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

姚梅

<p class="ql-block">  今天(农历三月十一)是大哥70岁生日,我谨以此文祝大哥生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  说起大哥,在红星,在建平,在整个西路,都是很有名的。大哥的出名据说是他的酒量,在西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号称“八大金刚”之一。而我认为,他的出名实际上是他阳光自信、善良豁达的性格,未雨绸缪、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掷地有声、敢作敢当的责任心和宁可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的江湖义气。大哥的另一个外号“天王”佐证了我的观点。</span></p> <p class="ql-block">  一直都很帅气的大哥很讲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大哥一直都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用他的话说输什么都不要输气质。衣衫总是穿戴整洁,头发洗剪得很精神,一张生来俊俏的脸总是自信地微微上扬,让人感受到他的干练、阳光,如沐春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家,因为有大哥,这个家才撑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记忆中,我们家以种庄稼为生,母亲文盲,父亲识字不多。这样的家庭,儿女们的未来就如撒在路边的种子,能不能健康长大,长大后有多大的能耐,全靠自己。</p><p class="ql-block"> 大哥是个不甘心听从命运安排的人,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跳出了农门。大哥的努力直接影响着我们一家人。如果没有大哥,我们姊妹也会像农村里普遍的家庭一样,关系好点儿的,见面打个招呼,有大事串个门,做个客;关系不好的,为了一点儿小事也会大打出手;如果没有大哥,我也许就是先生开玩笑时描绘的生活画面中的一个农村妇女;如果没有大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大哥就是我的希望!我觉得大哥从来都是那么阳光、英俊,无所不能。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一想到大哥,我就觉得特别有底气。</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无论是家里人还是亲戚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不约而同地来找大哥,只要大哥出面,基本没有问题。每当这些时候,我就会想,大哥真了不起!我甚至觉得任何事情对大哥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多年以后,当我也参加工作了,才知道干什么事都不容易。大哥办成的一件件事,表面看来挺轻松,实际饱含的辛酸旁人是很难理解的。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天下人家》,剧中的大哥唐中秋为了找到已经送人的兄弟姊妹,更为了姊妹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呕心沥血。每当看到动情处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的大哥,眼前总会浮现出大哥忙碌的身影,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不断在耳边响起,从大哥的单位响到袁家沟(大嫂的娘家),从袁家沟响到姚家沟,又从姚家沟响到我就读的学校。 那时候,大哥<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周一天的</span>休息时间就是这样度过的。 </p><p class="ql-block"> 大哥对家人的关爱源自他骨子里的善良。大哥读高中的时候,每周末回家来总会带回一些香喷喷的美食,油条、烧白或炒肉片之类,妈妈稍作加工,便成为一家人的美食。在生活特别紧张的年月,这样的一顿饭就是我们的牙祭。我于是盼呀盼,从大哥出门就盼着他回家,大哥回来了,我们就有好吃的了。童年的我压根不知道这其实是大哥一周内唯一一次打牙祭,大哥饿着肚子省下来为的是让我们一家人都见一点儿油荤。</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大哥,从小就牵挂着我们一家人,他把照顾我们当作自己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时,大哥才二十多岁,看着一排半大不小的弟弟妹妹,倔强的大哥毅然决然地与母亲一起担负起养育我们的责任。直到现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孙辈了,他仍然在践行他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哥从小就丧失了听觉和语言功能,至今单身。大哥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弟弟。他带头率领姊妹们共同帮助打理二哥的家。二哥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健在时,逢年过节他都会回到家里。母亲去世后,他过起了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工地有活干他就住工地,没活干了才回家。每当这时,大哥总会在二哥回家前安排好一切:打扫、洗晒,添置柴米油盐,为的是让二哥回到家就能感受到姊妹们对他的关心,回家有盼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母亲去世后,每年大哥都照例组织姊妹们在春节前祭祖,然后吃团圆饭,这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动:父母虽不在了,但家还在。“长兄如父,长嫂为母”,有大哥大嫂在,我们永远都有家。</span></p><p class="ql-block"> 谢谢你,亲爱的大哥!</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最亲近的人是母亲和大哥,母亲是我最大的挂念。母亲去世后,大哥就是我最大的念想。一想到娘家人,第一个一定是大哥。事不分大小,我都愿意与大哥说。</p> <p class="ql-block">  大哥是个心思缜密的人。用“滴水不漏”形容他说话做事或许有点儿过,但他确实是这样的。说话做事前,大哥会三思,再三思,一定会等到前行和退后都有路可行,他才会下决心。一旦下了决心,无论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坚持下去。他的这一行事作风解决了一个个问题,使周围的人既怕他又敬他。他不止一次告诉我,事无大小,目的要明确,要提前思考。我正是在大哥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大哥就一定没有我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  大哥是个教师,他尽到了做教师的本分。大哥的教学功底深厚,管理能力一流,年纪轻轻就走上了管理岗位。其实大哥本应该在管理岗位走得更远些,可惜他运气 差了一点点——遇人不淑,再能干又有什么用呢!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失恰恰让他回归本真,踏踏实实做了个真正受人尊敬的人。否则,“那种场合”待久了,我都不知道大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于是,大哥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中,放在了他的学生身上。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爱尊重。因此,他的学生对他既虚又敬。现在,大哥的学生走向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多年来,他们与大哥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常请大哥喝茶聊天的多数都是他的学生。大哥有重要的事,他的学生有知道都会相互通知,都会不请自到。我曾经很疑惑,这该是多么深厚的情谊呀!多年以后,我曾就这个疑问与大哥的学生们探讨,他们都非常感慨地说,“忘不了老师对我的惩罚”,但更“忘不了老师分给我的回锅肉”,“白面馒头”,“一直回味老师煮的油醋面”……听到这些由衷地感慨,我再一次相信种瓜得瓜的真理。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现在我们口中的“回锅肉”、“白面馒头”等那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可当时那可不是平常人家能轻易吃到的,这哪能忘得了呢?</p> <p class="ql-block">  大哥是个很重情义的人,对朋友真诚。他交友的座右铭是:宁可人负我,我永不负人,因此,他的朋友特别多。这些朋友身份各异,无论贫富贵贱,大哥都一视同仁。我家在农村,每次回老家,遇到熟悉友好的乡邻(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无论多忙,大哥一定会主动迎上前打招呼,给支烟,拉几句家常。所以 ,在姚家沟,“姚玉天”就是大哥的绿色通行证。大哥有很多老朋友,都是早年他闯江湖时结交的,一交就是几十年。这些人中,有混得好的,也有落难的。大哥特别念旧情,总会给落难的朋友力所能及的帮助。朋友有好事,只要他知道,无论多远,他一定会亲自喜滋滋地到场祝贺,</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村里修公路,修姚家祠堂,大哥都带头捐款,数目还不小呢!还动员他的儿子也捐。提到这些,沟里人无不称赞的。</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大哥七十岁了,成了真正的老年人。我们所有的姊妹衷心祝愿大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p><p class="ql-block"> 大哥,生日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