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18日,阴有多云。早晨7点痴心摄友一行6人租车前往歙县金川(俗称六甲岭上),由神州同学带路,亲眼目睹和拍摄了山茱萸花和千年红豆杉之真容,顺道还去了搁船尖脚下的瀑布和悬崖下的古村落。中午赶到三阳用餐已近下午二点,午饭后还去看了三阳镇老竹铺东面昱岭顶端的昱岭关口,回到县城已于傍晚6点半。</p><p class="ql-block"> 车行徽杭路上,沿途古村山明景秀,其后,我又骑上电动车从县城到北岸沿线拍了几个古村落全貌,以赏之。图片以县城出发顺序,瞻淇村、呈村降村、蔡坞村、大阜村,以后会将专程前往村里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 途经大阜公路叉口,你看看这叉口就是一个大字(若是航拍图就更醒目啦)。从大阜岔路口左行进入北岸村,一路前行至苏村停车憩息,而后继续前行,过杞梓里,翻三阳岭,在三阳岭下稍停,拍了张三阳全景和郁达夫塑像。接着上午下行至坡底右拐直奔金川。</p> <p class="ql-block"> 到达六甲岭上金川村委会处已是上午9点40分,我的神州同学早已在此等候时余。下车后寒喧了此行来意,随后就带我们到乡政府后山去看山茱萸花(又称红枣皮花),今年由于遭受返春冻害,山茱萸树上花开的不多,只有背风向阳处的山茱萸开了伞形黄花,又一次目睹金黄色伞形茱萸花之真容。</p> <p class="ql-block"> 山茱萸,俗称山萸肉、红枣皮,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山茱萸属落叶乔木或灌木,耐阴喜阳,抗低温,适宜生长在海拔600—1300米的山坡谷地及河沟沿岸,树皮为灰褐色,对生叶,树高4—6米,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3—4月开小花,花萼4裂片,花瓣4片,花色金黄、伞状簇生,花期约40天,分外妖娆;九、十月果实成熟,红艳圆润如玛瑙,成熟后去核晾皮晒干,就是名贵药材“山萸肉”。它有补益肝肾、敛精固汗之功效,是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料,也可煲汤、泡茶等食用。</p><p class="ql-block"> 山茱萸,先开花后萌叶,春季黄花满树,雍容华贵,繁花似锦;秋季红果累累,绯红欲滴,艳丽悦目。俗话说,春赏萸花、夏看影姿、秋观红果、冬临白雪,可作插花及植盆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山茱萸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当时赵国在太行山中的山民多以釆药为生,若采到名贵药材,必须进贡赵王。有天山民给赵王献上一补药,赵王问:“此药何名,有何作用?”村民答:“名叫山萸,是种补药。”赵王听其所答不悦道:“小小山民敢将此平庸草药当贡品,岂不小看本王,念你无知,赶快带此草药回家。”正当此时,有位朱御医对赵王说:“山萸是种良药,山民听说大王有腰痛疾,特意采来进贡。”赵王却说:“寡人不需用什么山萸。”听罢,山民只好出宫回家。</p><p class="ql-block"> 朱御医见贡民怏怏而走,急忙对山民说:“你把山萸卖给我。”山民就将采来山萸全部卖给朱御医。有天,赵王腰痛复发,疼痛难忍,坐卧不宁。朱御医见状,忙用山萸煎药给赵王服下,赵王服后腰痛渐轻,连服3天,康复如初。赵王问朱御医:“寡人所服何药?如此神效。”朱御医回答:“此药就是当年山民进贡的山萸。”赵王听后大喜,下令大批种植山萸。有一次赵王的王妃得了崩漏症,阴道流血不止。赵王传旨,命朱御医配药治疗。朱御医又以山萸为主,配制药方,治愈了王妃的崩漏。赵王更为欣喜,为表彰朱御医的功绩,赵王就将“山萸”赐名为“山茱萸”。</p> <p class="ql-block"> 金川村名,因此地旧时盛产粗大的金竹,可制量器“斗”用,村名称“金竹斗”,曾有"金竹做量斗,能容天下士"之说,其后改称“金竹头”,雅称“金川”,民间有称“六甲岭上”。金竹村先祖有李、方之传说,明末,李氏先祖居”中塘"山旮旯里,方氏先祖从北岸镇五渡塘坑迁来住塘角里。当时,方氏后生和李氏闺女头上都生"癞痢",其后有高人指点,由方氏后生入住"中塘",与李氏闺女结为夫妻,随之"癞痢头"不治而愈,是为传祱。</p><p class="ql-block"> 金川村为金川乡政府驻地,距县城62公里。该乡地处天目山山脉,境内平均海拔883.5米,最高峰搁船尖(大光明顶)海拔1477米,为全县第二高峰,全县最高的乡。境内东北、北与三阳镇相连,西邻杞梓里镇,东、南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和淳安县毗邻。</p><p class="ql-block"> 该乡主产茶叶(顶谷大方)、菊花、山核桃、山茱萸(红枣皮)等。有珍稀植物红豆杉、银杏、榧树等。该乡辖5个村委会、70个居民点、35个村民组,3200余户,10300余人口。革命老区之一。金川村2018年获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金川村村内及周围山上拍摄山茱萸花和村貌后,上午10点40分,步行到水塘村观其千年红豆杉王、古水口林和“潘”字少一撇的古祠堂。水塘自然村隶属金川村委会。全村140来户人家,近500人口。</p><p class="ql-block"> 水塘自然村,又称“水塘湾”,因建村时山湾处有口长形水塘而故名。该村与金川村步道仅有小山之隔,步行约10分钟。该村有村头和村尾两处水口古树群,其中,村头山岗上有株安徽省一级古树——南方红豆杉,树龄至今年有1028年,要三个大人才能合围,堪称“红豆杉之王”,在两处水口林中还有600多岁的古榧树和银杏树等珍稀名木。看过水口古树群后,我们沿着石板步道进村,去年看看“潘”字少一撇的“潘氏支祠”和古水塘及周边古民居墙上遗留下来的时代印记。</p> <p class="ql-block"> 水塘“潘”字少了一撇的传说:在金川水塘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却请来了清代状元、名臣潘世恩为该村新建的潘氏祠堂题写祠堂匾额,传为千古佳话,名闻徽州。</p><p class="ql-block"> 据说,清嘉庆、道光年间,水塘村潘氏族人建祠堂,落成之际,却没找到合适的人写祠堂牌匾。这时传来消息,浙江昌化有个潘姓杂居的村落,村中渊氏族人在建宗祠时因土地不够要骑路而建,村中别姓不容,他们便请来了潘世恩坐阵,建成了祠堂。水塘村人打听到潘状元还在此村没走这一喜讯,觉得请他来写水塘潘氏祠堂的堂匾再也合适不过了。于是,村人派出曾当过潘世恩学生的族人潘学贵去请,居然一请就来。</p><p class="ql-block"> 请潘世恩的轿子到村口,潘即下轿示礼,便踩着用水塘潘氏各户苎麻布袋铺成的“路毯”来到祠堂里。早已备好的纸砚笔墨,潘状元悬腕落笔“潘氏宗祠”一挥而就,村族人一片欢呼,随即又嘎然而止。这是咱咋回事?原来族人看到“潘氏宗祠”上的“潘”字少了一撇,难道状元连个“潘”字都会写错?</p><p class="ql-block"> 正在大家猜测不定的鸦雀无声中,潘状元哈哈一笑,抱拳一揖:“各位休怪,字添一笔或少一笔,古来有之,在下有意将‘潘’字减了一笔。你们看,这‘潘’字,有水有田又有米,多好啊!除去一撇,从此出头,顶天立地!”话音刚落,祠堂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歙县乃至徽州潘氏,民间手写支谱家乘、农具署名、信札往来等,都把“潘“字少写一撇。</p> <p class="ql-block"> 水塘村匆匆走过,它是个被时间遗忘的潘氏族人居住的小村落。在进村石板路旁的山坡上和小溪水流出村外处各有一个水口,不多见的一村两水口,水口上树木粗壮高大,古木参天,枝繁叶茂,华亭如盖,护佑古村安宁。这里的水口林木,有1020多年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南方红豆杉,有六百多年的古老植物——香榧树,有五六百年的称其植物“活化石”的——银杏树(白果树),还有香樟树、枫树等,都要几人拉开才能合围,每一株树龄都以百年计算。当你穿梭在小村的每个角落,每一幢老屋,都能辨其历史遗留下的风雨斑驳或时代印痕,在这里随处可以看到砖木结构的四层楼房,以及村戏台、古宗祠和这方水土养育出勤劳厚实的村民。若有闲情逸致,选个晌午时分,拎着相机,在村中小巷中穿行,定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和不一样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游览好水塘村后已近中午,大家游兴未尽,商定退迟吃饭,乘车借此机会到搁船尖风景区去走一程、看一看。到达景区山门处已是11点50分,我们沿着景区简易山道向搁船尖“十门九不锁”行进,过了“净口亭”,到达第一关“朝天门”,继续前行一里许到达第二关“地锁门”的石梁飞瀑下,这里泉水从二三十米山崖上飞流直下,浪花飞溅,潭水碧绿,清澈见底。我们为这里的清静景致所吸引,并在此合影留念,而后原路返回,而后到出口处又上了小佛舍一转。结束金川之行时已是晌午1点半。</p> <p class="ql-block"> 覆船山,皇赐福泉山,又名搁船尖,原名羽山(俗称南山),是会稽山的源头,有伏羲、女娲的天然石像。是一处神奇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东北千亩田七尖,西边嶂山清凉峰,南边白际山脉,东南金紫峰,北边有东西俩天目山、昱岭山脉,覆船山摄6山为首,“塘船”乃是“山越王”的标志,主峰搁船尖,乃是王中之王的含义,古有6甲48塘48亩,48亩乃是48“山越王”母地,故有东南诸山之祖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覆船山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都•会稽山的源头,相传黄帝于此写经台,著《阴符经》,姜子牙在这里得黄帝"阴符经",封六甲神护卫六州,演绎帝制。覆船山搁船尖,在大光明顶上有千亩草甸,被人们称其为“最佳高山露营地”,石门九不锁称其为“最神秘的硅质岩峰墙地貌”,还有五代十国的钱王、宋徽宗时期间方腊、元末的朱元璋三大明教起义,为称其"世界唯一的明教总舵遗址",它还是《倚天屠龙记》真实的大光明顶。</p> <p class="ql-block"> 搁船尖,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玉帝宝舫以此峰泊船,故名。区内有“十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石门群的动人传说,有峰岩滴翠、流泉飞瀑等神奇景致。梁武帝在游6甲“石门九锁”的奇观写下:“新安大好山水”的千古绝句。</p><p class="ql-block"> 相传,唐高宗永徽四年,中国第一个女皇帝陈硕贞在此山“羽化登仙”起兵反抗唐朝,自封“文佳皇帝”,后失败被俘而诛。又传,葛玄修炼于此,为道教36福地,称其为“紫微洞天”。还有,南北朝时,傅大士在此悟道“歙”字,传承维摩洁菩萨,建立维摩禅,为后来理学的建立了最早的雏形。大清乾隆皇帝曾赐名“福泉名山”,原“福泉庵”已更名为七仙女庙(雅称情人庙),是天下有情人祈福的最佳圣地。</p> <p class="ql-block"> 小佛舍,又名小阜舍,是个高山小村落,坐落在搁船尖风景区入口处后山顶山崖上。全村70 来户,270来人,村民主姓吴氏。乡村公路通到进村处,有小车停车场,可停放四五辆小车。</p><p class="ql-block"> 传说,小佛舍在佛道之争后,是傅大士的证法道场,唐密进入"石门九不锁",是个完整的儒、释、道、山越四位一体的圣地。在六甲外围是韦陀菩萨的护法道场,核心地域是化生于金粟如来的维摩诘道场,后演化成搁船尖,寓意为:搁而不止,息而不灭,永放光明。有谚语:上有搁船之尖,下有帝王之地;外有石门九锁,内有金尊金娘。明教创立大明寺,朱元璋封"天开神坛"、"与国同休"、"圣德光天"等匾额,扬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 匆匆游逛小阜舍村落后折回到金川村已近下午2点,由于事先没在农家乐订饭,今错过了午饭时间,在金川两农家饭店都没午饭了(因正值名茶开采季,加上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影响,外地游客进不来,饭店午餐菜肴准备不多),迫得返回到三阳镇上再找饭店用餐。</p><p class="ql-block"> 几经周折,镇上的饭店也已下班休息,后来汪老找熟人介绍到三阳对河的紫雲山庄用餐,现烧现炒,食毕已下午4点,根据原游程,继续走下一站一一昱岭关。</p> <p class="ql-block"> 昱岭关,坐落在歙县三阳镇竹铺村皖、浙交界的昱岭之上,坐西朝东,横跨昱岭山口隘,敌台关墙,依山势用块石砌筑。始建于三国孙策前期,是山越人为抵御孙策的进攻而建,迄今是古徽州代表山越人智慧唯一保留完整的古迹。整个关隘用大小不等的花冈岩石垒砌而成。此关隘通高8.1米,中间关门高5.7米,阔6米,深5米,垛口高0.7米,宽1.6米,厚0.9米,中间马道宽3.4米。关墙向两翼山脊延伸各约80米,两侧东面山坡留有戍所遗址。昱岭关是徽杭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明弘治《徽州府志》记载,昱岭关属徽州府治管辖范围。</p><p class="ql-block"> 1933年修筑徽杭公路时,加宽路面,拆除箭楼,重建关口,公路经关口通过。关口两边均设有关额,关门额“昱岭关”为曾养甫题。关门两侧楹联,内联镌“坦道贯通熙攘来往,巍名矗立震烁古今”;外联镌“光复丰功雄关气壮,堂皇伟迹古郡山高”;均为民国浙江公路局局长陈体诚题。现代作家郁达夫在《出昱岭关记》中写道:“盘旋曲径几多弯,历尽千山与万山。外此更无三宿恋,西来又过一重关。”使昱岭关更加名扬。</p> <p class="ql-block"> 昱岭关,是重要的关隘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在昱岭关及其6甲48塘的6道岭上与山越人大战数百次未能征服,山越人就是利用昱岭关及搁船尖的36道天然石门,用帝王之术《奇门遁甲》设立了6甲九宫八卦阵。隋末,农民领袖汪华起义保六州时,就是经昱岭关绕过搁船尖光明顶奇袭收复睦州。北宋未,方腊义军曾在昱岭关与宋军大战。《水浒传》第118回“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卢带30000士兵攻歙州之前,必先抢占昱岭关,并先派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等6将带3000步兵出哨,结果6将和2800余步兵被射死,梁山士卒遭受挫败。其后,卢俊义收买路探,带兵放火开路,豹子头林冲、双鞭呼延灼等借时在关上放火放炮惊吓对方之机,抄小路抢占了关顶,活捉了雷炯和计稷,昱岭关失守,庞万春冲出重围逃往歙州。元末,朱元璋起义军先屯兵大光明顶搁船尖,再利用浙西明教徒圣士与元军决战昱岭关,取胜后攻取徽州府。</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时分,匆忙看过昱岭关古关隘后已近傍晚5点,而后直回县城,到达县城已是晚上6点半,如愿顺畅地结束金川昱岭关一日游。在此,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p><p class="ql-block"> 20220409撰于园艺新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