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平戏是明末清初传入政和的。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原以为已绝迹,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政和屏南等地又发现尚存。杨源现保存有清代的手抄剧本《秦世美》和《英雄会》等,剧目继承明末四平戏那些以曲牌联缀体为主的传统剧目,如《苏秦》、《刘文锡沉香破洞》等40多个。</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四平戏完整地保留了《荆钗记》、《刘知远》、《拜月记》、《杀狗记》及《琵琶记》等五大宋元南戏的代表剧目。四平戏唱腔属高调系统,古朴粗放,句末帮腔,一唱众和。后台只有锣、鼓、钹、板鼓四种打击乐器,以鼓为主指挥,音律抑扬顿挫。这与清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的"弋阳、四平腔,字多腔少,一泄而尽。又有一人启口,数人接腔者,名为一人,实为众口"的论述完全一致。动作有腾、挪、滚、打,随鼓缓急进退。其角色分生、旦、净、末、丑、贴(占)、外、夫(老旦)、礼九门十二行当。</p><p class="ql-block">至今政和县杨源村仍保存有所有风俗。</p><p class="ql-block">四平戏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