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遗爱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遗爱湖是一个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最美湖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遗爱湖由东湖、西湖、菱角湖组成,由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 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江柳摇村、大洲竹影 、水韵荷香、霜叶松风、平湖归雁十二个景区组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园内苏东坡纪念馆、紫竹苑、爱莲馆、 幽兰阁、傲雪轩、芸香阁、遗爱湖建设馆等七大展馆,现均已对外开放。公园内已有自行车、观光车、游船租赁服务。</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之得名</p> <p class="ql-block">《赤壁赋》</p><p class="ql-block">宋•苏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念奴娇•赤壁怀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p><p class="ql-block">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p><p class="ql-block">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p><p class="ql-block">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p><p class="ql-block">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p><p class="ql-block">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亦作:强掳)</p><p class="ql-block">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亦作:人间;尊,通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全词借古抒怀,可以看出在·苏轼的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暗流,阶级的限制皆是如此,全诗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p><p class="ql-block">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p><p class="ql-block">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p><p class="ql-block">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p><p class="ql-block">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p><p class="ql-block">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p><p class="ql-block"> 此事古难全。</p><p class="ql-block">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词以月兴起,以与其弟的思恋之情为基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追寻,反映了作者复杂的矛盾的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词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思维发散,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句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历史上中秋词中的绝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p><p class="ql-block">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p><p class="ql-block">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 </p><p class="ql-block">上篇雨前,下篇雨后,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以小见大,寓意深厚,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p> <p class="ql-block">《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花褪残红青杏小。</p><p class="ql-block">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p><p class="ql-block"> 枝上柳绵吹又少。</p><p class="ql-block"> 天涯何处无芳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墙里秋千墙外道。</p><p class="ql-block">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p><p class="ql-block"> 笑渐不闻声渐悄。</p><p class="ql-block"> 多情却被无情恼。</p> <p class="ql-block">《题西林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p class="ql-block">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大概是学生时代映像较为深刻的诗,看似在描写庐山美景,又表现出了丰富的哲理蕴含其中,深入浅出,游山玩水是如此,观察世事也当如此——人所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也不相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难免有片面性,要认识事物,必须超越狭小范围,摆脱主管成见。</p> <p class="ql-block">《临江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p><p class="ql-block">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p><p class="ql-block">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p><p class="ql-block">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整首诗语言平实,又极具代入感,最简单的语言却表达了作者格调超逸,高尚的情操,愿意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p> <p class="ql-block">《惠崇春江晚景(其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p><p class="ql-block">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所写如诗如画,从多方面表现了江南的美。</p> <p class="ql-block">《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p><p class="ql-block">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p><p class="ql-block">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p><p class="ql-block">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p><p class="ql-block">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这首诗词,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透漏了一种悲凉,虚实结合,表达了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对自己发出感慨,使人读后不禁动容。</p> <p class="ql-block">《江城子•密州出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一场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想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言语间的真诚无不透露出他殷切报国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浣溪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一首有颜色的诗,用形象直白的描写农村风光及惬意生活,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也对农民的痛苦寄予同情。</p> <p class="ql-block">《卜算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p><p class="ql-block">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p><p class="ql-block">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全诗意像感强,通过人与物的结合描写,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更为具体形象,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苏轼的辞官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在世短暂,郁郁寡欢,入世时萌生退缩之心,是古代文人最常见的分歧。或者花间沦落,或者避世隐居。诚然,也有陶渊明那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隐士,不过这种文人墨客屈指可数,大量的是经过官路弯弯曲曲后,才渴望解决俗气困扰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文学家苏轼就是其中之一。在四面八方奔波,获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后,他开始厌倦政治生活,有了退缩的想法。然而,苏轼的退休是有条件的,他必须在完成政治理想后成名。众所周知,现实的残酷并没有使苏轼成名,甚至在晚年仍处于被贬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苏轼又是个豪爽峰创的人,他深知人生几何,离合悲欢不过平凡,超凡脱俗,活在当下才是真知。因此,在苏轼的诗歌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他旷达的一面。比如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的《行香子·述怀》,就是苏轼的一首旷达作品。下一步,我们将详细地看看苏轼的这首</p><p class="ql-block">《行香子·述怀》</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月色如银。</p><p class="ql-block">酒倒时,须满十分。</p><p class="ql-block">浮名浮利,虚苦劳神。</p><p class="ql-block">叹中驹,石中火,梦中身。</p><p class="ql-block">虽然抱着蚊帐,开口谁亲。</p><p class="ql-block">而且陶陶,乐尽天真。</p><p class="ql-block">什么时候会做个闲人。</p><p class="ql-block">琴,浊酒,溪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词的开头是清夜无尘,月如银。酒倒时,须满十分,是对抒情环境的具体描写,意思是夜气清新,尘土皆无,月光明媚如银。一定要斟满美酒,畅快中秋赏月。事实上,苏轼开场这几句,正好是古人常见的雅兴将酒对月。唐诗人李白曾经将酒对月浮想翩翩,写下了不少浪漫派的壮丽诗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在这里把酒对月,就是为了思考生活的意义。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名利全是无用的啊,只会让人徒然费心劳力。面一望无际的宇宙空间,我这辈子就像快马驰过空隙,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焰,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也是短暂的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词的下篇虽抱文章,开口谁亲。而且陶陶,乐尽天真,是苏轼豪爽峰创造人生观的描写。这意味着,虽然有满腹才学,但不能重用,不能使出,比不上忘记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做一个自由的人。这说明苏轼在四面八方奔波之后,学会了最好的解脱方法,就是远离政界,归隐田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后来苏轼有说什么时候回来,做个闲人,说明他不愿意马上退却,而是要等到政治理想完成后才成名。最后对一张琴,一壶浊酒,一溪云,布一张琴,倒一壶浊酒,听潺潺流水,看天蓝海蓝蓝,也就是苏轼向往的乡村生活。</p><p class="ql-block">所以问题来了,苏轼在政界,有什么烦恼该如何解决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这就是而且陶陶,乐尽天真,这一点我们融合了苏轼的实际经历就知道了。对于豪爽旷达的苏轼来说,虽然贬官之地荒远,生活艰难,但他仍然能找到现实中的快乐,比如苏轼在惠州市一天吃三百颗荔枝,不辞长作岭南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不要以为苏轼的这首《行香子·述怀》只有十多个字,却有治愈人心的功能,同时他的豪爽旷达,也让人读后心得恍然大悟。</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发明的美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舌尖上的中国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人来讲,吃是天大的事情。盛满美食风味的锅碗瓢盆,也是盛装聚散离合的生活容器。在命运的起伏变化和聚散之间,与各色风味的食物和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相遇,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形成我们人生地图的山川河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也同样是贯穿在苏东坡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动词,无肉不欢的他,发明了许多东坡美食,包括最有名的东坡肉在内,据说有66道菜和他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底,吃得好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远见。苏东坡用美食诠释了他豁达的人生观: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好!苦中作乐,是一种人生态度】</p><p class="ql-block">苏东坡一生最怕什么?被贬的地方没有好吃的!“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好”就是苏东坡理所当然的人生智慧,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不仅要吃好,还要发掘和寻找别人没吃过的美食,经过自己的味蕾验证后,再分享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和百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贬到黄州去,他有酒喝有肉吃有诗作,在买不起羊肉的日子里,他决定向猪肉下手,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猪肉颂》,发明了“东坡肉”,让猪肉成为抢手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贬到惠州去,他发明了一个“羊骨蟹吃”的新方法,羊骨头上带着那么一点丝丝缕缕的肉,先煮熟了,随意用酒、薄点盐,放到小火上慢慢烤到微焦发黄,然后像吃蟹一样剔骨吃起来,肉虽少然而“丝丝香浓,意犹未尽”,亲测好吃后推荐给弟弟苏辙,还自嘲这种吃法会让等着吃骨头的狗很不高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他还“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带火了岭南荔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贬到儋州去,一开始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美食,他确实略有些不开心,没想到不久后他又发现了美味的生蚝,将又大又美味的生蚝,和酒放在一起煮,或是用火烤熟,“食之甚美,未始有也”,简直就是前所未有的美食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菜的历史里有66道菜和他有关,这就十分厉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我们所熟知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生蚝、东坡豆腐、东坡羹、东坡酥等,涵盖了包括前菜、主菜、海鲜、素菜、点心、水果在内的一大桌美食,形成一个足够达到年夜饭标准的东坡菜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在《老饕赋》中写道:“盖聚物之大美,以养吾之老饕。”这大概就是他对于极致美食的追求和向往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祝大家万事胜意。</p> <p class="ql-block">苏轼书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是一个故事特别多的人,也是一个可以讲故事的人。不过,现在留下来的事,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权当真的,正如他自己常说的“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比如他在海南时,对儿子说,抄写六条屏如果不错一字,定有圣旨召他回京。果不出所料。然而,正当以为可能解脱之时,却不幸死在常州。</p><p class="ql-block">苏轼生前留下的书法名作很多;也有些不能确定的作品;还有些明显是伪作。伪作非劣作。后人想方设法安在苏轼的头上,由此可以看出苏轼过人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东坡文化风靡日本80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在日本享有盛名。事实上,在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他在日本并非广为人知。宋廷与日本官方往来极少,好在民间商旅、学者以及僧人的热情很高,特别是日本几位僧侣学者,克服官方障碍来到中国,习佛学,尤其是学习禅宗文化,为接下来的文化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开端。至日本镰仓时代(1193-1333年)后期,也就是我们的元朝时,宋代文化开始全面进入日本,促成了日本极为辉煌的“五山文学”。苏东坡作为贯通儒释道的文化巨人,自那时起,便成为日本最受尊敬的文人之一。近日,记者对苏轼在日本产生的影响做了一番梳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研读东坡 从“五山文学”开始</p><p class="ql-block">“五山”本是南宋的官寺制度,即朝廷任命住持的五所最高的禅寺。日本镰仓、幕府时代模仿南宋的五山制度设立“五山十刹”。禅寺僧人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热衷于通过禅宗学习中国文化,常爱以文会友,于是日本僧侣竞相效仿,“五山文化”进而风靡社会,成为当时日本的文化主流。</p><p class="ql-block">在日本,最早研读东坡诗词的,便是五山僧侣的中坚。他们抄录了大量东坡诗词,并集结成卷。日本建仁寺(京都五寺之一)现藏有《东坡集》50卷,据说原卷多达110卷,收录了海量的东坡诗词。</p><p class="ql-block">研读之后,自然要写诗。五山僧侣酷爱以“东坡”题材写诗作文。《读东坡海棠诗》《题东坡雪堂图》《东坡泛赤壁图》等等。模仿东坡的步调作诗,在东坡诗意画旁题词,对于五山僧侣而言,都是非常“雅致”的情趣。在五山文学的集大成者——《翰林五凤集》中,有关东坡的诗词多达一百余首。据统计,“东坡赤壁”“东坡海棠”,是五山僧侣最喜欢,也最常用的诗词意境。</p><p class="ql-block">风靡日本的“赤壁游会”</p><p class="ql-block">由于“五山文学”巨大的影响力,其后的日本文坛,东坡先生的身影便无处不在了。题东坡诗、作东坡画,逐渐的,“纸上功夫”已不能满足广大文人雅士们的需要。他们开始模仿苏东坡“泛舟赤壁”。</p><p class="ql-block">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年),社会上开始出现“赤壁游会”。即每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时,把某地当做“赤壁”,一群人泛舟其上,诗歌美酒,体验东坡赤壁之境界。他们在自己的诗文里常说:“我们虽然没有在赤壁夜半泛舟赏月的机会,但是良友聚会,一起喝酒,欣赏美丽风景,在日本也完全可以欣赏东坡赤壁游之境界。”</p><p class="ql-block">到了近代,日本著名的汉学家长尾雨山,便是“东坡迷”的代表。他举办的“赤壁会”也最为盛大。在每一个会场里,长尾雨山都会摆出大量他收藏的东坡诗画,并致敬道——“怀念永垂不朽的伟大高尚人物东坡先生。”</p><p class="ql-block">烈火中幸存的《寒食帖》</p><p class="ql-block">《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是东坡先生造诣最高的书法作品。在《寒食帖》书卷下方,可以明显看到烧焦的痕迹。</p><p class="ql-block">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地震。日本著名银行家菊池惺堂的家,在这场地震中着了火。《寒食帖》便藏于他的家中。他冲入烈火,将《寒食帖》抱出,这件东坡先生最为著名的书法作品方不至于化为灰烬。</p><p class="ql-block">后来《寒食帖》由当时的国民党外交部长王世杰购得,终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据说《寒食帖》真迹极少被展出,仅有十件复制品,依旧件件珍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第三届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上,日本福冈教育大学客座教授田上惠一作了题为《苏东坡<表忠观碑>刻石考》的主旨演讲。《表忠观碑》是东坡43岁时撰书,也是他的书法代表作之一。田上惠一先生对《表忠观碑》的创作背景,创作经过,以及流传于世的碑刻版本作了极为细致的梳理,展示出的专业水平让人钦佩。回古望今,东坡文化在日本风靡800余年而热度不减,足见其魅力。</p> <p class="ql-block">【苏轼人生路线图,三维动画!「高清收藏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videoshare?nid=sv_8527817150397371302&uk=vNaYqvS_ZMn6n09x3arc4w&rawFrom=feed_video_landing</p> <p class="ql-block">全球12位千年英雄</p><p class="ql-block">苏东坡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全球共有12位,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世界报》认为,苏东坡的从政生涯同他的诗文书画一样,都属于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作者以极其赞赏的笔调这样称呼苏轼:“一个不可救药的文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2017年11月23日上午举行的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暨首届四川音乐周开幕式上,来自法国《世界报》的让-皮埃尔·朗日里耶先生发表现场主旨演讲,揭秘了苏东坡为何成为千年英雄的背后故事。当年,正是他将苏东坡列为该报专栏连载的位“千年英雄”之一,以下是他的演讲实录:</p><p class="ql-block">千禧年伊始,巴黎。我所在的报刊——法国《世界报》主编建议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在报纸专栏中庆祝新千年的到来。怎么庆祝呢?我们决定写一篇专栏文章,分为十二期,讲述在公元1000年前后生活的世界知名的十二位重要人物的生活,覆盖欧洲、阿拉伯地区以及亚洲。在六个月的努力之后,这些文章于20007月份发表,并编辑成册,名为“千年英雄”。而苏东坡(1037 - 1101)就是其中一位英雄。他还是十二名千年英雄中唯一没有在公元年生活过的人,因为他出生于年之后。我不是搞教育的历史学家,也不是中国专家。但是在我在选择之前咨询过法国的相关专家,他们向我介绍了这位英雄的名字。之后我就开始了解该英雄的信息,而且很快就明白了这些专家提名苏东坡的原因。我本人也被这位大才子深深地吸引。</p><p class="ql-block">苏东坡是我们今天所称的“高智商”天才。他是北宋时期(960-1127)的中国历史中的最为杰出的“学者型官员”之一。在北宋,知识被视为权力的关键,成功和威信往往通过高级职务得以实现。根据我们的考证,他在20岁的时候在当时京城开封参加了最难的考试(即举人考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随后,苏东坡在全部四百名举人中名列第二。</p><p class="ql-block">这位“学者型官员”表现出了实干和行动精神。在六十四年的人生中,苏东坡经历了各种考验,先后或者同时担任了地方官、裁判官、工程师、水利专家、建筑师等等职务。他在政府部门供职,具有全面性的视野,修建了学校、大坝,还成立了公立医院。一千年以后,他成了中国历史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当然,首要原因是因为他是一名伟大而全面的文学家。他首先是诗人,其次是散文家、书法家、画家、音乐家。</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宋朝,诗词是文学家的常用语言。每个人都可以写不同题材的诗词,包括散文。一切主题(风景、观念、爱情、醉酒、愤怒等等)都可以写成诗词。从植物到哲学、从历史到心理学、从物质欲望到饮酒,苏东坡没有顾忌。他有很多想法并知道如何处理:描述、记叙、哀歌、讽刺、诙谐等。他借助俚语并使用双关语。在散步的时候或者是在朋友聚餐的时候,十有八九人们都会要求他写诗:他总是愉快地接受邀请。他喜欢即兴创作并发自本能地写就诗词。对于他来说,写诗就应该和“鸟儿在春天歌唱一般”或者向“秋天的蝉鸣一般”即兴进行。</p><p class="ql-block">苏东坡是一位先锋派诗人。通过他简单而清晰的风格,他将诗词从陈词滥调和隐喻中解放出来。</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当然是个诗人。他也用文字等抽象符号,或者使用岩石、树木或者竹子的自然形状来自我表达,这些精神都是相同的,和画笔的节奏相似。诗词、书法和画对他来说只是通过墨水、水彩和画笔完成的一个表达方式而已。他将部分精力致力于书法。他完美地通过毛笔“阐释”了文字的美,在中国,他书法中的每一根线条都“留下了用心的痕迹”。</p><p class="ql-block">对于苏东坡来说,画画和诗词一样都是一种即兴艺术,需要身体和心的同时投入,这是他在小酌之后最愿意做的并且感到高兴的精神事业。他从小就陶醉于大自然的美,并从中找到灵感,他喜欢和朋友陶醉于“笔墨游戏”当中。法国作家克劳德·罗伊(Claude Roy)于1994年写了一本关于苏东坡的书,里面介绍了1092年苏东坡和他的一个门徒(MiFou)(永州太守)比赛的故事。克劳德·罗伊()这样写道:“人们准备了两张桌子、三百张最好的纸、美酒和小吃。两名仆人负责磨墨。他们只需要安心比赛。苏东坡和门徒选择了永远不会厌倦的主题:竹子。苏东坡喝了一点酒,等到天色变暗。夜晚来临的时候,三百张纸全部画完”。</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苏东坡既是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伟人。怎么可能不会被他的精神和道德所折服?他热爱自由,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具有强烈的信念。他不服管教、性格冲动和倔强。他自己承认“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在苏东坡写的2400多首诗词当中,很多都并不是赞美朝廷的。他的诗词充满战斗性。此外,他还继承了愤世嫉俗诗人的传统。他的文笔是无情的,他将政府比作呱呱叫的蟾蜍、乌鸦以及喋喋不休的知了。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向宋神宗写了两封长信,里面他并不是以奉承者的名义,而是以国民的名义冷静并大胆地表达了他对于国事的看法:“陛下在讲让国家变得富裕的时候,我不明白究竟是人民的富裕还是陛下的富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苏东坡也是一千年之后我们认为的“有担当”的文学家。他的事业就是保卫贫苦人民的利益。他表达了对平民、受苦的人以及由于欠债或者走私的在押人员表示了同情。他了解农民的艰难处境,了解蝗虫灾害,明白饥荒的威胁,国家垄断造成缺盐的现实。他主张延缓农民偿还债务的期限,并取得了成效。</p><p class="ql-block">苏东坡由于其坦率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权力阴影下,他的政敌非常多。他既是各个阵营对抗的参与者,也是受害者。如同克劳德·罗伊()所说的那样,他的一生都是在动荡中度过的“大起大落,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在他职业生涯中,他一共有三十次委任,十七次失宠或者被流放。今天他还是受人尊敬的高官,明天却什么也不是,被人蔑视、并受到责罚。1079年,他甚至因为“欺君之罪”的罪名而坐牢一百三十天。</p><p class="ql-block">他的命运在朝廷和皇帝的心情中摇摆不定。他行千里路,经历过荣耀与不幸,担任过太守,也曾经是阶下囚,从中国的最西北到中国的最南端,从寒冷气候带到海南岛的热带气候。在四十三岁的时候,他被流放到黄州,即湖北的一个小城市,在那里他开始了新生活。没有职务,也没有薪水,他成了农民,需要养家糊口。他找了一块坡地开垦,这块坡地被他成为“东坡”。</p><p class="ql-block">但是,无论身处何方,他总是保持自己的个性:有勇气、好交际、对他人仁慈、热情慷慨,冷静并且幽默,诙谐、庄重以及幽默,热爱生活和家人。他对每件事都很认真。不寻求晋升,并且尽量避免晋升。</p><p class="ql-block">苏东坡的诗有时候也是悲情的,特别是很巧妙地表达了对子女的爱、博爱、夫妻之间的爱或者对于故乡的眷念。</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将其父亲埋葬在眉山之后,于1069年回到了开封。那个时候他三十二岁,刚好度过人生一半的光阴。此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四川。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名度的提高,他不断感叹家乡四川的峨眉山:“我家乡的山在哪里?远隔一万里”。诗人的这种伤感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它引起的这种伤感,即使千年之后仍然保持不变。</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在西方人中是什么印象呢?半个世纪以来,苏东坡的命运和作品在欧洲,特别是法国,激起了专家和“学识渊博的读者”的兴趣。专家将苏东坡视为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对于法国最出名的汉学家成安妮(Anne Cheng)女士来说,苏东坡体现了“文化和道义方面的人道精神”,而这正是“极具批判精神并附有渊博学识的、不再是苛刻的评论家而是对万物都好奇的智者”的文人所追求的精神。</p><p class="ql-block">一些科幻作家借鉴苏东坡的文章。在法国很少有作家选择小说题材来记录被大众不太了解的、生活在一千年前的、地理位置很远,并且文化和西方文化大相径庭的一位人物。然而这些作家却开展了这些工作。他们中有我刚才提到的法国作家克劳德·罗伊(),他在年写了“千年之前的朋友”。另外还有著名汉学家帕特里克卡雷(Patrick Carré),写了苏东坡被流放到黄州时期的小说,书名为“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此外,还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趣事。月,我在“世界报”上发表了关于苏东坡的文章之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也是远东文化的专家、给我打电话,当时我正在度假。他希望与我谈谈他所了解的这位诗人的作品和生活。在我们长时间的通话中,我被他所讲到的苏东坡的写诗技巧、诗句的长度、形式和韵律深深打动。我惊讶地发现苏东坡在千年之后,居然在法国,我们的国家元首都对他如此了解。</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心中</p><p class="ql-block">都有一位苏东坡</p><p class="ql-block">文:明明如月202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有人问过我:如果北宋没有苏东坡,会怎样?</p><p class="ql-block">我笑着回答:地球离开谁都一样转……</p><p class="ql-block">但是,</p><p class="ql-block">马斯克说他打算休病假,特斯拉的股价就应声而跌;吉赛尔·邦辰把头发剪短了两寸,时尚界风行就跟着摇摆25°;梅西说告别诺坎普时,整个巴塞罗那和巴黎都沸腾了;王菲说也许将来会复出的,所有的小资粉都在抻着脖子等;苍老师说我要结婚了,全亚洲男子黯然神伤,叹了又叹。</p><p class="ql-block">地球是离开谁都转,但如果没有了一些人,地球似乎就转得不那么顺畅。</p><p class="ql-block">如果北宋没有苏东坡,宋词依旧会被唐诗压得很惨,可能永远也翻不了身,现在我们看到的,依然还会是“花间派”的那些小情小爱,以及一些香艳之句,难登大雅之堂;</p><p class="ql-block">如果北宋没有苏东坡,月缺月圆时,就不会有人感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p class="ql-block">如果北宋没有苏东坡,赤壁依旧会是一片苍凉之地,路人行经,作哀古之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苏东坡,宋代不过是少了一个文人,“唐宋八大家”会替补进来一位,是白居易、元稹,或者黄庭坚、秦观?好像总是有些不足,索性叫“唐宋七大家”吧!</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苏东坡,就不会有“欧苏”、“三苏”、“苏辛”、“苏黄”,“前苏门学子”、“后苏门学子”和“苏门六君子”……</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苏东坡,归有光就不会写出《归山图记》,辛弃疾就不会有《水调歌头 · 我志在寥阔》、《念奴娇 · 用东坡赤壁韵》和《东坡引》,自然陆游也不会写《东坡食汤饼》及《过小孤山大孤山》;</p><p class="ql-block">同时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凉粉、东坡羹、东坡酥、东坡烧麦、东坡甜藕,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也就再也见不到了。</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苏东坡,北宋167年的历史,将黯淡些许。</p><p class="ql-block">至少,杭州的景色、黄州的怀古情、惠州的荔枝,儋州的风貌,就会少了一些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们勉励自己时,就再也吟不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同时,“雪泥鸿爪、河东狮吼、胸有成竹、出人头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落石出、明日黄花、坚忍不拔、海屋筹添、沧海一粟”这些成语就会消失。</p><p class="ql-block">自然,他和王弗在“唤鱼池”前拊掌唤鱼的浪漫故事,以及“朝云识我”的情由,甚至和苏小妹有关的一切美丽传说,都将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后世之人再也不会自豪地说,他的一词两赋,直接绝了文人怀古的路。</p><p class="ql-block">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美文、美句、美词就都没了,西湖的三月天,将会因缺少苏东坡而少了一分韵雅,后人将不会再把西湖比西子。</p><p class="ql-block">甚至,我们的古典文化,都会降下一格,凭空突兀出“宋词”这块苍白之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他用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财富,从20岁中进士开始,苏东坡的脚步就没再停下来过。</p><p class="ql-block">他少年成名,京察应试为百年第一,可是命运多舛,先后经历了丧母、丧妻、丧父,一转眼苏东坡就来到了30岁,而立之年。</p><p class="ql-block">公元1069年,苏东坡守孝期满还朝,王安石开始变法,他的人生再次陷入波峰浪谷。1071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东坡主动申请离京,来到了杭州,这是他此后人生中,唯一“阖家团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后来的黄州之旅让他成长,这里则唯一给了他温情。</p><p class="ql-block">杭州3年后,苏东坡被调往密州,他在这里留下了诸多佳作,如:</p><p class="ql-block">《蝶恋花 · 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p><p class="ql-block">《江城子 · 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p><p class="ql-block">《望江南 · 超然台》: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p><p class="ql-block">以及那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p><p class="ql-block">也正是在这里,苏东坡悼念已经过世10年的爱妻王弗,写下了《江城子 · 夜记梦》:</p><p class="ql-block">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又一个3年后,苏东坡来到了徐州,因治水留下了斐然的政绩,可就在他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时,以舒亶为首的御史台,联合李定、何正臣等人,翻出了之前沈括弹劾他的奏折,又查遍了他笔下的诗篇,然后列出几大罪状,轮番上奏,最终将苏东坡收入大狱。</p><p class="ql-block">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正式爆发。</p><p class="ql-block">此时朝野内外皆是“倒苏”之声,神宗欲杀之,幸得王安石和曹太后谏言,才保住一命,之后流放黄州。</p><p class="ql-block">在那里,苏东坡经历了人生的蜕变,正式从苏轼变成了“东坡居士”。</p><p class="ql-block">之所以说苏东坡伟大,是因为他对待命运从容的态度,不惧怕打击,树根朝黑暗的泥土里扎得越深,他越是向往光明,不停地生长枝叶。</p><p class="ql-block">苏东坡这种豁达的人生观,给了后人无限的启示与激励。</p><p class="ql-block">在黄州极度艰苦的情况下,苏东坡完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的创作,四年后他复官,因丧子旅居常州,并爱上了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085年,神宗驾崩,高太后临朝听政,司马光复相,苏东坡被重新启用,而此时的苏东坡对官场争斗早已厌倦,从与王安石约好将来一起隐居后,他就再也没把名利看作人生成败。</p><p class="ql-block">就像他在常州游庐山所作的《题西林壁》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所以,苏东坡决定跳出“党争”,安排好黄庭坚、和秦观后,自请回杭州任职,与家人团聚。</p><p class="ql-block">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在这里终老。</p><p class="ql-block">可是,命运似乎觉得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还需要经历更多,才能成为千古文学大家,于是1091年,他又去了颍州,之后章惇升相,开始打击元祐党,苏东坡被裹挟着,先后贬去了扬州、定州和更远的惠州。</p><p class="ql-block">在惠州,苏东坡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生活和文学创作上,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p><p class="ql-block">同时,苏东坡也不断在告诉自己:此心安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然而,他的流浪之路还没有结束,1097年,已经62岁的苏东坡被一叶扁舟送到了儋州——如今的海南岛,彼时还是个荒凉之地。</p><p class="ql-block">可是已经耳顺之年的苏东坡,早已不计较世俗中的那些浮华万千,在儋州,他介学风、办学堂,甚至有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还培养出了当地的第一个进士。</p><p class="ql-block">他在诗中写: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p><p class="ql-block">所以后人一直把苏东坡视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很多事物,甚至出现了“东坡话”。</p><p class="ql-block">于是,66岁的苏东坡在一片祥和、安静的海风中,迎来了自己的晚年,并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p><p class="ql-block">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p><p class="ql-block">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p><p class="ql-block">这是苏东坡的绝笔,也是他生前为自己写好的墓志铭,回望自己60多年的人生路,最后只剩下这寥寥24个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人生末年的他,已经不再去感怀,因为他知道,他没有愧对自己这一生,千古事,留予后人评。</p><p class="ql-block">同一年8月24日,苏东坡病逝于常州,辞世前他曾有书信与黄庭坚,可待黄庭坚收到时,苏东坡已经故去。黄庭坚掩面痛哭。</p><p class="ql-block">他哭自己失去了恩师,也哭北宋失去了一个文坛巨匠。</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字子瞻,一代传奇,他的笔墨,他的乐观,他对人生的通透与豁达,将未来世界里,影响无数人。</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苏东坡,每个人都能在苏东坡的诗词里,找到属于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声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文中引用图片及数据有部分来自网络,为传播信息之目的,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持权属证明联系本人,及时删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创作不易,谢谢传递及转朋友圈,您的鼓励和支持就是动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文章版式及内容为本人所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背景音乐《但愿人长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