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遥遥无期,孩子没有社交,我和他每天都情绪烦躁怎么办?”而更令人担心的是网课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针对家长担心的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学习状态等问题,上海著名心理专家陈默老师的专访,她提出了几个犀利的观点:因为疫情让孩子心理问题升级,家长和老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对于还没开学、要继续上网课的孩子, 现在孩子可能存在沟通不畅、攻击性强的问题,但家长依然有机会进行补救,尤其建议大家少说话,狭小的空间孩子需要宁静。<br>不管是否开学,搞坏亲子关系会留下可怕的后遗症。 这段时间家长一直在挑孩子的毛病,其实根源在于,是我们在没意识到情况下,错把焦虑转嫁给了孩子。<br>下面是陈默老师的建议。 #01<br>现在补救还来得及,<br>还没开学的家长可以做这3件事<br>针对一直上网课的孩子,但家长依然有很多准备工作可以做,还有很多问题可以修补。<br>1 提前调整作息<br>前段时间上网课,很多孩子可能不到上课时间不起床,那么开学前的一个星期,要明确告诉孩子,因为要开学了,必须是把作息时间拉回来,帮助孩子调整到开学后的作息。孩子第一天可能很难,有点混乱,第二天好一点,第三天再好点,一周以后,也就纳入正轨了。<br>2 人在狭小的空间,要少讲话<br>如果你觉得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你讲什么孩子都不听,你就要先安静下来,少讲点,慢慢先把亲子关系修补好。<br>随便举个例子:一个初一的学生早上一起床,他妈就堵在门口,一定要他叠被子,他不叠就跟他吵,不叠就不让他出房间。那他就干脆不叠也不出门了,可是妈妈就不依不饶地跟孩子吵,孩子说:“这个床是我睡的,我晚上还要钻进去的,我不叠又怎么样?又没有人进我房间。再说,我透透气也好的,你一定要我叠起来干什么?!”<br>他妈也有一套:“你这么一件小事都不做好,说明你自己的事情是做不好的!所以叠被子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你是不是一个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人,我就是让你叠。”但不管妈妈怎么说,孩子就不叠。<br>原来,孩子早上去上学匆匆忙忙也就算了,现在在家里,不匆忙了,他妈就觉得一定要来矫正他,那么两个人冲突就很多了。类似于这样的小事,家长跟孩子老要闹矛盾,有的甚至还打起来。 家长任由这样的冲突不断,因为家长也不知道在狭小的空间里他该怎么做。人在狭小的空间里,正确的做法就是少讲话。想象一下,你在电梯里,如果电梯里挤满了人,而有一个人在高声说话,或者哪怕声音不高却不停地说,是不是所有电梯里的人都很讨厌他?<br>就这样简单的一个道理,很多人(尤其是妈妈)不懂。天天从早讲到晚,嘴巴不停地讲,有个孩子告诉我,他都被他妈逼疯了,其实这真的是妈妈有问题。<br>小孩心情弄坏了,坐立不安,很烦躁,他在学习主业上就不投入了。我一直跟家长强调:学习其实很需要是内心安宁的。心越静,学习越投入。读书叫做“两耳不闻窗外事”。<br>你话越说越多,孩子越来越烦躁,你看他烦躁你又看不惯,看不惯了,你又要去讲他,不就是冲突越来越多,恶性循环吗?!我能告诉你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闭上你的嘴巴,减少说话,让孩子宁静下来。<br>3 家长要先改变对孩子的要求<br>网课实际上是对我们家长的一次大考。考验什么?考验你有没有定力,有没有一种成熟的人格。<br>有些家长多么的幼稚啊。一听说要上网课,他先预设“自己的孩子上不好网课”。他会这样跟孩子说:“你本来学校的课都没好好上,要命了,网课你肯定上不好的。”他先预测好了,然后每天回到家,还不停地问孩子网课上学了些啥,来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对的。<br>像这样的家长怎么行呢?小孩还没上网课之前,就知道网课我是上不好的,他怎么还会去好好上呢?心理成熟的家长会跟孩子说:“网课很有挑战啊,我们小时候从来没上过网课。你们这么小就上网课了,将来你们长大很多课程是网上上的。现在就开始锻炼起来,不简单。” 另外,还有些家长,怎么看都认为自己孩子上网课不用心,甚至还有家长,在孩子房间里装上摄像头来监督孩子。那么我就问他:“孩子上网课,你满意的标准是什么?他怎么上,你才觉得他用心了呢?怎么才叫好好听课呢?”家长回答不上来,因为他没有标准。<br>我在线上上课,一个家长提问题说:“我的孩子上网课不用心怎么办?”我说:“家长我讲了四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什么?你现在回答我。你怎么回答不出来了?你上了45分钟网课你怎么也没用心呢?怎么开小差了!”<br>网课这个东西,你如果要心理安慰,非要知道我的孩子上得好不好,其实要有一个标准。<br>小学生的标准,就是你每天回家问他今天的主课作业是什么,他都知道,就视同网课上好了,不用指望小学生记笔记;<br>初中生,记一些条条杠杠的笔记也就够了,我们叫他记笔记的目的,其实是让他跟着老师的节奏,不要半当中掉下来。你回来看到孩子语文记了几点,数学记了几条,这标准就达到了。<br>有的家长说,老师上课明明讲了这道题不能犯这种错,孩子回来还是错。这个东西太正常不过了。他是学生,在学的过程当中就应该不断犯错。你担心什么?他小考有小复习,大考有大复习,不就是因为孩子小时候会犯些重复性错误吗?你没做过学生吗?老师讲了还是做错了,这种情况太多了,这个就叫学生!<br>上网课开开小差,能听几句是几句,这再正常不过了呀。盯着一个屏幕,每一句话都认真听,能做到的,那是机器!<br>所以说,这件事很看出来一个家长本身的定力和智慧。同样,面临开学,我们家长怎么说、怎么做,定力与智慧再次显现出来。<br>假如觉得自己跟孩子的亲子关系还没有僵,但也不够亲近的,那么趁着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再和孩子好好亲近亲近。一家人一起踏踏青,或者在家里一起来包饺子,做馒头等,都可以凝聚亲子关系。 截图自《摩登家庭》 #02<br>疫情让儿童心理问题升级,<br>别把更多焦虑转嫁给孩子<br>无论是否开学,如果家庭关系处理不好,不仅会留下后遗症,父母的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还会在家庭中产生恶性循环,全部转嫁到孩子身上。<br>- 搞坏亲子关系的起因,是家长<br>在家庭教育中,与子女的关系问题是基石,与孩子的关系搞僵了,孩子感觉在你嘴里他什么都是没做好的。他会想:“反正我在你眼里什么都是做不好的,我为什么还要做呀?”就像如果你的单位领导,老是讲你什么没做好什么没做好,感觉你在他眼里什么都做不好,你还会愿意好好工作吗?<br>这段时间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家长在家里,两只眼睛老是看孩子哪里做得不对,然后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纠正他,就变成了跟孩子对话时,嘴巴一张,要么是说他哪里没做对,指责孩子,要么就是命令孩子,你该去做什么,该去做什么。<br>孩子在潜意识里,必定会产生抵抗情绪。<br>而这时家长又觉得,“跟这个小孩沟通很难,他怎么这么不听话”。家长一想到孩子不听话,就觉得这是个错误的做法,他这种品性延续下去,以后一定会如何如何糟糕,越放越大,所以家长就更加着急,更加要来纠正,更加要来命令他,来指责他。如此冲突不断,就把矛盾激化,把关系搞坏了。 截图自《小谢尔顿》 有的家长是3月份才上班的,从1月23号开始两个月在家里,足足指责、命令了孩子两个月。那这个孩子会怎样呢?会根本无视于你的指责和命令,他知道你不会打死他的,这要犯法的,他索性就根本不采你了。<br>关系搞坏了会留下后遗症的,主要是中学生,因为青春期的年龄,需要有空旷的地方去释放。小学生还好,不大会有后遗症。<br>以前,孩子白天在学校里跟同学玩玩,也就分解掉一点,现在这样的大环境、小环境本来就很压抑,又见不到天,你没有给他释放的机会,就不能再跟他起冲突了呀!<br>亲子冲突比较多的那些家庭,孩子会留下的后遗症,就是对家长很失望,不信任家长,不跟家长沟通了。<br>- 家长都没意识到,焦虑情绪就转嫁给孩子了<br>家长要想少说话,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静下来,但问题在于,我们家长本身心理状态也是很脆弱的。<br>很可能现在也面临很多烦恼的问题:有人考虑,现在的世界大环境下,他的企业怎么办?有人考虑,自己领导职务会不会变?薪资会不会减?有的是私人企业,混不下去了怎么办?钱从哪里来?孩子究竟什么时候开学?等等。<br>这个焦虑,家长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就已经全都转嫁到小孩头上去了。所以家长首先要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br>焦虑是一种情绪,情绪背后其实是人的想法。那么你如果情绪很焦虑,就一定要改善你制造焦虑情绪的想法。<br>我可以推荐你这样想:现在这种疫情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不是某一个区域的某一个人独自面临的。所以虽然面对的是一个倒霉的事情,但这件倒霉事应该说是公平的,不是只针对你一个人的。这样想你心态是不是会好一点? Lisa Feldmand Barrett在TED演讲中说,从别人身上察觉的情绪大多出自自己的脑袋,所以当家长觉得孩子情绪有问题的时候,不妨先看自己是否也在情绪中。 另外,人生就是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做人就是要应对麻烦的,除非你不做人去做神仙。那么现在就是面临一个麻烦,但应对以后,人一定有锻炼,一定有成长,还会有一定的升华,你这样想心态也会好一点。<br>那么把你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减弱你自己的焦虑感,可能你在家里的攻击性就小了,你的攻击性小了,孩子就心安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