、加强相权、抑制宦官、裁汰冗官、储备物资、禁毁佛教等举措,遂开创晚唐“会昌中兴”之盛世景象,功莫大焉。</p> <p class="ql-block">  李德裕生活之年代属唐后期,已处中国历史转型期,随藩镇割据势力壮大与周边诸民族国家形成,此时之唐朝处内忧外患境况之中。李德裕执政期间,中书省职能作用发挥良好,助唐武宗创造出“会昌中兴”盛世局面,然最终仍牺牲于朋党争斗中,被一贬再贬,卒于涯州任上。“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恰为描述李德裕宦海沉浮之一生。一切化作云烟之时,唯余“万古良相,一代高人”之美名,及此处如诗般东湖庭园造福千秋万代矣。</p> <p class="ql-block">  大唐不乏良相,如誉为“千古良相”之狄仁杰,可为镜鉴之良相魏征等。然李德裕与唐武宗之君臣相知,则被誉为晚唐之绝唱,历朝历代对其评价极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其为“万古之良相,一代之高人”。范仲淹曰:李遇武宗,独立不惧,经制四方,有相之功。苏辙论其为当时代之伟人。近代梁启超将其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奉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  此处古城墙上之建筑,名唤文风亭。新繁及其东湖文风炽烈延绵恒久,唐宋三贤、明清四费、吴虞艾芜,文誉九州、风徽四海。清代知县高上桂、程祥栋等,亦倡导文明,励行风雅。为彰新繁及其东湖文风鼎盛,遂建文风亭于此焉。</p> <p class="ql-block">  冯建林在《李德裕评传》后记中写道:历史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人类生存和斗争经验的总结,从它之中可以发现潜在的规律可循;它还是人生经历的教训与阅历经验的总结。</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李世民曾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旧唐书·魏征传》。此乃李世民对历史这门学问之深刻了解与精炼概括,故历史学问历来为人类所重视。</p> <p class="ql-block">  读罢《李德裕评传》,携友踏访新繁东湖,深感不虚此行,慨叹东湖乃晚唐万古良相李德裕亲手开创、留传万古、惠泽后世万代之杰作,殊可珍贵也。</p><p class="ql-block"> 人书历史,人即历史。</p><p class="ql-block"> 爱人者,人恒爱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