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妮“名师+”研修共同体读书交流沙龙第一期(十三)

素红若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成员简介:张红素,小学语文二级教师。自从教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爱钻研、好创新,和学生一齐在语文天堂里快乐遨游。任教期间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少先辅导员”、“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2021年荣获“长安区优秀教师”称号。我始终坚持用我的耐心、细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指导孩子们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不仅得到孩子们的信赖,同时也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育感言:拥有一颗平常心,做孩子的知心人,分享快乐与悲伤,让教与学活动成为幸福的源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内容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芭学园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孩子建构完整的人格,孩子所具有的人格元素越是完整,生存起来就越是容易,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协助人类更好地生存。 "易于生存"不只代表着竞争和获得生存资源。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易于生存"还代表着能够适应社会,对人类具有建设性贡献,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等等意义。翻开这本凝聚了心血和思考的经典之作,让芭学园创办人李跃儿告诉你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教育环境和课程内容才能塑造出具有完整人格的孩子,而这样的幼儿园一定是专家、家长和孩子们眼中的理想幼儿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您徘徊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中时是否曾经为了一双款式新颖、价位适中的鞋子而心神摇荡呢?很多时候当试穿的时候会发现这双鞋并不合脚。这时候,售货员准保会适时地为您解除掉心头的疑虑“新鞋都这样,穿穿就好了。”也许一双鞋由新到旧,终究会有合脚的时候。也许,最后这双令您爱不释手的鞋的命运只能是束之高阁一一实在是不能为了自己喜欢而让自己的脚受那份委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假期里,我阅读了《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本书。掩卷遐思,这个比喻是多么地恰当。一双鞋不合脚可以转送友人,可以大方丢弃。但是,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孩子来磨合教育这双鞋吗?答案当然是: NO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鞋子舒不舒服,脚最知道。老话是这么说的,多么浅显而深刻的道理。轮到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却又总是犯了削足适履的毛病。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家的孩子不会个新概念,那简直就是被时代抛弃;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咱家的孩子就也得把哆来咪唱出个调调来,别人家的孩子去学奥数,自己家的孩子就也得弄明白个鸡兔同笼这样生活里找也找不出来的怪问题。自家孩子的命运和发展就完全掌握在别人家孩子的手掌心里。试问,您考虑过自己家的孩子究竟喜欢这些吗?您家的孩子真的适合学习这些吗?把自己生得可爱的小脚丫非得伸到一双并不合脚的鞋子里,您考虑过“脚”的感受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很久以前看过一幅讽喻教育的漫画,画中一个个小朋友顶着各种各样的小脑袋一一绝少有两个一样的,他们走进了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当他们再走出来的时候竟然所有的小朋友的脑袋都变成了相同的形状,而且大小也绝无两样。现在从这本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双坚不可摧的鞋磨平了所有的脚。这当然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应该是为每个孩子打造一个不同的发展轨迹。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成为了一些老师眼中的“另类”。其实,每一个孩子来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都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他们同样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这才是一双舒服的鞋。而不是,为他们箍上一双不合适的鞋,还妄想让他们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如此,后果很可能就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毁了孩子的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到脚和鞋,我倒是有一个想法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不妨来做一个“超市”,让孩子自己来选鞋。商务正装还是日常休闲,高腰靴子还是夏季凉拖都应该货源充足,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够在班级中多了一些适合自己的选择,一定能为自己选择到一双称心如意的“鞋”了。举个例子来说。在我们班中,一些班级干部的任命都是孩子自己来选择的。干活不怕脏不怕累的,就来竞选个劳动委员;能歌善舞有表演能力的,就来竞选个文艺委员,等等等等。除了这些常规的班级干部外,还有一些是孩子自创的职位,例如说每节课在教室门口提醒同学们穿衣服的、专职侍弄班级的花和喂鱼的、提醒同学们午饭前要用湿巾擦手的、甚至简单到就负责随时根据教室明暗情况来开灯闭灯的活也都有人抢着干,而且干得还很好,很负责。我想这就是他们选择了合适的鞋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问题还可以再衍生一下。因为我们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就是造鞋的工人。这么说我们的责任就更大了,任务也更加艰巨了。因为我们的鞋不止给自家孩子穿,还得给全班的孩子穿。买一双适合自己脚的鞋穿穿总不是件太难的事,而要让全班的小脚丫都穿着舒服,那可就是一件大难事了。真的是找不到一双鞋能让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能穿,还要穿的舒服。</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归到这本书中来看。孩子的童年生活快不快乐除了家庭因素,我们所提供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乐做一名“造鞋人”,为每个来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一双纯手工打造的只适合他一个人的“鞋”。</span></p>

孩子

教育

一双

班级

自己

我们

生存

全班

舒服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