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我与一位失联了几十年的小学老师电话联系上了,颇为感慨。张环珍老师是我小学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屈指算来,到明年,我小学毕业整整40年,与张老师未曾谋面超过35年,在这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史无前例</span>因疫情而封城禁足的特殊时期,所以我不胜唏嘘感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学岁月为1976年9月—1983年7月,读的是我老家的村小,即友好村小学,若要准确表述,那时候应该叫“友好大队学校”,之所以不能直接称呼小学,是因为贯穿我整个小学阶段的岁月里,我们村小里还有初中部。据考证“友好大队学校”的初中部历史为1976年9月—1983年7月,那七个春秋是友好村学校的“高光”时期——</p><p class="ql-block"> 位于仙杨公路边,距杨峰乡2公里左右的友好大队学校占地6000多平方米,小学部和初中部加起来,在校学生数量高峰时达430多人,学校教师人员最多时18名,全是老师,没有校工,学校的行政、会计、后勤等岗位全部由在岗老师兼任,每任校长也不是专职的,授课是主业,当校长是副业。在这些身份为农民,工作为民办老师们兢兢业业的耕耘下,曾创造了友好村学校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8年初夏,沔阳县中考大战,整个杨林尾区镇下辖近60所民办和公办初中,那届,杨林尾全区考取沔阳师范学校和省重点高中沔阳中学的学生不到10人,友好村学校初中部就占了3名,其中一队的王翠兰考取沔师,一队的徐根玉,二队的汤朋刚两人考取沔中。三年后,王翠兰成为公办学校的英语老师,徐根玉、汤朋刚考上名牌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友好大队在杨林尾区镇下辖的几十个生产大队里,面积与人口算是最小的,而那年中考取得的“战绩”却是最辉煌的!自此,友好学校在沔阳县名声大振!周边大队包括邻县洪湖的学子们纷纷涌到友好村来上初中。纵观中国乡村历史,这个现象只能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期这个阶段,待计划生育国策全面落实执行后,我们村的教育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p> <p class="ql-block"> 与张环珍老师通电话,寒暄过后,年届古稀的张老师在笑声中问我,是否还记得我在五年级时犯过一个大错,害得全班同学挨打哭嚎之事?我当然记得,我惊诧不已的是,时隔40年,张老师竟然也还记得并主动提起那段往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3年,大约在春季,一个下午的课间休息时间,我和班上几个男生在操场上追逐打闹。上课铃声响了,我们一边继续疯闹,一边往五一班的教室跑去,跑在最后的我发现操场边上有一大簇被风刮断的杨树树枝,长约1.5米,高约1米左右。我劣性突发,傻乎乎地拖起那根树枝往教室里跑,直到我人跑过了教室门框,我手中还没放下那簇树枝,树枝正好夹在教室门口,13岁的我既拉不进门又退不回去,于是索性放下卡在教室门口的树枝,大汗淋漓的我径直回到座位上,气喘吁吁地等待老师前来上课。</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里我得交代一下,当年13岁的我为何还在读小学五年级,并且坐在教室最后面最边远的角落里?那个年代的小学是五年制,我五年级留级了,留级的原因并不是我的成绩太差,而是大我两岁多的小哥万良义的学习成绩不好,在五年级时被我追上,我和他同在五年级同班了一年,如果我不留级,那么我将和他在村学校的初一班里继续同班同学,这一现象在当年的乡村学校很普遍,兄弟、姐妹同班同学的有的是。父亲考虑到我太顽皮,也许也考虑到要给他小儿子、我小哥一点面子吧,于是强制我留在五年级多读一年,而与我一样年龄,成绩也难分伯仲的同学,如许能铁、许成尧、许卫平、苏红平、刘进山等发小们,他们都已在村学校的初中部读初一了,当年让我留级,我是有情绪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复读五年级时,我比同班同学要大1-2岁,我的个头比他们高半个人头,身板也比还未发育的同班男生们高大结实得多,加之懵懂顽皮还未省事,我成为班级里不干好事的“带头大哥”,于是被班主任张老师安排在教室最后一组,一人独坐最后一排,没有同桌。</p> <p class="ql-block"> 交代完时代背景,继续叙说前面的故事。那天下午,第三和四节课是语文课。上课铃声过后,三十多岁,中等身材,五官端正,齐耳短发,不苟言笑的语文老师张环珍,手拿教案朝教室走来,当她看到一棵大树枝卡在教室大门口时,立刻眉头紧锁,面露愠色,她在门口犹豫片刻后,费劲地跨过树枝,进到教室,走上讲台,先用严厉的眼神朝全班扫视了一遍,全班立刻鸦雀无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谁干的?”张老师开始问话,声音不高也不低,但话音里带着威严,教室里没人回应。</p><p class="ql-block"> “谁干的?” 张老师问第二遍,还是没人回答,我自信班上没同学敢出卖我,我洋洋自得地暗笑。</p><p class="ql-block"> “到底谁干的!什么意思?不想让我进教室,是嫌我的课上得不好么?”张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几度,语气中夹杂着愤怒:“如果大家再不回答,或者没人站出来承认,那么我就从第一组第一人开始打起,打到有人承认为止!”</p><p class="ql-block"> 还是没人回音,有同学开始小声嘟嚷“反正不是我干的”。这时我开始心虚了,但我没有勇气站起来“自首”,而是焦灼地扭动着屁股下面的凳子,其实内心紧张地砰砰直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既然大家都不诚实,那就怪不得我了!”愤怒的张老师真的开始打人了,从第一组第一学生开始掴脸、掴嘴、掴脑袋,当张老师挨个打到第三组一半时,整个教室里已是哀嚎一片,还没被打到的同学吓得瑟瑟发抖,被打过的同学尤其是女同学一边委屈地抽泣,一边申辩“又不是我干的,凭什么打我?!”成绩好,又守纪律,而挨打的刘刚云、苏三琼等几个小个子男生也哭喊着不服气。哭声、喊叫声、掴掌声一起爆发,整个教室乱套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眼看事态闹大并失控,我开始害怕,连忙站起来,红着脸对张老师小声说,“是,是我干的,我不是故意的……。” 这时,张老师好像是打累了或是动了恻隐之心,抑或是也有点害怕了,她收住手,眼圈泛红,带着气愤又略有哭腔地说,“你们真得要气死我了!那我,我不教你们了……我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教室里的混乱状况,很快引起了校长张善凤的注意,张校长带着其他两位老师赶到我们教室。了解情况后,一边安抚哭泣的学生们,一边安慰还在气头上的张环珍老师。最后,张校长一脸铁青色地把我这个刺头带走,带到他的办公室,立正罚站,并勒令我非写出深刻的检讨书不可。在张善凤校长批评训斥我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至今我还记忆深刻,“你是否觉得你大哥万良忠在学校教书,你才这么有恃无恐?”</p><p class="ql-block"> 天地良心,那时的我,才十二三岁,除了顽皮,哪里想得到我家五个兄弟姊妹,其中有四个同时在村学校里,大哥在教书,小哥读初一,我读五年级,妹妹读二年级,只有姐姐初二读完后下学帮家里干农活了。我读二年级时,还未结婚的大哥当过我得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家里我还和他睡一张床。成年后,我才知道,我大哥和张善凤校长是村里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他们的友谊友情一直保持到人到晚年的如今。</p><p class="ql-block"> 若干年后,我看过一部美国著名电影《闻香识女人》,才懂得“不告密不出卖同学的学生,才是品质优秀的好学生”的道理。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说内心话,张环珍是位好老师,教书也有水平,不然学校也不会让她连续多年带毕业班还兼班主任。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学校,老师体罚或揍打学生是很正常的事,所有的家长都支持老师严格管教他们的孩子,当年的国情民意就是如此,“子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1983年友好村的初中部解散后,我们友好小学每年都向乡镇初中输送优质生源。自从那次“树枝卡门事件”之后,我在张老师、张校长以及我大哥的严厉管教下,收敛了顽皮戾气,改邪归正,也成为一名爱学习,求上进的好学生,当年我和刘刚云、苏三琼一起考进杨峰乡初中,并全部进入名师王启早老师带的重点班。</p><p class="ql-block"> 1983年夏,友好初中一年级解散后,学习成绩优秀者转学到杨峰乡初中,重读初一,于是我与<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许能铁、许成尧</span>这两位发小又重新成为同班同学。三年后,许能铁跨省考上江苏镇江一中专学校,成为友好村我们那辈人中第一个端上“商品粮”饭碗的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还是回到我的小学时代,前文中提到友好大队学校最兴盛时,全校同时有18名教师在岗。随着计划生育和改开时代的巨变,友好村和全国其他村庄一样,人口逐步减少,友好小学就读的学生逐年递减,学校的老师也随之减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和听闻中,有考上师范中专或大学后变成公办教师的,如一队的张国才老师、二队的许运娇老师等;有应征入伍当兵离开的,如三队的刘兆林老师,二队的张春谱老师等;有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被迫离开教师队伍的,如一队的王才扬老师、瞿祥标老师,四队的万良忠老师等;有主动辞职改行从事其他工作的,如二队的何世红老师,三队的朱德明老师(村小第二任校长),王木清老师,二队的许小春老师,四队的张善凤老师(村小第三任校长)、张善虎老师等;有跳槽到其他学校继续教书工作的,如三队的李家培老师、朱才厚老师、丁少华老师等;有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第一批民转公办老师的,如崔先长老师(村小首任校长);有九十年代中期,第二批民转公办老师的,如刘长源老师(村小第四任校长),张环珍老师、许海娇老师、刘月娇老师、邓翠萍老师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岁月流转到2002—2003年,友好村小学只剩下一位老师兼校长,即比我小两岁的发小许成义。</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自1960年,友好村把几个私塾合并一起开办村小学,到2003年关门解散,友好村小学校史共44年。据我个人记忆和乡亲们共同确认,友好村小学校史上最有名望的教师当属沈道一先生,生于1929年的沈老师并非友好村本地人,他乃友好村私塾学堂肖老先生的女婿,他是民国时期的高中生,解放初期,他是杨林尾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名正牌大学生(华南师大),因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50年代末,他受难屈身于友好村做农民。60年代初,村小开办,他一边做农民一边在村小学里当先生,教授村童们识字学文化,我上面提到的那些老师们,几乎全都是沈道一先生的学生,包括村小首任校长崔先长老师,杨峰中学名师,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王启早老师,也都是沈先生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沈道一先生的历史问题弄清楚后被平反,恢复名誉,上调到乡镇中学教书。80年代末,我在杨中读高中时,沈先生是我们的政治课老师,1989年,沈道一先生在杨林尾高级中学光荣退休。沈道一先生的5个子女全都是在友好村出生长大的,并都在友好村小接受的小学教育。他的二儿子沈浩和三儿子沈远,后来均考上大学,如今皆事业大成,分别担任南京市和长沙市的仙桃商会会长,为当地和家乡做出了不小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以来,从友好村小学走出去,走向四面八方,闯荡五湖四海,在各行各业,无论政界、军界、警界,还是教育、科技、文化、商业界等等,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的友好村子弟,还有很多,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留待今后另文再记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写于2022年4月9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昆山封城静默第七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说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以上文字全凭我个人记忆,以及听部分小学老师和乡亲们回忆讲述后,整理撰写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文中记叙的人物或事情肯定有差错,望知情读者不吝批评指正,笔者可随时更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另,倘使读者中有保存友好村小学历史老照片者,期盼分享于我,以作本文的配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据张环珍老师回忆,30多年前,她还在友好村小学兼任过音乐老师,她常教学生们唱一首歌《什么是老师的爱》。当年,她的学生,我家邻居小妹刘翠园独唱这首歌,在杨林尾镇举办的歌咏比赛中获得过三等奖。</p><p class="ql-block">歌词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是老师的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是老师的爱?</p><p class="ql-block">花儿只懂得春雨的无私,</p><p class="ql-block">月儿只理解阳光的慷慨。</p><p class="ql-block">老师的爱有时慈祥。</p><p class="ql-block">老师的爱有时严峻。</p><p class="ql-block">老师的爱充满希望,充满关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是老师的爱?</p><p class="ql-block">白云只知道蓝天的胸襟,</p><p class="ql-block">海鸥只懂得大海的情怀。</p><p class="ql-block">老师的爱有时沉静,</p><p class="ql-block">老师的爱有时澎湃。</p><p class="ql-block">老师的爱既在今天,又在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