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畔有老家〖之三〗

西岸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约在1950年秋或1951年春,我的老祖母带着她的最小儿子即我的三叔,最后一批离开了黄河岸畔的老家。<br>母子俩搭上了一辆马车。马车上人货混载,我的奶奶还算挤挤挨挨地勉强坐在车上。而我的三叔,年仅13岁的小学生,却连个“站票”都没有,只能跟在马车后面步行。忍心看着幼小的娃娃走那么远的路程,我的奶奶不断的央求赶马车的车夫“脚户哥哎,把额[我]的尕娃车上坐地一忽儿啊,孽障,尕娃走不动了啊”。脚户哥就把我的三叔抱起来跨坐在车的沿条上,刚一会儿,车夫又叫孩子下来,说“头勾[方言词,役用牲畜的通称]走不动了,尕娃哈来(下来),跟上了走!” 我奶奶带着我三叔离开循化来西宁,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从1850年前后到1950年前后,恰好是100年。来自黄土高原贺兰山下的老刘家,在循化积石镇的黄河岸畔,建设了美好家园。家园建设好了,人却远走高飞,黄河岸边的老家,则完全成为“空巢”。家园,从此空置起来。 忙乱纷繁,政治空气紧张的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刘家人无暇顾及黄河岸畔的老家。唯有我的慈祥的老祖母,在她老人家垂暮之年,还执意回到故乡老宅,经常悄悄地亲手合泥调浆,亲手抹泥上墙,一点一点修补经年失修的老房子。她老人家是怎样回忆着遥远的年轻时光啊?我们谁也不知道…… 父亲和二位叔父三老兄弟在上世纪末期,对老家房子也进行过几次小型的维护。 进入新世纪,2003年春天,前辈们对祖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彻底的整缮、修葺。当时,历经整整七十年的时光磨砺和风吹雨打,土木结构的上房向后倾斜,屋顶漏雨,墙皮脱落……老房子已经老态龙钟。 我姑姑、我父亲、我二叔、我三叔姐弟四位老人,团结一心,心气高,出钱出力,不为实用,不谋利益,只因对祖宅的一片浓郁情怀。<br>父亲和二叔三叔,三位年逾七十岁的老兄弟亲自动手劳动,穿着工作服,满身尘灰,登房顶,下基坑,住在亲戚家里,和工人同吃在工地。我三叔工作中不小心从柴棚上滑落掉下,腰部还受了伤。 经过2003年的大规模整缮修葺,我的黄河岸畔的老家,更加温馨美好,高大上。<div>重修后,我家上房的“垂头”,更耐人久久观赏,令人赏心悦目。</div><div>前辈们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实用主义装修风尚,当时请到的是甘青两省内有良好资质和名声的古建筑修复的建筑公司,遵循有价值古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标准,历经2003年春天两、三个月的工期,终于把土木结构的老房子换成了砖木结构的新房子,几乎重建了一个新的、但保留原样的老家宅院。<br>三位老人和工人师傅们群策群力,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倾斜的上房,得以扶正。所有的土墙换成了砖墙,并且墙基做了混凝土浇筑,整个老家宅院由原先的“土木结构”升级改变为“砖木结构”。</div> 迈进大门,迎面是青砖砌成镶嵌图案的照壁,右手一间储物间,左手是通向院子的“Ω”形月亮门,月亮门象一个大取景框,画面上是玲珑的木屋和葱茏的梨树。 这次大规模修葺,特别注重给老家宅院加入艺术气息。<br>上房的梁、柱之间的90度角处,云腾雾蒸或花枝招展的木雕装饰件,全部更新重装。上房山墙的“垂头”用上了磨制的素雅青砖,心灵手巧的匠人雕刻的装饰线条、花卉都十分美丽。<br>花格木窗棂下的墙壁、大门内的照壁、月亮门、都以磨制的青砖砌成,壁面上装饰了雕刻的线条花卉。 经过2003年的大规模整缮修葺,我的黄河岸畔的老家,更加温馨美好,高大上。 三位老兄弟重新建造了宅院大门。大门被拔高,高耸大气,由青瓦黄砖装饰,层层雕花木质门楣,凝重秀美,厚重的两扇木质大门扇,推动起来隆隆作响。木质大门槛下面,是两级青砖台阶。大门的两侧“垂头”前,放置黄河奇石。<br> 南墙根下的那棵茂盛葳蕤年年结果的枣树。有了新的故事,说可能是在1940年左右,我的娘娘(姑母)或者我的三爸(三叔)在城内哪个地方(一说积石小学校园)拣到了一枝枣树枝,拿到家里来,“无心插柳柳成荫”了的。<br>曾经长到西房屋顶上,枝叶茂密以至于影响到屋顶排水的老梨树,更加遒劲峥嵘,化作高档大型盆景中植物具有的那种样子。<br>院子正东台地上,增加了一株菩提树,上辈三老兄弟在2003年全面修葺老宅院时,专程到乐都瞿昙寺请来的。刚种下时,超不过一人高,在我家院子里生长了近20年,早已超过院墙,树影婆娑了。 长辈姐弟四位老人,在他们的晚年,重拾他们的童年梦。办好了这件大事,四位老人家感到由衷欣慰。 <div>我的老父亲为此盛举撰写诗歌,并制为书法作品。诗云:<br></div><div><br>故园叙怀二首 之一<br>我言天公总关情,<br>故园苍颜仍春华。<br>君问沧桑几许秋,<br>寿翁八旬笑不答。<br>昨日三老添新篱,<br>还来岁岁就菊花。<br>莫道明园春朝晚,<br>满目青山万树花。<br>零三年癸未春三月,循邑故园修葺圆满归来即兴一首。<br>寿翁八旬即家宅已近八十年矣。<br>三老即吾、澄、溥三昆仲也。<br>青山万树即明字辈十兄妹。<br>明园即修葺后的家宅命名。<br><br>故园叙怀二首 之二<br>小蛐声声去年夜,<br>灯火窗花分外明。<br>欲睡无眠叙旧事,<br>多少冷暖童时心。<br>最感庭前老树翁,<br>几多春秋护院荫。<br>问讯南苑青青枣,<br>原是刘郎三爷栽。<br>三爷指溥弟于1949年载植小枣树一株,<br>至今果繁叶茂,已成大树。<br>零三年夏老姐弟等回故乡小住,<br>每晚纳凉叙旧事,往事历历竟无睡意,<br>今记其景以为叙怀。<br></div> 他老人家还深情地为黄河岸畔的老家,写下多幅端丽秀美的书法。每当我读到鹤龄八十那年的老父自撰并自书的作品“春雨杏花故乡情 河岸杨柳童年诗”,就禁不住热泪盈眶。<br>【插图:父亲书法:春雨杏花故乡情 河岸杨柳童年诗】 父亲晚年,他老人家对于黄河岸畔的老家,越来越依恋。我们兄弟经常开车送父母去循化老家小住,老人家在循化老家,热心于公益活动,得到父老乡亲们“热心乡梓”的美好褒奖。<br><div>长辈姐弟四位老人,在他们的晚年,重拾他们的童年梦。办好了这件大事,四位老人家感到由衷欣慰。<br></div>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