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形态被人们日益关注。</p> <p class="ql-block">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阅读整本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并能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和丰富生活情感的体验;其次,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将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整本书阅读中,起到学以致用,温故知新的效果;最后,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不但可以通过阅读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而且还能与教师、同学交换彼此的阅读感受,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p> <p class="ql-block"> 在“蓓蕾读书工程”的推动下,我们不断进行新的阅读尝试,整本书阅读的开展也让师生共读成了常态。</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上学期我们通过《童年》一书的引领,打开了整本书阅读的大门,孩子们借这股读书热情,不断进行新的阅读尝试。根据教育部的推书推荐,在寒假期间我们进行了《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有计划,有落实,并在开学初进行了阅读交流。</p> <p class="ql-block"> 按照读书进度,我们将开始本学期第二本书的阅读。</p><p class="ql-block">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著名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获得了 1909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从情节结构来说,这本书的故事线很简单,讲述了调皮捣蛋的 14 岁男孩尼尔斯因为捉弄小精灵而被变成了一个拇指大小的小人儿。之后,他为了阻止家里的白鹅飞走,跳到了白鹅的背上,开始了一次奇特的旅行。与传统童话不同的是,这本书跳脱了传统的道德教化模式,它写了善,也写了恶,但并没有给角色贴上脸谱化的善恶标签,而是把每个角色的犹豫、摇摆和挣扎写活了,因此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疫情的影响,我们这本书的阅读将在线上完成,哪怕现在学习于线上我们也会将阅读进行到底,让我们的指间浸满书墨香味,让琅琅的读书声继续回荡。</p> <p class="ql-block"> 根据我们六年级的阅读计划,潘颖红老师以联播的形式进行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阅读推介课。</p> <p class="ql-block"> 在一米阅读的整本书阅读中,为我们提供了详细完备的导读单,给孩子们的阅读梳理提供了便利,更具计划性。</p> <p class="ql-block"> 有了读书计划,剩下将交给时间,阅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坚持。</p> <p class="ql-block"> 希望这一张张拍下的不只是读书的身影,还是你们成长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居家期间,导读单不便打印,孩子们各自发挥优势,各种样式的导读单层出不穷,每一张都是他们阅读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智远同学热爱绘画,利用电子设备,奇妙构思,给了阅读不一样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何梦寒同学,一如既往的坚持,你的进步是留有痕迹的。</p> <p class="ql-block"> 一张张导读单,记录着我们阅读的日子,半月走尽,书亦翻尽,回首,书已深入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 借助“鱼骨图”将故事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把握故事中的每一个关键事件,从而整体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 学贵有疑,一本书读尽,收获不一,阅读交流课的开展让这本书顿时鲜活起来,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孩子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所读所感。</p> <p class="ql-block"> 整本书读罢,用一张纸就写尽了尼尔斯的旅行历程,旧书不厌百回读,当我们一遍遍梳理文章时会发现,这本书由厚变薄,而人物形象却从干瘪到饱满灵活,把人物读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 当一个阅读者开始将一个故事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个故事就轻轻松松地变得有意义。与文本产生联结的能力可能是孩子们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阅读策略了,因为孩子们有着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联结的问题有着不分对错、无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这样的问题也可以提升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感。</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直面镜头,记录自己的读书感悟,难免紧张,敢于分享,我们就已经跨出了一大步。</p> <p class="ql-block"> 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你们体会到了作者非常饱满的感情,既有酣畅淋漓的欢笑和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有死亡和离别带来的悲痛;有忠诚,也有背叛;有贪婪的索取,也有无私的奉献。点点滴滴皆是共情。</p> <p class="ql-block">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句名言把读书之乐的读书观说透了,在人们的阅读生活里,少年儿童只有“乐读”才不会“厌读”。</p> <p class="ql-block"> 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描绘和揭示的一种读书境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坚持不断的阅读,就会源源不断的获得清澈的源头活水一般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能力,从来可以长久的保持良好的人生状态,读书路漫长,我们共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三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