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降低疫情扩散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2年3月23日凌晨12:30分,按照川汇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周口市第三人民医院需选派10名医务人员紧急驰援太康杨庙乡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院领导高度重视,院长郑俊伟亲自安排,迅速部署,由周慧敏任队长、队员刘宵,赵苗苗,刘晓华,杨莹莹,郭芯瑞,刘琼,赵畅,王晶,石婉琪10名优秀医护人员迅速组建核酸检测采样队在黎明前迅速集结完毕。 当日早3:30时逆行出征奔赴太康采样点的核酸检测现场,时间紧、任务重,到达采样点后,队员们迅速开展采样工作。她们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责任感争分夺秒地进行采样工作,一丝不苟地保证每一次采样的成功和每一件标本的合格,为了太康人民群众的安全,“疫”无反顾! “张大嘴巴,再大点,舌头伸出来,下一个。”这是每一个核酸采集人员每天必须说上千次、上万次的语言。她们动作流畅、娴熟,采样精准,不拖泥带水。很快一个组别的核酸采集试管已经完成,下一个组别的人员排队有序,正确佩戴口罩,相互之间保持1米线的距离,静静等待。 她们身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一干就是一天,呼吸不畅、鼻梁疼痛、眼睛蒙雾,高强度、高频次的工作状态已是常态。医务人员摘下口罩时,满脸已是压痕,脱下手套时,双手已被汗水浸得发白。面对高采集量的压力和严密防护带来的呼吸不畅,毫无怨言。 自3月23日以来,周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核酸采集队连续19天奋战在疫情第一线,从白天到黑夜,从晴日到雨天,从社区到村庄,从广场到家门口,每一处都能看到她们无处不在的身影。 在支援太康的这些日子里,队长周慧敏和同事们每天凌晨三、四点准时起床,五点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即刻上门入户检测,每人背着几百个试剂管,一家一家的敲门,一人一人的采集,戴着严密的口罩、护目镜,穿着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水也不敢喝,直到完成当天任务脱下防护服后才有空闲吃饭。 一天工作下来,身体像散了架,腰酸腿痛,回到宾馆后躺在床上甚至不能翻身,但第二天依旧准时起床出发。以有序的组织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她们眼神专注认真,动作稳准利落,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这么热的天气,医护人员真的辛苦了,看到你们一张张被防护面罩勒出深深印痕的脸庞、一件件被汗水浸透的白衣、一个个疲惫的身影,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份情意,太康人民将永远铭记......”谢谢你们!太康加油!”在做完核酸检测的市民李先生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 院领导十分惦记驰援太康的医护人员,院长郑俊伟每天都给队长周慧敏通话,询问队员们的身体状况、自身防护及核酸采集等有关事项,嘱咐慧敏队长一定要照顾好同志们,注意防护,平安归来。 并对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大疫当前,同志们舍小家、为大家,毅然挺身、逆行出征,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三院人的使命担当,是广大干部职工的楷模与榜样,叮嘱大家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昼行夜归、披荆斩棘、攻坚克......,正是市三院姑娘们的真实写照。疫情当前,守土尽责,为了防控新冠疫情,作为医务人员面对疫情就应该义无反顾,大美逆行战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市三院医务人员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冲锋到抗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在疫情防控中彰显着责任与担当。她们默默无闻,却有着一个英雄的称号“逆行者”。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在这场闻令而动、高效运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全员核酸检测任务中,市三院的医务人员牢记使命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聚力同心、不辞辛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间大爱,彰显周口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责任与担当。 加油,最美白衣战士!<br>我们为你骄傲,期盼你们平安凯旋归来!<br>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br>中国加油,太康加油,抗疫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