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叫我起床的那一声“喊”想到的</p><p class="ql-block"> 晨起后,拨开窗帘,眼前的绿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的鲜亮。忽然想起小时候的赖炕,每当不想起来赖在炕上的时候,早早起来的娘一边做着早饭一边喊:“快起来,太阳都照腚上了,还不起来!”</p><p class="ql-block"> 现在才觉得,那是多么亲的召唤。那一次次的“喊”,不仅让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更让我明白“勤”是每个家庭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家训,同时提醒我每日向阳做人向阳做事的规矩。</p><p class="ql-block"> 今早想来,让自己心里感喟不已,精神振奋。</p> <p class="ql-block"> 《朱子家训》开篇即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通俗而清晰地讲明了人要从早起开始,培养一个“勤”的好习惯,并且要明确这个“勤”,从洒扫庭院开始,把家庭收拾得闪亮整洁。彰显了只有勤奋的人才会展现朝气,从时间上来说,朝气蓬勃自然是来自一日之始的早晨。南朝萧绎在《纂要》中也讲:一日之计在于晨。强调了早晨的计划对一天的工作学习的重要性。我也相信,每个敬业奋为的人都会对这个最普通的“勤”字心存敬畏。</p><p class="ql-block"> 这个“勤”字,很自然地可以延伸出我们都耳熟能详、振奋人心的关键词:勤劳、勤俭、勤奋、勤勉等等。众所周知,勤劳是祖辈传承下来的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素养;勤俭是持家的基本标准,至少有两层内涵:这个勤就是要吃苦肯干,努力创业,这个俭就是守业,这是优良家风的承递和展现,纵祖辈千贯盈室,倘子业不俭守,家境往往走向“戚戚然”至于凄凄然的凋敝颓落;勤奋是创业的姿态外扬;勤勉是创业的心力敛聚。北宋黄庭坚在《跛奚移文》中讲:“截长续短;凫鹤皆忧;持勤补拙;与巧者俦。”一语道破即使自愧智力不达者,尚有勤能补拙之勉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纵观古之贤者,孔子“韦编三绝”是勤,苏秦“悬梁刺股”是勤,车胤“囊萤映雪”是勤,匡衡“凿壁偷光”是勤,祖逖“闻鸡起舞”更是勤。由此看来,贤达志士无不把“勤”作为励志的动能。嗟吁!对照今天的学子,清晨赖床不起者有之;倘若有的年轻家长捧玩手机夜半不辍。且不说父母需要给孩子“太阳照屁股上”的那一声喊,来督促孩子养成早起的习惯,且不说孩子需要热乎乎的一顿早餐,这样的家长连好的榜样都没给孩子树立。诚如是,岂不惜哉。</p><p class="ql-block"> 身教胜于言教。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育人之道就是把所谓的素养,变成从小培养的习惯,孩子在这个培养过程一遍遍的重复练习和体验中,逐渐固化为凡事自律规范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受益终生。</p> <p class="ql-block"> 常常感怀唐代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两句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行的人在于一个无言的“勤”字,在鸡鸣催应中前行。我和很多的学生家长聊过,可喜的是,优秀的学生家长不论早起上班,还是晨间去大棚里忙活,临行总不忘嘱咐孩子早起,并把热乎乎的早饭盖在锅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更用自身的行为给孩子内心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个“勤”字,这个“勤”字定如磐石矗立孩子的心灵深处,影响孩子一生。</p><p class="ql-block"> 每每看到晨练的人,每每看到清晨赶路的人,总感觉每个勤奋的人的身上都有一个向阳的“勤”字,并且无处不闪亮。愿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把“叫你起床的那一声喊”的心灵回音,凝汇成良好家风的“勤风”,无须闹铃,无须催促,黎明即起,掬一束阳光,迎接每一个早晨的到来,向阳而生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