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尊敬的家长朋友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您好!2022年的春天如约而至,回望这两年多来的家校抗疫之路,我们真诚感谢您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但当前全球疫情仍呈高位大流行态势,全国疫情处于高位平台阶段。4月6日,吴忠市同心县区外返宁人居家健康检测人员例行核酸时发现阳性病例。学校一旦发生疫情,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平安,我们呼吁广大家长朋友们,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齐心协力配合学校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将疫情阻断在四中校园外,特发出如下倡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自觉配合校园防控管理。</b>目前学校对寄宿生实行封闭管理,校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虽正值农忙时节,但请家长利用闲暇时间为学生送来夏季校服、换洗的内衣及必要的生活用品,严格杜绝外来食品进入校园。非寄宿生家长请您配合学校引导孩子,严格执行家校“两点一线”的要求,不聚集、不聚餐、不聚会,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进出校园和在教室、微机室、图书室等室内场所保持全程佩戴口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增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及家人防护。</b>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自觉有序排队,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或医疗机构就诊请佩戴医用外科及以上级别的口罩,以便更好保障自身安全。您的身体力行,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健康教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接送孩子上下学。</b>请您规范佩戴口罩,在学校附近空旷地等候,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尽量短停留,减少人员聚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四、配合学校做好晨、午(晚)检工作,并协助做好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工作。</b>请您如实向学校报告孩子因病缺勤的具体情况及就医结果。请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发现患病尽早就诊,切勿让孩子带病上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五、做好家庭成员健康监测。</b>请每天主动、如实报告您和共同居住家人的行程记录,特殊时期做到“两点一线”,非必要不离原。目前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共有十类,分别是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如果孩子或家庭成员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六、落实病假手续。</b>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家长要及时向班主任请假,因病请假要有医院证明,返校时也要出据医院证明,同时要有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七、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b>鼓励、引导学生学会自强、自立,正确面对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八、积极接种新冠疫苗。</b>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办法,尽管目前病毒发生变异,疫苗仍然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家长要以身作则,在确保无接种禁忌的情况下,做到“应接尽接、应接早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九、正确获取疫情信息。</b>与孩子一起关注最新的疫情动态和基本防疫知识,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疫情,科学对待疫情。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不随意转发、扩散未经核实的疫情信息,积极传播疫情防控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位家长朋友,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我们衷心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们能积极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防范意识,和学校一起切实守好我校疫情防控这堵墙!</p> <p class="ql-block"> 编 辑:宁建娥 王金红</p><p class="ql-block"> 审 核:李 荣</p><p class="ql-block"> 策 划:柴继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