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题解

野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关于《文心雕龙》题目的解释有过许多不同的说法。综合分析诸多观点,出于评论者自己主观臆断的多。其实,只要评论者放弃自己的执拗,尊重作者原作,答案也就在其中。 </p><p class="ql-block">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第五》中说:“将核其论,必征言矣。”意思是说“要核实他们的评论,必须征引原作来检验”。</p><p class="ql-block"> “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文心雕龙·序志第五十》</span>),千古洪宇,万物人寰,一个复杂神奇美妙的世界。有人以来,多少智士贤能为之倾倒,为之探寻。然而,宇宙无限,人生有时。英雄豪杰,经天纬地,建功立业,荣耀当世,留名千古;文俊圣贤,有感物化人之德,便著述立言,以资“五礼”,致用“六典”,炳焕君臣,昭明军国,以期文同日月,光耀千秋。<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心雕龙·原道第一》:</span>“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从伏羲到孔子,玄圣创制各种典章,素王陈述各种训诰,没有不是追溯道的精义来铺设文章,钻研精深的道理来设置教化内容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经典之作,乃先圣前贤,以雕龙之用心而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如刘勰自己所阐明的“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此古圣雕龙文心。题意一。</span></p><p class="ql-block"> 然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于是刘勰为继先圣绝学,“搦笔和墨,乃始论文”,为此,作者“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其为文之心,谋篇之术,堪比雕龙。———此作者文心雕龙。题意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文果载心,余心有寄”,这既是作者为文,以求留名后世,慰寄心灵的表白,又是作者“益后”之心的寄望。</span></p><p class="ql-block"> 作者“述先哲之诰”“益后生之虑”———就是意在通过自己的著述,教育后来人以雕龙之心去为文。题意三。</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