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波聊图(002)——《龙护姜央骑马图》纹样

郑波CITY

<p class="ql-block">  该张织锦绣片应该是台江施洞苗族织锦围腰的中部主体纹样,主要工艺:织锦(但该张工艺应为仿织锦工艺的机绣作品,纹样还是保持了原味),我根据其纹样特征,将其命名为《龙护姜央骑马图》。</p><p class="ql-block"> 该仿织锦为施洞地区传统大围腰,一般为15—60岁之间女性在参加婚礼的正席、便席或盛大节庆(如姊妹节)时,搭配蓝、红色系上衣时穿着。属于台江施洞苗族服饰圈,分布于台江、施秉、剑河、镇远等地。该张仿织锦绣片分为上部和下部两大部分(在围腰结构上称为“围腰中部”“围腰地”)。该仿织锦绣片的上部主体纹样为龙纹和人纹,纹样结构为菱形框架(一说菱形纹是原始先民捕鱼等的网形状,而“网”乃进财的象征;一说菱形纹是对鱼形的抽象符号化,是对鱼的崇拜;还有说菱形代表的是苗族先人们原来居住的土地之意。)主体龙纹在正中心,龙身所绕成菱形的中心为姜央骑马的几何纹样,边饰纹样形成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的关系。菱形纹样是以“路”为核心的纹样设计,“路”的语意除可以表示路径、方向、方位、角外,同时也可以区隔出内、外的不同。仔细观察分析,可以看到在中部主纹的引导下,形成中轴线,路则延着菱形龙纹依序往外扩张,每条路上的纹样则依据中轴线依序排列。由于路上各种人纹、动植物纹样蕴含着流动的功能,因此路上也聚拢着万物的力量,寓意族群的兴旺与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这张仿织锦绣片菱形纹样的每一条路都充满了各种形态各异的人纹(也有鬼怪纹)在“走”或“游”,仿佛都在护佑着龙和姜央。路与路之间的区隔,是用象征根种的植物须根来表示。植物须根由于在田中可以蕴含水分、保有生命之源,因此也代表着男性的“根”“种”,并以此作为串联着不同空间的连接。</p><p class="ql-block"> 下部“围腰地”以二方连续的花纹区隔,第一段《双龙护子+双鸟护灵》(生与死,灵魂不灭);第二段《人头兽护蝶》(护佑苗族始祖蝴蝶妈妈);第三段《双龙护姜央》(护佑苗族始祖姜央)。充分体现和反映了苗族对祖神崇拜的信仰和观念。</p><p class="ql-block"> 该张围腰纹样反映和显露出施洞地区苗族的宇宙观,施洞苗人利用“有中有边”的空间概念与“有根有梢”的社会理想,来融入服饰的设计。其空间与方位,皆是一种相对位置的概念,体现出阴阳相合、化育生命的空间,而这种幻化空间则是苗人“万物有灵”朴素宗教观的直观显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1日 郑波于贵阳</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郑波,苗族,贵州省管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二级美术师、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资深广告设计师、民族文化学者。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广告协会理事,贵州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贵州省装饰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黔东南民族画院名誉院长,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副会长,贵州省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八届副秘书长,《城市档案》杂志创始人,“太阳鼓”银饰合伙人,曾策划创办(中国)民航广告媒体联盟,并任秘书长、副会长,平面设计作品在全国及国际性设计专业比赛中获奖百余项。绘画作品多次应邀参加中、日、韩名家艺术邀请展。诗歌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逾40项。曾主持中国民航广告媒体联盟、贵州通源汽车、黔五福、两相依卫生巾、太阳鼓银饰、《城市档案》、《新主流》等多个商业品牌的策划设计与整合营销项目,并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