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战 “疫” 日 记(16)</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写在白山市疫情防控第一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叶剑波 冯春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时间:4月8日</p><p class="ql-block"> 地点:白山市人民医院</p><p class="ql-block"><br></p> 伴随时代前行的脚步悄然转身,融入改革的大潮浴火重生。新一代白衣战士临危不惧、默默奉献,为这家具有70多年厚重历史的人民医院续写骄傲和光荣。<div><br> 阳春三月,静待花开。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在原通矿集团总医院基础上,刚刚转制114天的市人民医院接到市卫健委紧急通知,要求迅速组建医疗队奔赴吉林、支援长春。</div><div><br> 时间容不得推延,任务一定要完成。像当年组建战地医院抢救志愿军伤员那样,舍生忘死、勇毅前行;像当年众志成城抗击“非典”那样,成立发烧门诊,充实骨干力量;像当年支援汶川地震灾区那样响应党的召唤,选派优秀队伍,挺起坚强脊梁……<br></div> 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集结,以最强的阵容整装出发。由6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市人民医院医疗队,肩负院党委和全院职工的重托又一次踏上了征程。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一缕缕坚定的目光,让我们想起了当年抗击“非典”,那个打电话告诉爱人钱放在哪里,别忘了孩子的生日的护士;想起了那位73岁的老兵向即将奔赴湖北的女儿,庄重地敬了个军礼的动人场景;想起了2020年大年初二一位老父亲在返回家乡的路上,说的那句“我把女儿交给共产党了”,朴实的话语催人泪下、感人至深。<div><br> 长春,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净月,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3月29日,雨水夹着雪花,寒风抽打着衣襟。共产党员、五官科护士于佳,腰间系着的袋子里装有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采集棉签和免洗消毒液,手里拎着医用垃圾袋、酒精喷壶,打着雨伞挨家挨户进行核酸采集。风越刮越大人都站不稳,她就用雨伞支撑起身体;面屏差不点让风吹跑,她用胶带粘在防护服上。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终于完成了30多家店铺所有人员的核酸采集任务。</div><div><br> 晚上9点,于佳又临时接到去中海寰宇居民小区采集核酸的任务。踩着冰冷的积雪,冒着刺骨的寒风,她深一脚浅一脚赶往指定地点。面屏上的水雾遮住了视线,只能靠手电照明;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力气,就用“让长春早日春满人间”的誓言激励自己。历时5个多小时,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当于佳拖着疲惫的身体和脚步回到房间休息时,一下子栽倒在床上,好久好久没有起来。<br></div> 3月11日早晨8点20分,护士张秀娟接到驰援长春的紧急通知。她以近乎“狂奔”的速度回家整理一下行李,上午9点准时带着由1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小分队向长春进发。<div><br> 匆匆赶到长春,简单吃点午餐。张秀娟和3名队友走进金海社区,动作精准麻利,态度和蔼可亲,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完成了4500多位居民的核酸采集任务,在实战中检验了协作能力和顽强作风。</div><div><br> 小分队回到房间刚准备休息,又临时接到入户采集的紧急通知。战友们迅速穿上防护服,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手脚冻僵了就自己搓搓手跺跺脚,双脚站肿了就在原地活动一下。夜色覆盖了小区,灯光投下了倩影,“天使白”成为最温暖的颜色。<br></div> 一个高风险封控区急需核酸检测,总领队打电话问张秀娟能不能承担任务。她详细了解有关情况,考虑到存在的风险,一个人进入封控区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完成了任务。事后,总领队对张秀娟说:“实在太感谢你了,你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div><br> 医疗队员既要克服紧张心理、做好自身防护,还要战胜很多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人人不甘落后、个个奋战在前。护士唐洁在日记中写到:每天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怕中途上卫生间耽误时间,只能强忍着不敢多喝水。每次完成任务回到驻地,第一件事儿就是喝水补充体能,现在想起来长春的水是那么甘甜、那么解渴……</div><div><br> 一天天工作在现场,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这支医疗小分队没有申请一天休整,没有一次退缩,没有一人掉队。<br></div> 点点灯火,也许还记得她坚韧刚强的身影;漫漫征程,离不开逆行者们执着勇敢的坚守。她就是白山市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队员顾晓丹,就是那个被爱人刘刚“捐给武汉的媳妇”。 <div><br> 3月30日上午,市卫健委紧急通知市人民医院选派66名医护人员,赶赴8个社区、12个卡点进行核酸采集。共产党员、呼吸内科护士顾晓丹和1名战友奔赴通煤小区卡点,从下午5点30分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手冻得僵了,腰站得酸了,人累得困了,硬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两个人完成了800多人的核酸采集任务。<div><br> “我们感动在这样一个集体里,虽然艰难但能感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想想这些天的苦与累,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一页真真切切的日记,一段普普通通的语言;没有一丝一毫的渲染,没有一点一滴的炫耀。这就是新时代医护工作者的境界,这就是战场上全体逆行者的风采。<br></div></div> 城市进入静默状态,医院不能休假停摆。看到大批医护人员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那些退出或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大夫、老护士,不讲条件、不计报酬,默默拿起听诊器、走进值班室,开通“绿色通道”“专家急诊”,保证患有基础性、突发性疾病的患者就医治疗。<div><br> “尽最大努力保证前方物资需要,就是倾尽所有也要保证大家安全。”院长王冬冬带领班子成员分线作战,想方设法帮助前方医疗队员解决各种困难,让每一个医护人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div><div><br> 3月7日, 李战亚、王少玉支援吉林舒兰核酸检测;<br> 3月10日,肖宇晴、高巍支援吉林市人民医院透析科;<br> 3月11日,于佳、冯春艳、张秀娟支援长春采集核酸;<br> 3月12日,30名医护人员赶赴域外定点医院;<br> 3月20日,15名护士支援长春采集核酸;<br> 3月21日,10名护士赶赴长春采集核酸;<br> 3月26日,5名医护人员奔赴长春采集核酸;<br> 3月30日至今抽调医护人员66人采集核酸;<br> 4月8日,增派17名医护人员去六道江采集核酸。</div><div><br> 市人民医院工会主席冯春梅上传的这组“时间表”和“路线图”,好像主旋律影片在音乐声中徐徐展开的一幅幅画面、一行行字幕,令人肃然起敬、无法忘怀。<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