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掠影0318:英雄南昌城

周征

2020.11.08下午15:00到达南昌。南昌站正在扩建中,从后门绕道到地铁站,我们预订的7天八一馆店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地铁站附近。 放下行李,5分钟时间赶到八一起义纪念馆,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今天是周日,明天周一纪念馆闭馆。到了入口处,被告知今天的预约已满。我们好说歹说,最后出示了老年证和残疾证,总算放我们进入。<br>自1966年的11.08,在“文革”串联时,我们来过南昌,11月10日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后来多次经过南昌,总抽不出时间来纪念馆。这次旧地重游,时间过去了整整五十四年,当年17岁的小伙子,如今成了71岁的两鬓苍白的老头了。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在南昌中山路和胜利路交叉处的洗马池,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建成1924年,原为“江西大旅社”,共有96个客房,是当时南昌城内的大去处。江西大旅社采用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外观以具有西洋风格的水泥浮雕装饰门窗,楼内有一宽大的天井,天井里放有四口防火用的大水缸,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格局。<br>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在上海和武汉等多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起义。贺龙领导的起义部队到达南昌,包下江西大旅社。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在江西大旅社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江西大旅行社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 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领导和指挥下,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爆发了,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近万人,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57年,在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上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大门临街而立,门楣上悬挂着陈毅手书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横匾,一楼按原貌恢复了当年曾举行领导会议的喜庆礼堂,以及在一楼天井两侧的警卫和卫生处的部分住房。二、三层已辟为4个陈列室和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图表、照片、文物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的老同志题词,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周恩来工作过的25号房间,林伯渠的办公室兼卧室的20号房间,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地点9号房间,部分起义领导人住过的10号房间,也按原样恢复。此外,三楼的展厅还陈列了一组周恩来生平的照片。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南面,2007年新建有八一南昌起义陈列馆。新陈列馆以详实丰富的资料,展示了八一南昌起义的经过和它的历史意义。 黄昏,步行到八一广场。<br>八一广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以纪念塔为标志的纪念区、南端的追忆区、以八块浮雕为载体的怀念区和北端的市民休闲区等四大功能区。 八一广场是南昌市的心脏地带,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位置在八一大道、北京西路、中山路、孺子路等市区主干街道的交汇处,原名人民广场,始建于1952年。1977年8月1日,广场中央位置上开始兴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同时,广场进行大整修,人民广场改名为“八一广场”。1979年1月8日,八一起义纪念塔建设落成,成为南昌英雄城的标志性建筑。塔高53.6米,由台基、塔座、塔身、塔顶四部分组成。塔座正面镌刻叶剑英题写的“八一南昌起纪念塔”"铜胎鎏金大字,塔顶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汉阳造”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br>晚,游走在南昌的街头,看看这座英雄城的夜景。 2020.11.09,上午步行1.4公里,从宾馆到滕王阁。<br>滕王阁,位于南昌西北的赣江畔,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2年),为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所建,由于李元婴封号为“滕王”,故名滕王阁。后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 现在的滕王阁是1985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于1989年10月8日建成,成为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楼为仿宋朝木结构样式,净高57.5米,共九层,采用宋朝楼阁“明三暗七”格式,其中明层皆有回廊可俯瞰赣江景色。楼体为钢筋混凝土建成,南北有回廊连接着“压江”、“挹翠”两个辅亭。滕王阁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主体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高台阁座,高12米。滕王阁主楼入口处为毛泽东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不锈钢楹联。西大厅内有铜制1:25的滕王阁模型。 据记载,李元婴于永徽三年迁任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建此阁以为别居。20多年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当时的洪州都督阎公首次重修滕王阁。竣工后,阎公聚集文人雅士作文记事。是日,在外游历的王勃远赴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南昌),正赶上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落成大宴宾客。王勃光临,阎都督煞是欣慰,当即相邀。本来,阎都督此次大宴宾客,是为了向人展示重修滕王阁这一“政绩”的同时夸耀其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他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拟备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予以吟颂。酒过三巡,阎都督命人拿出纸笔,假意请在座的诸位为重修滕王阁作序。洪州当地的文人雅士早知阎都督的良苦用心,坚辞不就。而酒兴正酣、不明就里的王勃却踌躇应允,慨然挥毫。好事被不知趣的王勃搅黄,阎都督不高兴了,拂衣而起,转入帐后。不时,差人前去看王勃写些什么玩意儿,当听到开首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后,阎都督不屑地说:“不过是老生常谈。”遂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便捋须沉吟不语。后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位高傲的都督不得不叹服:“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途经于此的王勃就是于此时写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阁序》,并由此令滕王阁名扬四海。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赞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清代诗人尚镕《忆滕王阁》诗云:“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br>我们这次游览滕王阁,正值深秋季节。与1300多年前的唐代相比,今天的南昌城高楼林立,自然看不到王勃眼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的景色。不过,在滕王阁上凭栏远眺,面前赣江开阔,天地宽广,尚能联想到“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离开滕王阁,坐车到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到了门口,才发觉今天是周一,纪念堂不开放。<br>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坐落于南昌八一大道中段东侧,占地1.7万余平方米,馆内收藏有2412名烈士档案资料、4100余张烈士照片资料、1428件革命文物。江西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根据地,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达25.3万余人,约占全国登记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褒扬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1952年7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修建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馆内主体建筑于1954年4月19日落成,1957年10月1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从八一大道转到中山路上,途径百花洲的南岸。<br>南昌百花洲位于东湖湖心,原有三洲,其中两洲现在八一公园内。“百花洲”一名出自宋代文学家吟诵豫章的诗篇。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在此建“讲武堂”以习水军。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南、北四湖,有桥涵相通。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俗称三洲即百花洲。现有九曲桥、百花桥及海成堤(亦称“苏翁堤”)跨湖通洲,洲上有“水木清华”馆、中山亭,百花洲亭,苏圃和文物广场等名迹。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碑。“豫章十景”中的“东湖夜月”、“苏圃春蔬”二景均在此间。1932年这里辟为湖滨公园,1946年4月被改名为“介石公园”。1950年7月,更名为“八一公园”。建国以来,人民政府种树修堤,淘浚湖泥,建造亭台及曲桥,使这里成为人民群众休憩之所。 晚,步行到中山路北小吃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