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剑虹先生,字大勋,号楚樵,湖南湘潭人。<div> 1938年8月7日-2021年4月10日。<br></div>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但要看到一位真正人画统一的画家还是不容易的。我省著名山水画家丁剑虹先生画如其人当之无愧:明月清风是他人的品格,亦是他画的品格。<br> 张楚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陵奇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光浪漫杨帆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泉</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难忘师恩</b></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觉群</h5> 2022年4月10日,是老师丁剑虹先生辞世一周年忌辰,展笺著文,泪落成斑,无数难忘的师生情节,一幕一幕浮现眼前……<br> 我曾是一名高中美术教师,退休后在深圳大芬油画村呆了几年,2010年后定居长沙。<br> 认识丁剑虹老师缘于赵焱森先生。赵焱森先生是湖南省诗词协会原会长,曾任湘潭市委副书记,在湘潭任职时与活跃在湘潭画坛上的时任郊区文化局丁剑虹局长交往颇深,赵书记也是书画行中辛勤耕耘的一员大将,他拜齐白石儿子齐良迟为师,又恰与齐良迟的儿子齐展仪同岁,都是齐派第三代弟子,齐展仪先生是公认的齐派艺术第三代掌门人。2015年赵焱森先生征得齐展仪同意,封印掛帅,成立了潇湘齐白石艺术研究院,齐展仪为终身名誉院长,聘丁剑虹老师为艺术顾问。其时我任研究院副秘书长,这样就与丁剑虹老师有了较多的接触。<br> 潇湘齐白石艺术研究院的活动比较多,经常与省岳麓诗社联手,到各地市县进行文化交流,在笔会中,我常见到满头白发,却又精神矍烁的丁老师在现场笔走龙蛇,挥毫作画。他神奇的笔墨功夫深深地吸引了我,常使我驻足忘返。一次赵焱森院长对我说,你现在已有了一定的山水画基础,如果跟丁老师好好学一学,就会更上一层楼啊。在赵院长的提议下,丁剑虹老师接纳了我,我真是高兴极了,从此后,踏进了丁氏画派的大门,成了丁老师晚年收徒中年龄最大,艺龄最长,徒龄却最短的弟子。<br> 从2016年跨进丁门后,老师对我如兄如父,关爱有加。我们虽然大多数时间只是在笔会中相聚,但我觉得每次见面都是老师指导我作画,我向老师学习的极好机会。即便是老师的三言两语,对我来说,都是字字矶珠,句句真知,使我受到的启发和触动都很大。<br> 一次,师徒在研究院里,丁老师画山水,我画牡丹,我边作画边观察老师创作山水的每个细节,默默品味一代山水巨擘的髙超手法。一个小时后,丁老师走到我画案前,对我的画面扫视了一下,说,画画要先打腹稿,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画面要有主有次,主要部分的花头可大点,刻画要认真一点,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抢眼,有看点。顿了一下他又说,画牡丹容易俗,要提高品味,如何做到艳而不俗,你还要多摸索一下。我猛然想起,过去丁老师也见我画过牡丹,由于那时尚未拜他为师,他只是称赞和鼓励我,现在关系不同了,他便从严要求我,把所学所知毫不保留地传授我,我庆幸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觉得在今后的从艺道路上会有一个大的发展。<br> 又有一次丁老师在画松树,我虽然画松树不是生手,但总觉笔墨欠缺形缺美,驻足老师身后,仔细地不放过这难得机会的每一瞬间。老师见我看得仔细,笑了笑对我说,画松针要成扇形,把各个扇形组合成大片树冠,这样笔墨才有序不乱。我点了点头,问道,怎样才能把树形画得俊俏一点呢?丁老师在尚未画叶的树梢上看似很随意地用枯笔全锋擦了几笔,然后说,这几笔很重要,定了树冠大体的形,再画松针就能有的放矢了。我之前画松叶从未这样处理过,觉得这几笔真的有很大作用。这时,他在不远处又嗖嗖几笔添了几棵小树,我惊讶得张开嘴,觉得这小树与大树俯仰生姿,气息相连,妙不可言。老师对我说,世间万物皆有情,不能把它们孤立地去画,比如说画树,要借树梢,树势的延伸向背披此呼应联系地去画,使之顾盼有情,画面才会生动有趣。我顿然醒悟,不觉之中,师父又给我上了一次大课。<br> 记得2018年在华容县华冠宾馆作画,丁老师画大厅里由三张八尺宣拼成的巨幅山水,我画外宾厅一张丈二宣的中大山水。我对老师汇报了我的构思,他慈祥地看着我说,觉群,你今天画画,要多从气韵上做文章,这个气韵,一是指用笔用墨要大气果断,二是指构图形式上的气韵贯通。你要多想一想,比如说如何布黑留白就是一个气的贯通问题。山要连脉,屋当成组,树有姿态,水生流势,你都要多考虑黑的连贯和白的空间,黑是主体,白不太散,疏密有致。这些画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画出气韵生动的作品。在老师的点拨下,这次的创作我确实进步了许多。数月后我回到家乡华容,再去华冠宾馆,看到老师的鸿篇巨制已高掛一楼大厅,我惊呆了,三丈多高的山水直贯而下,画面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观者顿时气畅神怡,心生振奋。我才真正明白到了什么叫做气韵生动,老师这幅收官大作,在我的家乡熠熠生辉,让洞庭湖边小县城的人民,有机会欣赏到了真正的艺术大家留下的少见神品。我再上到二楼,看看自己掛在外宾厅的作品,对比之余,真觉得艺术之路无止境,我要向师父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啊。 <br> 之后,在2019年某天,我和一彬先生与丁老师聚会,老师两眼闪着精光,悠悠地说,如何创造中国画的意境,还要靠多走出室外,师之自然,多画写生啊。说完,他如同年青人一样,兴奋地说道,一彬,你开车,觉群和我,咱们还邀点人,又出去走一走,画一画,西北,内蒙,都行!…,看得出来,师父的眼神充满着无限的幢憬和渴望。一个老艺术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山河,追求完美艺术,永远焕发青春的形象,久久萦绕在我们心际,现在想来,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令人难忘。<br> 可是不久,传来师父住院的消息,师父真的生病了。西北之行无法实现,那个永远焕发青春的生命真的将要休假了…。而今天,师父竟离我们远去一年,永远也看不到他慈祥的笑容,听不到他淳淳的教诲了。坟上荒草一载,人间泪眼相连。一年来我们深切体会到,他的离去,不仅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家庭的巨大损失,也是对我们众多的弟子,是再也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br> 撫今追昔,我们怎能忘记与师父在一起的许多日日夜夜啊!让我们含泪牵手,不忘师恩,牢记教诲,弘扬丁法,辉耀师门吧。也让我们通力合作,将丁氏艺术广种根芽,燎原画坛,一代一代永远传承下去吧!<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怀念恩师</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丽</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师生缘 三十春 英容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心中 忆往昔 授课业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耐心讲 执教学 细读解</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孜不倦 勤耕耘 现如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桃李满 笑言春 师生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润无声 师生恩 万古青</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缅怀恩师</b></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红</h5> 恩师虽已驾鹤西逝,但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忆旧年恩师在世时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我虽年迈,尚能活动,望你珍惜光阴,勤学多问。画能修身,亦能修心。”<br> 今逢恩师逝世一周年,众弟子作品结集,慎终追远,缅怀师恩! 我眷念故乡,痴情山水,数十年来,广游饫览,澄怀味象,每有感悟,便借助山川之体魄,来记录自己观照山川时的情感波澜。苦乐自在其中。古人云:“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我画山水,只是自娱而已。我喜爱山川那博大的襟怀,喜爱那万物的和谐交融,于是浮躁的心灵得以净化:我感染于万物之勃勃生机,于是万物便在我心头注入无限的活力,阻止心中的沮丧,战胜意志的消沉。“丹青不知老将至”,转瞬之间,不知不觉已到古稀之年了!<br> 感谢我众多的老师,在我艺术之路的每一阶段,都精心指教我:<div> 感谢我所有朋友的鼓励和帮助;</div><div> 感谢我的妻子宋春兰几十年与我相濡以沫,对我事业给予的最大支持;</div><div> 感谢我的学生,他们使我保持一颗年轻的心。<div> 丁剑虹</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