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 川西南》 亚丁三日

苏先生

<p class="ql-block">汽车沿着盘山路向山里驶去。很快前面出现一座雪峰,山脊上白雪皑皑,云雾缠绕在山腰,山峰巍峨屹立。这座雪峰就是夏朗多吉,亚丁三怙主神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公里的山路走了四十多分钟,到了亚丁村。酒店女老板等在下车处帮我们提行李。一路上住过的和顺、丙中洛和亚丁客栈都是女老板,和顺的来自北京,丙中洛的来自河南,亚丁的来自陕西。</p><p class="ql-block">客栈老板娘说修建这幢三层楼花了400万(和顺那家也是花了400万),给人的感觉还不错。我们住在二楼,窗外就是三怙主神山之首仙乃日,近在咫尺。</p><p class="ql-block">亚丁村海拔4060米,位于一块山坡台地上,稻城亚丁这个享誉中国的地名就是源自这个只有28户人家的小村寨。晚饭后出去散步,看到村里多数房屋都被改建成三、四层楼的客栈,还有几家小餐馆和小卖部。只是疫情期间游客锐减,一些客栈干脆关门大</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晨天空晴朗,晨光映照仙乃日,又是一座金山。</p><p class="ql-block">三怙主雪山的藏文是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意为终年积雪的三座扩法神山圣地。公元八世纪,最先将佛教传入西藏的印度僧人莲花生大士为亚丁三座雪山开光,并以佛教中三怙主观音(仙乃日)、文殊观音(央迈勇)和金刚手观音(夏朗多吉)命名加持。今天活佛给念珠手串之类的东西开开光就让人觉得很了不起了,过去的高僧为大山开光,真是不可同日而语。</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亚丁住三晚。一般人不会在这住这么长时间,我看过一些旅行团的日程安排,通常在景区外的香格里拉镇住一晚,来去匆匆。即使住两晚,在景区也只有一整天时间。根据我们的经历,绝大多数游客要么只是去了央迈勇神山脚下的牛奶海,要么只是去了仙乃日神山脚下的卓玛拉措,一天内能够走完两处地方的人少之又少,不说体力,时间就不够。</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我们走长线。吃罢早饭,带足水,人手一把登山杖,兴致勃勃地来到路边等车。从亚丁村到园区门口扎灌崩还有六七公里的路程,扎灌崩海拔3800米,比我们驻地亚丁村低。进入园区还要沿着甬路向前走500米才能到达电瓶车站,一路上坡,这段路要走二十分钟。坐电瓶车到洛绒牛场,这时海拔已经升至4180米,剩下的路要步行,走5公里才能到达央迈勇脚下的牛奶海。这段路要一直向上行走,牛奶海海拔4600米,五色海海拔4700米。</p> <p class="ql-block">流平和杨远走得慢,以这种步速我觉得他们可能走不到牛奶海,就对他俩说能走多远走多远,感觉不行就往回走,大家在电瓶车站会合,说罢我大步流星沿着木栈道向前走去。自以为身体还好,体质在许多年轻白领之上,尤其是耐力,至今游泳在水里的时间长度还保持在一两小时之间。</p> <p class="ql-block">栈道紧挨着湿地和广袤的牧场,翠绿的草甸上绽放着无数黄色小花,远远看去以为是油菜花田。马儿优闲地垂着头吃草,身上的毛发闪闪发亮。草滩中流淌着清溪,时分时合,山坡上簇簇绿树,山后是连绵的雪峰,这段路犹如行走在画廊中。</p><p class="ql-block">走到栈道的尽头,转向丛林中上坡的山路,路很窄,还要时时躲闪避让驮着游客的马队。在崎岖的山道上马走起来也是步履蹒跚,牵马人紧紧抓住缰绳,骑在马上的人也不敢大意。后来才知道流平和杨远也曾想骑马走这段路,但是体重超标,人家心疼马,没有骑成。</p><p class="ql-block">有人走不动了,靠着石头大口喘气,我的呼吸也越来越急促。终于走到马不能继续前行的地方,路大概走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开始爬坡,路更窄了,有时要手脚并用。藏民在这兜售生意,花800块钱可以抬你上去。他们俩人一组,并肩站立,脖子上套着一根绳,将一块长木板穿进绳索,吊在胸前,像一个小秋千,人坐在板子上,双手搭在两人的肩膀上。坐的人多是二、三十岁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本是接受挑战的年龄,却不肯吃苦,选择安逸。国外的年轻人如果是这种样子会让人瞧不起的,会羞愧的抬不起头。中国孩子如此纤弱令人担忧。</p><p class="ql-block">回想起1982年在珠峰大本营的日子,那时多年轻啊。那是从海拔5200米往上走,一个人走到很远的地方,进入万籁无声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体验一下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时的心境,不是躺在病房中的那种感觉,而是身在大自然里。当时我的感觉是一种轻松。</p> <p class="ql-block">脚下的路越走越吃力,默念每走100步再停下来喘息,第一次感觉力不从心。一般人很少有机会在海拔4500米以上行走,更不要说长途跋涉。当年在珠峰大本营行走时,没有设定目标,只是信步行走,今天第一次领教了高海拔行走的艰难。</p><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岔路口,视野豁然开阔,前面是水泥路,向前再走1000米就是牛奶海,右手有一条迴转上山的栈道通往去五色海。当时的体力已经攀不上去几乎像楼梯般直上的栈道,只能沿着沟向牛奶海走去。</p> <p class="ql-block">一路观赏对面的雪山,竟然从山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看到了不同角度的山体。树木变得稀疏,露出更多的岩石,上面有两股瀑布,流淌下来的竟然是灰白色的流沙,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一条冰川。流沙堆积在山谷里,蚕食着灌木和野草。三座相连的雪山并肩站屹立,山脊披着厚厚的积雪,最高的那座就是5958米的央迈勇。每一座神山似乎都被赋予了灵魂,央迈勇成为文殊菩萨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央迈勇脚下的牛奶海,藏名为俄绒措。这是一个很小的湖,水源来自冰川,湖水和羊卓雍措一样湛蓝。这时才发现湖边已经聚集了很多游客,在雪峰下像一堆蠕动的蚂蚁。无论如何,还是对这么多人完成了这段艰难的路程颇感意外。后来看到疫情前亚丁景区的照片,刚刚走过的那条路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牛奶海变成了人海。</p><p class="ql-block">在牛奶海边休息了一会儿,我转向去五色海的栈道。五色海比牛奶海高100米,从这里去五色海的坡度相对要平缓。但是长时间在海拔4600米高度行走对于普通人来讲也绝非等闲事,很多人都是手握一只小氧气瓶,走几步就得吸一口氧。</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道往上走,当我停下脚步喘气时意外地看到杨远熟悉的身影,他很快就要走到牛奶海了。我对着杨远大声呼喊,他回头发现了我,我向他比划到了牛奶海就往回走,不要再上来了。他明白了我的意思,挥了挥手。</p><p class="ql-block">这条路远比想象中的要难走,以为他俩走半路就回去了,真没想到杨远竟然走了过来。那天在巴拉格宗巴拉村有一阵子他感觉不好,托司机高价从别的车上买了一小瓶氧气备用。杨远有糖尿病,每天打针吃药不断,可是刚到云南那天就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为自己买了一箱可乐。知道他喜欢可乐,所以见怪不怪,从来也不劝他。前几天一个早晨他说昨晚喝多了点儿,后来注射药剂时可能过了量,身体非常难受,撑着身子写了几句交代:一旦亡故,就地火化,骨灰撒掉。我听了大吃一惊,我们仨分住三个房间,晚上一旦有人出事其他人是不会知道的。我说你难受要打电话告诉我们,要是真死在外面,你家小燕儿肯定跟我没完,杨远说她不是那种人。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意识到我们没有什么来日方长,现在可以摆脱家务羁绊,能够负担旅行开销,凑出时间一起行走,已经非常幸运了,今天的一切都值得珍惜。</p> <p class="ql-block">从五色海下来又看到流平正沿着小道向牛奶海方向走去,他身边有一男一女两个藏族老乡,其中一人背着他的背包。两个藏人都很矮,流平身高一米八,夹在他们中间就像一座小山。我纳闷他俩怎么能抬得起流平,回到住处后才知道那俩人只是搀扶他行走,帮他背背包。</p><p class="ql-block">杨远没听我的劝告,到了牛奶海之后又向上走到五色海,最后我俩是在回程的公共汽车上碰到的,可见他行走速度之快。流平也到了牛奶海和五色海,我们都不简单。</p> <p class="ql-block">这两年走过的艰险山路仍记忆犹新:2018年在意大利阿马尔菲海岸走众神之路;2019年从普陀山慧济寺一路向下走到法雨寺;这次亚丁又是一次。感觉膝盖已经支撑不住躯体,余生不会再走这样的路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再次进入景区,从冲古寺到卓玛拉措,最后走到仙乃日脚下。比起昨天的强度,今天可以算是拉伸放松</p> <p class="ql-block">海拔3900米的冲古寺是我们在亚丁村唯一可以看到的建筑,它比亚丁村略低,“冲古”意为“填湖造寺”,亦为湖上之寺,隶属我们来时经过的贡嘎郎吉岭寺。我进入主殿,看到里面供奉的是宗喀巴和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早晨我们离开亚丁村。云雾淹没了进山时见到的夏朗多吉,那是看到它的唯一一面。</p><p class="ql-block">出了景区大门,从地下室取回车,我们一溜烟驶出了香格里拉镇。</p> <p class="ql-block">(挖虫草)</p> <p class="ql-block">顺便提一句,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出自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任何一间香格里拉酒店的客房似乎都摆放着这部英文版的小说。詹姆斯·希尔顿的灵感来自于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滇西北旅行的见闻和照片,虚构出一个坐落在群山中的香格里拉秘境:那是三条河流交汇的地方,群山高耸入云,白雪皑皑,脚下绿草成茵,覆盖大地。香格里拉从此蜚声海外。</p><p class="ql-block">云南有香格里拉市,四川稻城有香格里拉镇,两地似乎还为哪里是真正的香格里拉引经据典争论过,我感觉亚丁更接近书中描绘的香格里拉。只是不明白两地为什么不保留各自的原名,无论中甸还是日瓦,远比香格里拉有内涵。消失的应该是香格里拉,而不是中甸和日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