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铅山县陈坊乡是国家第五批传统村落,铅山县四大古镇之一,是北宋状元刘辉的故里,这里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山水的乡村气息。古镇老街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如今和大多数农村一样,老街里的年轻人多半外出打工了,留下了许多年迈的老人守护着传统古色家园。为传承悠久的历史文脉和对家乡的热爱,我收集了部分这两年来拍下的留守在古镇老街里的老人们照片,记录一下他们的生活,同时要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的留守让古镇老街有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年多的普惠性政策修缮提升,陈坊老街让人眼前一亮。青砖青瓦青石,民房、道路、路灯、沿街官圳、里弄小巷等都得到修复。漫步街区,驻足凝望,时光仿佛在这里就慢了下来,老街带着记忆与乡愁,似乎也就永远走不完。 老街上的老人,就象历史遗留的活化石,守望在老街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 青石板路旁的苔藓爬满墙根,木质窗雕的花纹精致典雅,百年老宅被纵横交错的巷道分隔,流露出岁月的底色,行走在古镇老街之中,很少看见青壮年,唯有这些老人保留着自已的生活方式,这里处处散发着古朴而又厚重的历史气息。</p> <p class="ql-block">老邻居</p> <p class="ql-block"> 现在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成为了长寿村,古镇里的 百岁老人李亿德老师思维敏捷,还能写字看书。</p> <p class="ql-block"> 外地游客与这里的寿星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每天穿梭在老街的巷弄之间、集市里面,总能发现一些老人随意地摆着一些自家产的农副产品进行兜售,来来往往的人们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也没有刻意吆喝,骨子里全然没有生意人那种急于推销的味道,这里浓浓的乡愁情节让我倍感亲切,我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些小也不能再小的乡村小集市,只为留住这份乡愁。</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得好,“技多不压身”,走进老街深处,偶尔还能看到我儿时才有的手工作坊,他们有箍桶匠、篾匠,铁匠……这些民间的老手艺传承者仍在顽强地坚守着这一方阵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工劳作已经被机械化所取代,这些手艺活终将随着老人们的离世而一去不复返。</p> <p class="ql-block"> 上街购买日常用品是他们每天的必备。</p> <p class="ql-block"> 老街里面,时常还能看见一些年岁已高,饱经沧桑的大爷和大妈,他们坐在家门口,一边做着手工制品,一边眼巴巴地看着过往游人,在他们面前,摆着一个小摊,上面堆满了许多手工物件。从做工上可以看得出,他们都是勤快节俭、心灵手巧的人。</p> <p class="ql-block"> 老街里,不时还可以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自己洗衣、种菜、做饭,他们个个精瘦,心态平和,尽量不依附于儿女,他们会在自己最平常的劳作中寻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中找到快乐……。</p> <p class="ql-block"> 有的老人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余热。</p> <p class="ql-block"> 原先特困群众在党的好政策普惠下现已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老街里的老人,大多数时候是孤独的,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子女上门,给荒芜的小院带来些许生机。最盼的是过生日和过年吧,孩子们会做出最大可能的割舍,尽最大努力回来以表孝心。尽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平时安静惯了的老人甚至受不了突如其来的喧闹,但对甜蜜和幸福的饥渴让老人顾不上其它了,团圆之时展现的特别兴奋。</p> <p class="ql-block"> 留守老人的心酸。</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盼” </b><b style="font-size:18px;">儿归</b></p> <p class="ql-block"> 晚上,老人们聚集在广场上欢快的跳着舞,标志着老街里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多姿多彩,也体现了古镇广大群众参与健康、乐于健康和良好的精神面貌。</p> <p class="ql-block"> 老人们终将会离去,这里不应该只是老人的聚所。相信在政府与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古村落通过今后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里必将成为人们向往的文旅结合的特色古镇。那时,陈坊老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 作者:邱 辉,男,笔名灿辉,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在铅山县陈坊乡人民政府工作。《上饶日报》特邀记者,热爱生活,喜欢阅读,热衷于家乡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宣传,愿与文友共追文学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