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衣卫兴衰史

江南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由贫民出身的人建立的皇朝——明朝,提起这一王朝,就不能不说道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实,朱元璋此人一生所得评语不过“狠辣”、“凶残”之类,但细细探究他为民为国做事的初心却与千百年后的历史评语毫不相干。正是因为上位之初,他有心将明朝打造成没有贪官污吏朝廷,所以才有了特务机构的诞生。</p><p class="ql-block"> 特务机构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真正想要好好治理一个国家的人不会不明白,官员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官员不可以没内部监察者。就这样,锦衣卫诞生。这一特务机构从朱元璋统治的朝廷开始,随着明朝起起浮浮几百年,最后到明朝灭亡,这些让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也没有全部死亡,那他们究竟为何不见了,他们去了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要探究锦衣卫的下落,还是要看一看锦衣卫这个机构的兴亡盛衰。锦衣卫建立于明朝之初,职责就是监察百官,明太祖设立这一机构也是出于减少天下贪官,巩固自己统治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锦衣卫是自古以来皇帝为武将们提供的权利最高的官职,而锦衣卫也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可以说只要有锦衣卫在,皇帝真的可以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今朝谁人说了何话,都能一字不拉传到皇帝耳中。</p><p class="ql-block"> 而朱元璋这位皇帝也是个狠人。他不害怕百官畏惧,或者说他乐意见到自己积威日重、百官敬畏,可能是出身缘故也可能是个性使然,这位明太祖显然不是一个温和的人,他享受自己大权在握的样子,自然也享受人人敬畏。</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久而久之,锦衣卫传出的话开始带有个人意愿,一些揣度、一些猜测都伴随着监看、监听的话传入皇帝耳中,渐渐地,无人敢得罪锦衣卫,可以说这把双刃剑,皇帝用的很顺手,尤其是在朱元璋统治之下,这位明太祖与他所创的锦衣卫适配度非常高。</p><p class="ql-block"> 然而,众所周知,无论是事务也好,制度也罢,兴亡盛衰总是免不了的,锦衣卫制度也是如此。在建立之后不过短短30余年锦衣卫制度就迎来了它200多年发展历史的兴盛时期。就在朱元璋统治晚期,仅一位官员权力达到顶峰,且没有任何掣肘机构。这个时候说它野蛮发展如狂草一般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朱元璋自觉与官员和儿女们都离了心,即使已经年老,不能负担很多朝政,他也不愿放过监察百官的任何机会。在这一时期,朝廷官员对于朱元璋的畏惧之情达到顶峰,可以说这与这个特务机构是离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可能朱元璋在晚年时期也对自己选定的继任者有许多嘱托,应该也有对于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的许多想法,也许他的继任者在后来不会像朱棣一样对这个机构进行掣肘。但这都是也许这种可能性。事实就是,朱棣登上皇位后,便开始对锦衣卫这个自己父亲创立的特务机构下手。</p><p class="ql-block"> 先是建立了东厂,以此来监察锦衣卫的各项事宜,后来西厂建立,用来监察东厂。这一串机构下来让人觉得好像绵绵不绝,监察不完一样。这时的朱棣心里在想什么呢?可能是对锦衣卫的不信任,使得他不得不继续建立东西二场,也可能是造反成功后,朱棣继承了自己老爹骨子里,对官员的怀疑态度。</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此时锦衣卫,就像那根,吃着没有什么滋味,但又不舍得放弃的鸡肋一样,他有特定的职权,能够帮助皇帝做一些事情,但是只有这一张耳朵,着实令朱棣不放心。</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期锦衣卫的权利从朱元璋晚年的鼎盛一下子开始回落。锦衣卫官员再也不是可以肆意行事的朝廷官员,他们明白自己的身后多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眼睛,这时他们感受到了被自己盯着的各部官员的痛苦。然而即便如此,锦衣卫的职权却一直没有变化,他们仍然充做皇帝的左膀右臂,在朝廷上下有着独特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朱棣之后明朝的各代皇帝对于锦衣卫这个制度以及这个职位上的官员各有自己的态度,但这个制度到底一直随着明朝存在。一直到明朝灭亡,很多人都会疑惑作为锦衣卫,在明朝灭亡之时,为什么看不到史书上对他们明确的记载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这样一个机构,在皇帝信任且手中有权的时候,他可以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劈开敌人的内部,但是他的本质上跟东西两厂的宦官并无不同,他们都仰仗着皇权,一旦皇权灭亡,他们没有什么余地可以反抗。</p><p class="ql-block"> 这其实是明太祖朱元璋废相权集中皇权的另一大弊端,那就是下面没有了能够分权之人,皇帝一旦有任何问题,对于底下的官员都是非常直接且致命的打击。而在人治之下,皇帝这个不确定因素极有可能出现问题。</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个机构里的人员能够在皇帝的命令之下,做任何事情,一旦没有了皇帝的命令,他们也不过是非常闲散的人员而已,他们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无法正面与敌人开战,所以这一武将组成的力量,可以说在明朝灭亡之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p><p class="ql-block"> 据传闻记载,这些15万之多的锦衣卫,在明朝末期分为了三股势力,其中一支,在李自成起义成功以后,全体以身殉国,追随大明而去。另一股势力,则在清军入关之后,便归顺了大清,此后便一直为大清皇室继续服务。最后的那一股势力,则是带着侥幸存活的大明后裔,向南而去,最后成立了南明。</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皇权存在,则皇权下的特务机构能够存在,一旦皇权灭亡,这些机构也就就随着历史的风沙不复存在了。不论最后这个机构武将的人员还剩多少,他们都是可有可无的一股力量罢了,已然对于后来的势力构不成任何影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