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画家列宾的家國情怀

Hux

<p class="ql-block">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伊利亚·叶菲莫维奇· 列宾 (1844-1930) 出生于帝俄时代处于农奴制晚期的乌克兰。晚年的列宾居住在当时属于芬兰的一座濒海小城库卡拉 (Kuokkala, Viipuri Province)。该城座落在波罗的海东部的芬兰湾海岸上,距离当时的苏芬边界线很近。俄国的彼得格勒市 (圣·彼得堡) 就在那条边界线东南方向的32公里处。</p><p class="ql-block"> 芬兰原属瑞典。由于瑞典在1808年与沙俄的芬兰战争中败北,芬兰遂被沙俄占领,成了沙皇控制的一个大公国。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帝国坍塌,临时政府成立。但接踵而至的十月革命又颠覆了俄国临时政府。不过,新成立的苏维埃俄政权鞭长莫及,俄国政治形势陷入一片混乱。芬兰地区趁势摆脱俄国而去,建立了独立的共和国。库卡拉因此而归属芬兰。</p><p class="ql-block"> 列宾在沙俄时代就已经誉满天下。他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唯一的一位为东西方世界所共知,并且颇为推崇的俄罗斯画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 列宾自画像 (Self-portrait, 1887) Tretyakov Gallery, Moscow</p> <p class="ql-block">  1920年代初苏维埃联盟建立。天下初定,百业待兴。为了建立和弘扬苏维埃俄国的无产阶级赤色艺术,列宁和伏罗希洛夫都曾盛情邀请列宾返回苏联定居,希望他能够从头开始无产阶级的苏维埃艺术新生涯。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也于1925年专门派遣了一个艺术家代表团去列宾的芬兰居处,再次试图说服艺术家衣锦还乡,皈依苏联。但均未果。</p><p class="ql-block"> 尽管对苏维埃艺术新生涯兴趣索然,但列宾对于生养过他的家乡乌克兰始终怀有无限深情,绘有不少关于乌克兰民俗和风景的著名画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2. Ukrainian Woman (by Ilya Repin, 1876), Latvian National Museum of Art</p> <p class="ql-block">图3. Ukrainian Girl by the fence (by Ilya Repin, 1875)</p> <p class="ql-block">图4. Ukrainian traditional peasant house by Repin (1880). Kyiv National Art Gallery</p> <p class="ql-block">图5. 列宾纪念碑。 此碑是乌克兰家乡楚胡耶夫(Chuhuiv) 的人们为他所建。希望它未被俄军所谓 ”特殊军事行动“ 的第一轮炮火所摧毁。</p> <p class="ql-block">  故土难忘。列宾逝世前的最后一幅作品所绘的是乌克兰哥萨克民间舞蹈 The Hopak Dance。他在此画中用尽浓墨重彩,挥洒自如地描绘了故乡人民的热情奔放和谐趣欢腾。该画似乎也委婉地表达了列宾久居芬兰后的复杂心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怀有干云豪气,而且更加眷恋故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6. The Hopak Dance (The Zaporozhye Cossacks Dancing)(by Ilya Repin, 1926-30). 这是列宾艺术生涯中最后的一幅画作。</p> <p class="ql-block">图7. Hopak dance是一种哥萨克民间舞蹈。热烈、奔放、谐趣、欢腾。</p> <p class="ql-block">  八十六岁的列宾于1930年9月29日在芬兰逝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重新划分欧洲势力范围。芬兰因为在两次苏芬战争中战败,并且还因为在战争中一度依附于德国而受到惩罚。库卡拉城因此被再次分割给苏联。此后该城被改名为列宾市,以纪念这位天才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列宾曾经在1873至1876年间旅居法国和意大利,体验并熟悉了西方各种绘画流派和风格。在他此后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巴洛克绘画艺术、印象派、以及象征主义画派给他留下的各种影响痕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8. 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巴黎公社社员墙边的年祭(列宾, 1875. The wall of Pere Lachaise Cemetery commemorating the Paris Commune)</p> <p class="ql-block">图9. 革命者密会 The Revolutionary Meeting (列宾, 1883)&nbsp; 卡拉马乔的画风影响显而易见。</p> <p class="ql-block">图10. 宣传者被捕 - Arrest of a Propagandist (列宾, 1880-1889, 1892)</p> <p class="ql-block">图11. 意外归来 - They Did Not Expect Him (列宾, 1884–1888)</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列宾还在俄国首开先河,采用了新闻摄影纪实般的艺术手法,写实而又细腻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俄国宪政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画面。</p><p class="ql-block"> 在列宾的这些作品中,值得一提的是几幅描绘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01年主持召开的首次国务会议,以及俄皇在1905年宣布俄国将实施新宪法等画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2. 首次国务会议 - Ceremonial Sitting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7 May 1901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its Foundation (1903)</p> <p class="ql-block">  画家曾经希望这次讨论君主立宪的国务大臣会议能奠定俄国宪政改革的百年根基。但他的这一美好愿望几乎在转瞬间就破灭了。</p> <p class="ql-block">  1905年的俄国,罢工和起义烽烟四起。无组织无目标的革命烈火遍地燃烧。当年俄历十月十七日,沙皇被迫宣布俄国将实行君主立宪,颁布新宪法(俄罗斯帝国基本法),并且分权与国家杜马(议会)。他同时还告诉臣民,说是要允许多党制和新闻自由。</p><p class="ql-block"> 沙皇此举大出国民预料,引起民众一片惊愕和欣喜。列宾的这幅绘画像纪实摄影照片一样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场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3. 1905年10月17日欢庆俄国新宪法实施(列宾, October 17, 1905 - Celebration of the New Russian Constitution)</p> <p class="ql-block">图14. What Freedom! (列宾, 1903) 该画抒发了艺术家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  但俄皇尼古拉二世很快就将君主立宪制取消,重新独揽大权,独裁专制更加盛行,无孔不入。俄国人民则只不过是空欢喜了一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5. 尼古拉二世肖像 (列宾,1896) 列宾是第一位替沙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绘制肖像的画家。</p> <p class="ql-block">  由于列宾所持的民主宪政立场和观点与沙俄帝制大相径庭,一度貌似“开明“ 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帝国艺术审查官们对他非常地不待见。他们多次禁止列宾这类作品在俄国公开展出,尽管列宾是第一位替尼古拉二世作肖像画的帝国 “宫廷御用” 画家。</p><p class="ql-block"> 不堪重压,列宾于1899年旅居芬兰。虽然身居国外,他仍然关注时局。他赞同1905年的第一次俄国革命,而且更欢迎和支持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希望故国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宪政。但列宾对随之而来的十月革命则持有一些怀疑态度。</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叶落归根。列宾晚年在芬兰的居所离苏联的圣·彼得堡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多位苏联最高领导人也曾经反复邀请他回返故国,并且许以高位。但八十高龄的列宾却以年老多病为由,一直未予答允。</p><p class="ql-block"> 列宾成名于沙俄时代,遭受过沙皇政府的文化专制压迫,也目睹了俄国革命给俄罗斯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和动荡。而他作为俄国最伟大画家的艺术生涯,也在此一时期达到顶峰。</p><p class="ql-block"> 在大革命的狂风暴雨之后,他还能够得到苏维埃新政权的青睐,并被许予对艺术家最高级别的待遇,真可谓是极尽殊荣。在当时众多的俄罗斯文化精英中,能与之相媲美的,恐怕也只有马克西姆 · 高尔基了。</p><p class="ql-block"> 但为何耄耋之年的天才艺术家依然执意不肯荣归故里,反而选择客死他乡?</p><p class="ql-block"> 老人体弱多病、不便举家迁徙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也许还有些其他因素?看了列宾于 1917 至 1918 年间所绘的几幅不常见到的作品之后,人们也许会对画家的最终选择多了一丝领悟和理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6. Portrait of Alexander Kerensky (1881-1970) Ilya Repin, 1917</p> <p class="ql-block">图17. RA soldiers (Ilya Repin, 1918)</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何种原因使得列宾最终未能回归,对于故国故乡的无限眷念之情,想必始终是萦绕于画家心中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11/2022 于芝加哥北郊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有图片均取自公共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