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读《版画》杂志,略谈1958年《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的版画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2022<span style="font-size:22px;">年春节前夕,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長王建山先生和他的两位同事来到我家,带来了刚打印出的 “百年贵州版画” 和“版画文献集”两本书的清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 建山先生带领的编辑团队为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的一本大型画册。他们经历了许多辛苦,基本成型的清样书打印出来了。现在要做的工作是对清样校对改正,然后送出版社终审和付印。</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百年贵州版画》 清样</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百年贵州版画文献集》清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以前我在贵州美协工作,亲历了贵州版画早期的发展历程,现在虽然年纪老了,但思维倒还清楚,尚能协助编辑组校改文稿,聊尽余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梳理贵州版画发展的历史,论证贵州版画在全国的影响,我想到去查阅60年前出版的《版画》杂志。</span></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前的《版画》杂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六十年前,中国有一个《版画》杂志。它是版画艺术方面的全国性刊物,每年六期,双月出版。这个刊物由当时20位全国著名版画家组成编委会,贵州美协主席、版画家王树艺也是编委之一。编委中的李 桦、力 群、古 元、赖少其、王 琦、杨可扬、李平凡等七人为常务编委,由他们-轮流执行主编职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一个省在《版画》杂志上发表作品的多少,可以看出这个省的版画创作水平。所以,我想查一查这个刊物在1959年前后发表了多少件贵州的版画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十年前我订阅了《版画》杂志,每两月收到一期,看了以后就收存起来。后来我把收存的《版画》按年装订成册,存放在书架最高层。放在那里尘封六十多年了,平时都忙于工作,从来没有去翻动它。虽然现在我的体力大不如前,但还可以借助扶梯勉强把它取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 尘封已久的《版画》杂志</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查阅久违的《版画》杂志,竟然有三个意料之外的发现。这些发现,可以充实或改写贵州版画史。历史是不能编造的,但可以拕掘,从典笈中寻找真实的史料,可以充实历史著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个意外的发現是,在《版画》杂志上发表贵州版画作品的件数,比我原先的印象要多。原来我根据记忆,在文稿中只列举了三、四件作品,这次查阅的结果,却发现有14件作品,它们是十位作者所创作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 14 件作品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树艺 《川黔路贵阳大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书摊上的新顾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贾宜群 《秋收时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蒙绍华 《布依寨安上了电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潘中亮 《通往西藏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列车行进在山区——贵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吴家华 《山乡高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遵义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兰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逢孙 《山乡巨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姚少崇 《民兵抓海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周发书 《兄弟民族支援黔桂铁路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潘应禄 《爬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守堡 《铁路建设工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上作品大部分是熟知的,但也有几幅作品觉得很陌生,没有看见过,如果不是仔细看作者姓名,可能认不出它们是贵州作品,如贾宜群的《秋收时节》,潘中亮的《列车行进在山区——贵卅》,姚少崇的《民兵抓海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1950年起,贵州的版画活动就十分活跃,由新兴木刻時期的老版画家、軍旅版画家、贵州本土版画家三支力量汇合的版画创作队伍活跃在贵州画坛。省内的美术展览会和省内的报刊上经常展现他们的作品。在省美协和版画组的推动下,经过十年的努力,贵州版画逐步由省内走何全国。在庆祝建国十周年的全国美展上入选7件贵州作品,在23个省市中排列第10位,外界评论说:贵州版画在全国居中上水平。这次查阅全国性报刊《版画》杂志,在1959年前后三年中刊载贵州作品14件,以其刊载的件数和频率和鄰省比较,共地位也不亚于展览入选件数。在版画史文稿中应将全国报刋发表作品的内容补充进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面是《版画》杂志刊载的贵 州作品</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潘中亮 列车行进在山区——贵州</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贾宣群 秋收时节</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川黔路贵阳大桥 王树艺</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书摊上的新僱客 王树艺</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布依寨安上了电灯 蒙绍华</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爬坡 潘应樣</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 兰鹊 吴家华</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遵义风光 吴家华</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山乡巨变 金逢孙</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铁路建设工地 黄守堡</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通何西藏的路 潘中亮</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姚少崇 民兵抓海匪</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个意外,是发现姚少崇的新作《民兵抓海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1960年2月出版的《版画》杂志上,有一个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屆美术展览会作品” 专栏,其中有潘中亮的木刻《这是通往西藏的路》,和姚少崇的木刻《民兵抓海匪》。发现姚少崇的这一幅作品,令我感到意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姚少崇是贵卅版画史稿上注彔的军旅版画家之一。他在部队创作了许多版画作品,在《西南区美术展览会》和《贵州省青年美展》有多幅木刻作品入选展出。1964年,他转业到贵州省文联美术组,和我同坐在一个办公室,当时他正在创作《选举去》这件作品。后来,因为胃病加重,他申请退职回家乡养病,经领导批准,他回浙江老家去了。因此文稿上说:“因为身体不好,他申请退职回浙江老家养病,以后就没有再搞版画创作了”。现在看到他的这一幅新作,说明他回浙江后还在继续进行创作,而且大有进步。他的这一幅新作,不仅在全軍美展入选,而且被《版画》杂志选载了。其实1960年10月我随省美协参观团赴上海参观全国美展,路經杭卅时我曾顺便去他的家中看望他,看起来他像是养病在家,当时没有交谈创作的问题,我就作了错误的推断。根据现在從《版画》上的这一新的发现,应该改写原来文稿中姚少崇生平的有关部份。</span></p> <p class="ql-block"> 参加选举去 姚少崇</p> <p class="ql-block"> * * *</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兄弟民族支援黔桂铁路建设(木刻)</p><p class="ql-block"> 周发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个意外发现,是我的木刻《兄弟民族支援黔桂铁路建设》曾经在《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展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查阅 1959年2月 出版的《版画》杂志时,在“目彔” 頁上发现,我的木刻《兄弟民族支援黔桂铁路建设》是排在 “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版画作品” 专栏里的。排在专栏,就意味着这件作品是从这个展览会上选载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参加这个展览会。但原先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这次看到“目彔”是一个意外的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困为不知《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是在何时、何地展出的?我在这一期杂志上找相关的文章,结果没有找到。我又试着从手机的“百度”上寻找答案,终于找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版画》十五期目彔页的“专栏”</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力群的文章</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百度”上找到老版画家力群的一篇文章,标题是“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巡礼”。文章中说,1958年他到苏联莫斯科参加了这个展览会,所以在回国后写这篇文章,介绍这个展览会。根据文章所说,这个展览会是1958年12月26日在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旁中央展览大厅举行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根据我的回忆,1959年2月,我收到《版画》杂志时,发現我的那一幅木刻发表在这期刊物上。过了两个月,又看到这幅木刻刊发在《人民日报》上。当时我心里认为,这可能是全国美协把我的作品推荐给他们发表的。那时,我对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之亊全然不知,主要原因是,当年我收到《版画》杂志以后,只看画页,没有看这期刊物的“目彔”。因此,不知刊物发表这件作品是从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选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这本杂志在我的书架上放了六十多年,它就摆在我的身边,却没有再去翻阅它。直到现在,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去翻阅这本杂志,才发现了这件作品曾在莫斯科的国际展览会展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不能因为参加了这个展览会,就说这幅作品怎么好。也许是因为它的题材内容为当时形势所需才被选用的。不过,既然发生了在莫斯科参加展览这一事实,它就成为历史,现在知道它,是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 *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忆64年前创作这幅木刻作品的经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初,整风反右运动刚刚结束,中央提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隨即掀起大跃进的高潮。这时我27岁,在贵州美协工作五年了。 这年的二、三月,老版画家王树艺从市委调到省文联,任文联秘书长,兼省美协常务副主席,主持省美协的工作。他来美协后第一件亊是抓各画种的创作活动,对版画则有更高的要求。我在美协分工做版画方面的组织工作,自然觉得担子更重了。召开了版画座谈会,号召省内版画家用作品反映大跃进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 运到贵卅巡迴展览的“第二届全国版画展览”包装箱,在都匀火车站库房里滞畄了很長时间,迟迟设有运到贵阳。而“第三届全国版画展”的巡回展又快到贵卅了。我们只得和都匀市交化局协商,请他们承办第二屈全国版画巡回展。省美协在贵阳举办弟三届全国版画巡回展,结果两届全国版画展差不多同时在贵州展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发生这一怪现象的原因是贵阳当时还没有通火车,贵州唯一的一条黔桂铁路,只通到都匀市,所有货运都要从都匀用汽车转运,所以物流不暢,经常有货物积压在都勻仓库里。贵州省的领导已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抢修黔桂铁路贵阳段,是贵州省大跃进的项目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概是五月,王树艺安排我到铁路建设工地去体验生活。我选择了贵阳和都匀之间的杨柳街车站建设工地,到那里体验生活十多天,我观察铁路建设工人的劳动生活,画了一些写生和速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来以后,我根据在铁路工地画的写生素材进行创作。写生稿中有画劳动场景的,也有画工地日常生活的。比较之后我选取了农民向工地食堂送菜的场景。我看到送菜的农民有汉族,也有当地的少数民族,比较有生活气息。创作完成后,我选用“兄弟民族支援黔桂铁路建设” 作标题。我把印好的画作交给王树艺。几天后,他把选定的二十多幅省内版画家的木刻作品交给我们打包寄送到全国美协,其中也包括我的那一幅木刻。在那个年代,把创作的作品交给组织,就算完成任务了,以后我没有再去过问这件作品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9年1月,黔桂铁路贵阳段正式通车,这是贵阳市第一次有了火车,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这一天,王树艺安排我和蒙绍华代表美协去参加这亇盛会。在观礼车上,主办方为我们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贵阳 参加黔桂铁路通车典礼的时侯,我的那一幅以 “支援黔桂铁路” 为题的木刻作品正在苏联莫斯科展出,但当时我全然不知。这件事是我二十七岁时发生的,却等我满了九十岁以后才知道,而且是一个偶然的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1959年1月,举行黔桂铁路贵阳段通车典礼, 在观礼车上拍照 (右起)周发书 蒙绍华</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黔桂铁路通车典礼观礼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源于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 温 故 而 知 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略谈1958年《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的版画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版画》十五期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版画作品》专栏里,刊发了15件版画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时过境迁,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再来看这些作品,心里想到一些问题,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是那些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当时的创作环境怎么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当时的版画有那些艺术表现形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这些作品的作者,人生经历如何,今日何在?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我研究了这十五幅作品。同时,还在“百度”上查询这些作者的个人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那个时期的社会主义阵营,共有十二个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在那时,我们参加机关单位的政治学习,不仅要求每个人都能背出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名字,还要求背出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名字。这些名字,那时是背得出来的,不过,已经过去六十多年,现在却有些模糊了。关于社会主义阵营十二国的标准答案,我从“百度”上找到一段文字……</span></p> <p class="ql-block"> 社会主义阵营十二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确很难记,我在网上找到一个便于记忆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基辅罗斯三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波罗的海三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外高加索三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亚五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哈薩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吉尔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庫曼斯坦</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南欧一国 </b><span style="font-size:18px;">摩尔多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苏联解体以后,它们成为十五个独立的国家。本来是同根生的国家,却並不友好,目前俄罗斯正出兵打烏克兰,前些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也兵戎相见。</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当时中苏关係还没有破裂,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经常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那一年前后,有三次文化交流活动:第一次就是这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十二国联合举办,在莫斯科展出。第二次是举行《北京——莫斯科版画展览》,这个展览在北京展出之后曾经到贵阳巡展。第三,1959年3月,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讨论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版画》杂志的这个专栏共刊发了15件作品,其中中国作品12件,越南作品3件。为什么只选3件越南作品,而没有选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作品?这一点令我不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12件中国版画作品大多创作于1958年,不可避免地要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排在突出部位的是黑白木刻《彻底消灭殖民主义》(支持古巴、刚果人民反帝斗争组画之一),这幅作品所表现的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关系问题上的原则,即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人民的反抗斗争,这幅作品所表现的就是这一主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几幅作品,和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大跃进运动有关。如《农村不夜天》和《向海要地》,它们的主题思和贾宜群的《三更时分》相同,就是反映那时农业生产搞“夜战”。当时流行的口号是: “超英赶美,和时间赛跑,一天等于二十年”。因此要求农民晚上也要加班出工,挑灯夜战。不过这几幅作品在表现方法上没有夸张的描写,现在还看得过去。这一期《版画》杂志的封面画,是小女孩抱大麦穗。还有古元的《一亩小麦的奇蹟》,粮食堆积成山。另一幅木刻画是一个农妇抱着一个超大的包谷,这些都是那个年代流行的夸张手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另一幅套色木刻《农村壁画》也和大跃进有关。当时在美术工作方面也有浮夸风,口号是.“人人会画画”,“村村有璧画”。村与村相比,看谁的壁画画得多。所以,这幅农村壁画所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田野上的藜族姑娘》和《兄弟民族支援黔桂铁路建设》这两幅木刻,主题思想都是民族团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另外还有几幅版画,如《栽秧》、《汛前忙》、《选种》、《造船厂机械化》等,都是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版画的表现形式上,十二幅作品中,有十幅是黑白木刻或套色木刻。另外有石版画一幅,石膏版画一幅。总的看来,表现形式不夠多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纵观十二幅版画的作者,有六人是老版画家,另外六人是年轻版画家。从年龄看,老版画家大概都是“10后”,他们是在30年代受鲁迅新兴木刻影响后,就开始搞版画的。而年轻版画家则大多数是“30后”,他们是新中国建立后由美术院校培养出来的青年美术工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创作这些作品是在1958年。当时六位前輩老版画家的年龄大约是四、五十岁。此时他们多半是所在地区美木工作的领导人。从那时到现在己过去六十多年,这些前辈版画家都己逝去了,思之令人感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创作这些作品的年轻版画家,当时的年龄是二、三十岁,多数人己经从美术院校毕业,在美术单位工作。也有少数作者还在美术院校的毕业斑读书。到了今天,这些人如果还健在的话,应该都是耄耋老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作者的艺术人生,在后靣随作品介绍。他们的个人信息都是从网上查到的,有的比较详细,有的则比较简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版画》15 期封面</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亩小麦的奇蹟(木刻) 古 元</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好庄稼(木刻) 曾朝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乡高炉(木刻) 吴家华</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用大麦穗,大苞谷,大南瓜,大花生,或粮食堆成山,以表示农业高产,这些都是大跃进时期常用的夸张手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家华的《山乡高炉》是反映大跃进时期的大练钢铁。这是农村的土高炉,它是用树材作外壳,用泥土夯筑而成。治炼时烧的也是木材,所以那时几乎把农村的树木都砍光了。这幅作品是写实的。在当时它赞颂了错误的政策。在今后,如果从批判的角度来看这幅画,让子孙后代知道土高炉是什么样子,是怎么劳民伤财的,也还有它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版画十五幅</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微底消灭碰民主义(支持古巴、刚果人民的反帝半争组画之一) 杨澧 宛英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杨 澧 山西太谷人,1930.6——2022.1 中央美院版系毕业,李桦的学生。 毕业后畄校任教,后来任版画系副主任,再后任中央美院党委书记。最后任中国文联 副秘书長。今年一月去世。美院院长范迪安主持纪念会,举行杨 澧个人作品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宛英毅 东北人,1930年生(?)中央美院版画系毕业,李桦的学生,1958年毕业,分配西安美院任教,文化革命中下放农村劳动,文革后分配到一所小学任美术教师。分到农村劳动时他不以为苦,却喜欢上农民的剪纸窗花。安排他当小学教员他也毫不在意,却喜欢儿童的天真活泼,开始热中研究儿童画。有人撰文称赞他是性情中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人可能是同班同学,这套组画可能是他们在毕业前合作的。二人毕业分配后所走的人生之路却大不相同,一个一帆风顺,一个命运多舛。好在宛英毅能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是性情中人。</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田野上的藜族姑娘(套色木刻)黄树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树德 广东南海人,1931年生,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分配到南海舰队美术组,任组長,从事版画创作。这一幅作品可能在此时创作。从部队转业后任岭南美术出版社社長、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祖国,我们胜利归来了(木刻)陈 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 健 福建福卅人,1933——1983。早期在闽北报社任美木编辑,擅长版画和中国画。这一幅作品可能在此时创作。后来曾在福建省文化局美展办公室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选种 (石版画) 黄笃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笃维 广东开平人,1918年生。1935年入广州美术学院,1940年在上海美专西画科毕业,受鲁迅新兴木刻影响。1943年后,在成都岷云艺专、广东艺专任教,并举办个人画展。1950年后在华南文艺学院美术系任副教授,这一件作品可能在这一段时间创作。1963年后任广东省美协书记、主席,广东画报主编,广东画院副院长等职。</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农村壁画 (套色木刻) 赖少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赖少其 广东长宁人,1915——2000。 徽派版画主创人,有“艺坛圣哲” 之称。1936年广东美专毕业。是中国抗日版画倡导人之一。1941年皖南事变被捕,关上饶集中营。1949年任上海文联、上海美协副主席,参加中国首屆全国文代会。他的这幅作品可能创作于上海任内。1959年调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省美协主席,创徽派版画。1986年回广东,任广东文联、广东美协顾问。</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 兄弟民族支援黔桂铁路建设 (木刻)</p><p class="ql-block"> 周发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周发书 四川江津人,1931年生。1952年西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现四川美院),先在西南行政委员会文化部工作,1953年调到贵州美协,从事版画方面的组织工作,兼个人创作。1958年到铁路建设工地体验生活后,创作这一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0年后主编《刺梨画刊》,分工漫画、连环画方面的组织工作。其作品五次在全国美展入选,中国美协会员,美术副编审,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造船厂机械化的开端(石膏版画)</p><p class="ql-block"> 汤由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汤由础 广东新会人,1912——1971,早年在新加坡从事广告设计业i务。1950年回广州,在华南文工团美术队任队员。调广州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创作员。在此时创作这一幅作品。后来又调广东画院,任副秘书长。</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农村不夜天(套色木刻 ) 谭杰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没有查到个人信息)</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白莲涇的黄昏(套色木刻) 陈烟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烟桥 深圳新安县人,1912——1970。1928年入广州美专。1933年与鲁迅先生通信,投身新兴版画运动。1939年到重庆,在育才中学任绘画组组长、《新华日报》美术科长。在重庆和王树艺、王琦举行《三人木刻联展》。1949年任华东軍政委员会文化部美术科科长'。1954年后任美协上海分会副秘书长,1958年创作这一幅作品。1959年后任广西美术学院副院长、广西美协主席、广西文联副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一 </p> <p class="ql-block"> 汛前忙(木刻) 夏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 阳 湖南湘乡人,1932年生。1949年参军。</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问海要地(套色木刻) 杨纳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杨纳维 广西藤县人,19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2, 1935年任广西梧州中学教师。1937以后梧州日报编辑、广西日报编辑主任,参加木刻运动。1949年入东江游击区,解放广州,任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教授。1955年后任美协广东分会秘书长,1958年创作这一幅作品。后来任广东美协副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栽秧(套色木刻) 林 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林 聆 广西贵县人,1918——2007。 1936年开始学木刻,1938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3年在昆明入“阳光画社”。1950年参军,任昆明军区美术组组长。1958至1962年调到北京,任军事博物馆创作员。此时创作《栽秧》,送苏联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1960年任云南美协理事。1968年任云南美协顾问,云南画院特邀画家。中国美协会员,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下三幅版画是越南版画家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期杂志上,有一篇老版画家牛文撰写的文章,标题是“战斗里成长的越南版画艺术”。文章说,不久前他去访问越南,在河内看了越南全国美术展览会,因此撰文评论其中的版画作品。他肯定越南版画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并列举了下靣这三幅作品。估计这三幅作品也是在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上展出的,为了和牛文的文章呼应,编辑者就把^它们和中国作品放在一个专栏了。这是我的推测。</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奠边府的森林中(木刻)(越南)辉金</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输送计煤(木刻)(越南) 阮重合</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嘉林机车修理厂(木刻)(越南)黎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 文 完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