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随想 <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导致我一度忘了每周总结这件事,这次也就偷个懒,一次性总结几周的吧!</p><p class="ql-block"> 回忆起第五、六周,仿佛那段漫长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虽然这段经历并不是我们所希望遇到的,但似乎也正是因为共同拥有这样一段特殊的经历,让“有难同当”的我们每天准时在微信群里吐槽、斗嘴、分享、拍一拍,关系好像也变得更加亲密了呢!</p><p class="ql-block"> 这次反弹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是因为疫情让我们也亲身感受到了谣言的可怕之处。从事情发生那天到现在,我收罗了不少让我哭笑不得的谣言:有说警察来学校执法的;有说学校除了卞老师外,其他老师都被停职了的;有吃瓜吃到自己头上的静静子;有说我被停职或被开除的;甚至还有说我去了湖北,回来没报备,确诊了,病si在了附二的……</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我们这样一所乡村学校发生的一件小事,可以演变成这么多版本,由此可见在这个充斥着各种纷繁复杂信息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接收到的各类传闻中又掺杂着多少“无中生有”呢?</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们又如何能让自己不在这些“新闻”面前人云亦云,拥有独立的判断力呢?最近不同的公众号都分享了台湾社会学家洪黄祥老师那一堂“别有用心”社会课:学生讨论威尔·史密斯该不该打克里斯·洛克?(课程内容实录大家可以在微信里进行搜索🔍)我也依葫芦画瓢,在六年级上了这样的社会课,结果也和黄老师的课堂差不多,学生的观点会根据接收到的不同信息而不断更改。</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学生或者说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被这些片面的信息牵着鼻子走,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出一些武断的判断,立场也总是摇摆不定。希望我们教出的学生,都会成长为一个有判断力的标准公民啊,大家不妨也从这样的“社会课”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就可以从他们身边的磕磕碰碰、班上的大小事务等等让孩子们自己提出观点?</p><p class="ql-block"> “共存”还是“清零”是当前疫情之下对立的两种观点,大家持何种观点呢?希望有机会我们也可以探讨一番。</p> 工作总结 <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太多,我怕记录下来还是有很多疏漏,原本打算换一种方式记录,没想到抱着手机光是编辑上一篇已经断断续续耗费了两个多小时,为了能够及时“交作业”,我打算先发出去,这一部分内容后期“补交作业”后再通知大家,抱着手机打字实在是有点费手,请大家原谅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