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赏析

吴门一苇

<p class="ql-block">  因疫情封闭在家一个月了,空闲了我看书的时候就喜欢打开腾讯音乐,有时候听我下载的有时候听他们推荐的,其中无意中听到一首古风歌曲,就是背景音乐,赵旭景演唱的《苏幕遮·燎沉香》。其中有一句词“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我脑子里瞬间BINGO一下,打开了少年的记忆。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句词,我上中学的时候便摘抄出来,其余字句都不记得了,作者词牌也没印象,唯这一句我特别喜欢的,抄了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是周邦彦的《苏幕遮》,可能在清真词里不算特别出名,却也是十分优秀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苏幕遮】般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周邦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b></p>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士。他曾担任北宋最后时期的大晟乐府的提举官(大概是文化部音乐司司长之类),精通音律,长于词赋,在承续秦观、贺铸这些人健笔柔情之风的方向上,审定古调,使旋律更加优美;增演慢曲,杂合引、近等诸作,再加上移宫换羽的技巧,为三犯、四犯之曲,使得乐曲更宏大且富于变化,创造出许多新的词调,对词谱甚至乐谱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把北宋词的艺术水准推向高峰。遗憾的是,北宋南渡之时,《大晟曲谱》遗失大半,仅南宋达官贵人私邸乐班还有零星传唱,数次修订之后又面目全非,北宋最高级的词谱差不多算是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br>  周邦彦本人的词作,王国维先生评价: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清真先生遗事》)。周邦彦作品,音律与词情兼美,集词学之大成,被后世奉为正宗。(其实王国维也挺精分的,他在《人间词话》中也没少批评周邦彦呢)<br> <div>  苏幕遮,这个词牌大家很熟悉,是来自西域的一支教坊曲词。</div><div>  最早,苏幕遮是一个西域地区的节日,叫乞寒节,在冬月互相泼水,乞求寒气降临。可能我们现在人不大理解,寒气降临有什么好,但在古代,冬天冷是件好事,一是不容易产生瘟疫;二来下雪的话,西域地区次年的夏天就会有丰沛的融雪来作灌溉之用,所以,乞求一个寒冷的冬天,在古代的西域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中,要表演歌舞,唱的就是源自古龟兹的曲子,间有互相泼水的活动,十一月已经很冷,为了避免冷水泼湿头脸,活动中的人会戴一种涂了油的帽子,这种帽子在高昌国语言里发音为“苏幕遮”。</div><div>  《苏幕遮》这个曲子跟着乞寒节活动在唐以前就已经传入中原,唐朝早期国内也是有乞寒节活动的,叫“泼寒胡戏”。后来有人觉得这种胡虏之俗有伤风化,开元年间就给禁了。官方禁了,民间却并没有绝,而且后来活动由十一月挪到了七月初,夏天泼水,玩起来就更嗨了。这是苏幕遮这个词牌的源起。</div><div>  当然,最早由龟兹传入中原的《苏幕遮》跟咱们看到的词谱是不一样的,那些更像用来演唱的七言绝句;到唐末流传的《敦煌曲传辞》中记载的长短句形式的《苏幕遮》,已经是双调六十二字,与北宋的无异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词牌,应该最晚是于唐时定型、流传到北宋至今的。唐时的曲调不知道,但《清真集》里这首注明是入般涉调(黄钟羽)。</div>   来看词的正文:<br><font color="#39B54A">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br>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font><br><br><div>  字面其实比较简单:</div><div><br></div>  呼晴:呼唤晴天,古代有鸟鸣可占卜晴雨之说;<br>  窥檐:这个词是形容燕子等鸟雀窥探屋檐里的人,而不是说人窥鸟。<br>  吴门:周邦彦是钱塘人,今天的杭州,那时的“吴”地其实差不多泛指整个江南地区。<br>  长安:泛指国都并非真正的长安,北宋国都是汴梁,现在河南的开封。<br><br><div>  用现代汉语解说一下就是:</div><div><br></div><div>  燃起清幽的沉香,消除湿热的暑气。小小的鸟雀儿在唤来一个晴天,拂晓时分在檐下窃窃私语。骄阳初上,晒干了昨夜落在荷叶上的雨滴,清碧溜圆的荷叶映在水面上,高出水面的荷花一枝一枝地在风中摇曳。</div>  故乡是那么的遥远,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我的家在吴越之地,却长年地客居京城。五月打渔的小哥还记得我么?轻盈的小舟,划进梦里的芙蓉浦。<br>   这首词短小流畅,轻盈美好,我觉得有两点值得一说:<br><div><br></div><div>  其一自然是上片写荷花的那三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三句自我少年时印象深刻,直到好多年以后,我根本不记得这是谁的词、全词如何了,只记得这三句。</div><div>  叶上初阳干宿雨,这句很密,信息量巨大,画面感很强。一个七字句,叶、阳、雨,三个名词;上、初、宿,三个形容词;“干”是个动词,神组合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拂晓的时候看过荷花,我有年七月份带一群小弟小妹专门跑到杭州去赏荷,第一天下午拍了雨中荷,第二天凌晨不到五点就跑到湖边,真真切切地看到“叶上初阳干宿雨”的画面。刚初升的太阳并不那么炙烈,荷叶上积存的水珠若有若无,而此时的荷叶还是娇绿碧嫩的,不像被晒到发白焦干的样子,是一种鲜灵活泼的感觉。这个时节的荷叶很圆很完整,不像秋天的残荷那样破破烂烂的,所以“圆”字绝对真实,朴而不土。上结的那个“举”字则无比传神,我在杭州曲院风荷现场深切地理解了这个字——“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北方的朋友可能无法准确理解这句诗,必须得到杭州亲眼来看一次江南的荷花。这边的出水一米多的比比皆是,我站在岸边(岸比水面还要高出一些),很多荷花在我平视的高度,甚至更高。细细的荷梗举着硕大丰美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的样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像梵阿玲上奏的名曲。</div><div>  仅此三句,美成便不负“富艳精工”之名,对事物的观察与描绘,精准细腻又轻灵。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赞这三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其实白石那个《念奴娇》我还是蛮喜欢的。)</div> <div>  其二便是语意的回环与呼应。上片着重写了荷花,虽然精彩,却是铺垫,为下片开路。顺着袅娜的风荷,过片自然切入怀乡主题。周邦彦是钱塘人,他在京城汴梁(今天的开封)作官,所以他说自己“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钱墉地处江南,这里种荷、赏荷、采荷历史悠久,看到荷花,周邦彦就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一过片,接得顺,转得自然,而且特意说明一下自己的家乡在哪里,词脉更为流畅。</div><div>  接下来笔锋再转,由怀乡到怀人记事,“渔郎”跳脱而出,“相忆否”则在过去与当下、虚幻与现实、眼中与心底之间完成巧妙的交织与转换——江南的五月,渔郎摇着小桨驾着轻舟,划入芙蓉绽放的水湾,划入怀乡的心里,划入仲夏的梦中。下结“梦入芙蓉浦”语义也是格外的丰富。可以理解成回忆中坐在小船上睡着了,也可以理解成现在在遥远的北方,做着划进芙蓉浦里去的梦。这片梦中的芙蓉与眼前的风荷渐渐重合,诗意的画面汇入了故乡的情思,眼前的风景化作笔下的词句描摹出了心中的情感。</div>   从整个作品我们来看中短词牌的创作,因为篇幅有限,所以我觉得主题一定要鲜明,宜深不宜广;意象则务求简明清晰,宜精不宜繁。这篇作品就突出了荷花这一个意象,小鸟什么算是铺垫;写了一个怀乡的主题,特别简单清晰,这方面可以给我们日后的创作带来一些启迪。<br><br><br><br>附上白石的两首,孰优孰劣,大家自己品评。<br><div><br></div><div align="center">【念奴娇】其一 </div><div align="center">姜夔<br></div>  序:予客武陵,湖北极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br><div><br></div><div>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div>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br><br><div align="center">【惜红衣】<br>姜夔<br></div><div>  序: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div><div><br></div>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br>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