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葱花饼

<p class="ql-block">人生一路走来,有阳光灿烂的晴日,亦有风起雨骤的不测,但总有一个细节惊艳了昨天,总有一段回忆温暖了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个星期天,洗完衣服,已经中午11点多了,八岁的女儿嚷着要吃肉夹馍,刚好上周炖了些红烧肉,本想把馒头和肉一热,满足孩子的愿望,可打开冰箱才发现,馒头没有了。心想,算了,外面的馒头也不好吃,反正今天又没事,不如烙些葱花饼,解解孩子的馋。说干就干,和面、切葱,然后揉面、擀开、垫好馅、再卷起来,压成面饼,撒上芝麻,放到电饼铛上烙,不一会,屋里就弥漫起诱人的葱香味,焦黄的葱花饼烙好了。看着孩子大口吃着饼,就着肉的样子,不知为什么,少时看父亲母亲烙葱花饼的情景竟然清晰地浮现在了眼前。</p> <p class="ql-block">那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荔老县城还没有改造,在最繁华的百货大楼十字路口,一到下午四点钟以后,枣沫糊、油茶、烧鸡、小笼包、鸡汤馄饨……各种小吃推车从四面八方聚拢来,随着夜幕的降临,戴着红色灯罩的灯泡纷纷亮起,使得每个摊位的食物仿佛更具诱人的色泽,加上锅盖缝缝冒出的热气和飘散出来的香气,无不勾起路人的馋虫,让人直咽唾沫。那时,我还鲜有在街上吃饭的经历,因为一顿三餐母亲总是按时做好,而且她还总给我灌输街上的饭食不卫生等等的观点,再说自己那时囊中羞涩,就算有零花钱,也只是零碎的一毛、五毛,如果能在口袋中装个五元、十元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钱,那能兴奋很长时间,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在街上吃个夜市什么的。在十字路口的东南角,有一家卖葱花饼的,每次下晚自习放学从旁边经过,我总会忍不住朝这个摊位多看几眼,会看见那烙饼的师傅将和得很软很软的面拍在银色的铁皮做的案板上,会看见他们把擀好的面饼放在铁板上烤,会看见那焦黄的大饼冒着热气,“滋滋”地响着,浓郁的焦葱花的香味直窜鼻腔,这香味似乎穿过鼻腔,住在我了心里,让我一想起就直咽口水。</p> <p class="ql-block">在一次不经意间和父母亲说到了这软和喷香的葱花饼,言语间流露出了向往已久的渴望,结果他们听了,竟然淡淡地说:“这有啥难的,你想吃不,想吃今天就给你做。”我不相信他们能做出这种美味,竹筒倒豆子般提了一连串问题,你们能把面和那么软吗?你们有那样的平板锅吗?……等等。但这些似乎都没能阻挡住他们试一试的热情,等父亲忙完手头的活,便和母亲动起手来。我半是怀疑半是期盼地观摩了那次做饭的全过程,“面没有街上小吃摊和的软”,我提出异议。“人家那是做生意呢,面和的稀软,不像咱自己吃,和的硬,再说这是死面,起面也来不及了。”母亲答。没有人家那大平铁板,父亲用的是平底锅,放在蜂窝煤炉子上,火开的小小的,面饼在里面不停地被翻着个儿,他还拿一根铁丝给饼上戳了很多窟窿,我表示不解,父亲解释说:“为了透气,这样热的快,里面的也能很快熟。”终于第一个葱花饼出锅了,母亲将它切成扇形,我迫不及待地捏起一角咬了一口,母亲急忙问:“咋样?”我一边吃一边回答:“没有人家的软和,但还是很香。”最后正式吃饭时,母亲又凉拌了一盘绿辣子,夹在饼子里,口感更加丰富。父亲沏了一壶浓茶,吃饱油香的葱花饼,再喝一杯浓浓的茶水,那感觉,至今回忆起来仿佛还在舌尖萦绕。那顿饭,全家人都吃到撑。于是乎,从此后,只要是父母不忙,只要是母亲不知下午饭做啥好,只要我提议吃葱花饼,他们总会一个擀饼,一个坐在炉前烙,即使是炎炎盛夏,父亲也会一边扇着扇子,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着汗,一边坐在炉子前专心致志地给饼翻面、扎窟窿,不会因为炎热而马虎一个细节。自吃了父亲母亲烙的葱花饼起,后来再从那小吃摊旁走过,便再也没有了那以往欲滴的垂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因为我有一对爱我的父母,在他们的呵护下健康长大,因为家里姊妹多,母亲不识字没有工作,一家人全靠父亲一人给人画像养活,家里一直拮据,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将普通的食材做成好吃的样子,蒸馍时母亲会把面团捏成小鸟、兔子等各种形状,为的是让我多吃一些;他们做的各种面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烫面蒸饺、烙饼、菜盒、肉包子、臊子面、酿皮……总会让来我家玩耍的小伙伴羡慕不已。在经年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学会了不少饭食的做法。今天,我和女儿坐在饭桌前,一起享用我做的葱花饼,很随意的,我说:“不知为啥,我总觉得我做的这饼子没有我妈做的好吃。”女儿也很随意接到:“那是因为你妈的饼子中有爱呀。”是呀,爱的葱花饼,让我至今想起来还回味无穷。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岁月,上学是辛苦的,从初中开始,每天靠双腿丈量三四里路三个来回,背着沉重的书包,啃着一门一门的课程,早出门不见日头,晚归家披星戴月。母亲总是心疼读书的小女儿,便在饭食上变着花样,用她那伟大母亲的不凡智慧,把平淡的岁月打理得有滋有味。甚至有时母亲的爱朴实的让我哑然失笑。还记得高考通知下来后,我收拾高三时那如小山一样的复习资料时,母亲在旁边默默地看着,然后无比疼惜地说:“总想着我娃这下再不用摸这些书本了,这下可好,学个师范,将来当老师,怕是要和书本本打一辈子交道了。”时过二十五载了,至今每每想来母亲的这句话,心里那片最柔软的地方还会被触的发痛,然后泪眼婆娑。</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因为我有一对爱我的父母,在他们的呵护下健康长大,因为家里姊妹多,母亲不识字没有工作,一家人全靠父亲一人给人画像养活,家里一直拮据,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将普通的食材做成好吃的样子,蒸馍时母亲会把面团捏成小鸟、兔子等各种形状,为的是让我多吃一些;他们做的各种面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烫面蒸饺、烙饼、菜盒、肉包子、臊子面、酿皮……总会让来我家玩耍的小伙伴羡慕不已。在经年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学会了不少饭食的做法。今天,我和女儿坐在饭桌前,一起享用我做的葱花饼,很随意的,我说:“不知为啥,我总觉得我做的这饼子没有我妈做的好吃。”女儿也很随意接到:“那是因为你妈的饼子中有爱呀。”是呀,爱的葱花饼,让我至今想起来还回味无穷。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岁月,上学是辛苦的,从初中开始,每天靠双腿丈量三四里路三个来回,背着沉重的书包,啃着一门一门的课程,早出门不见日头,晚归家披星戴月。母亲总是心疼读书的小女儿,便在饭食上变着花样,用她那伟大母亲的不凡智慧,把平淡的岁月打理得有滋有味。甚至有时母亲的爱朴实的让我哑然失笑。还记得高考通知下来后,我收拾高三时那如小山一样的复习资料时,母亲在旁边默默地看着,然后无比疼惜地说:“总想着我娃这下再不用摸这些书本了,这下可好,学个师范,将来当老师,怕是要和书本本打一辈子交道了。”时过二十五载了,至今每每想来母亲的这句话,心里那片最柔软的地方还会被触的发痛,然后泪眼婆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如今,我的父母已先后离去,我已没了来处,只剩归途,我便成了女儿的家。其实什么是家,简单点理解,家无非是四季与三餐。于是每逢节假日,我常常会想方设法做一些应景的食物,春节时的蒸碗、春分时的春饼、端午时的粽子……看着她享受美味的满足,那时我自己的心里早已被幸福充盈。爱是会延续的,也许有一天,她成了妈妈,也会为孩子用心地烙一次爱的葱花饼吧。</p> <p class="ql-block">自己二月二试做棋子豆</p> <p class="ql-block">秋天,试做试做山楂糕</p> <p class="ql-block">做点心</p> <p class="ql-block">做蛋挞</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做水煎包</p> <p class="ql-block">自制糖葫芦</p> <p class="ql-block">每年必做黄桃罐头</p> <p class="ql-block">火龙果汁染色的凉皮</p> <p class="ql-block">玫瑰花馒头</p> <p class="ql-block">八宝饭</p> <p class="ql-block">自制绿豆糕</p> <p class="ql-block">黄焖鸡</p> <p class="ql-block">绿色皮的饺子</p> <p class="ql-block">肉包子</p> <p class="ql-block">花椒叶花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